袁花镇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北纬30°24′,东经120°46′。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里。袁花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平均海拔4米。袁花镇农业生产发达,蚕桑、苗猪和南方梨远近闻名。
袁花_袁花 -基本信息
袁花镇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里。
袁花_袁花 -概况
袁花镇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北纬30°24′,东经120°46′。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里。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户数14813户,总人口50599人。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8亿元,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87元。
地处杭嘉湖平原。平均海拔4米。除袁花镇区及东部边沿和东南部散布几座小山外,大部分地区地势平整,水渠交织。耕地和专桑占总面积的65.60%,山地占3.25%,水面占6.60%,乡区河荡密布,虹桥港(袁硖港)、辛江塘、宁袁塘等主干河流纵横贯穿全境。有43个机站,排灌设备齐全,可防旱涝。镇区:市河贯穿全镇,并连接东流天仙府塘、年长港入长山河,西至宁袁塘河,南接新塘河,北通辛江塘及袁硖港。公路可通硖石及杭金线的闸口站。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9℃,年均降水量1167.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袁花镇农业生产发达,蚕桑、苗猪和南方梨远近闻名,继2002年被嘉兴市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苗猪之乡”后,2003年完成了千亩梨园示范基地建设,“海昌”牌蜜梨获省“花皇杯”质量评比优质奖、省博览会优质金奖,2004年南方梨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 镇南方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 工业技改投入2.16亿元, 同比增长27%,合同利用外资262.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522.19万元, 出口交货值4.92亿元, 同比增长24.8%,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电珠灯泡、轻纺针织、新型建材等为主的工业格局。
袁花镇是海宁市三个中心镇之一,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是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乡镇、省级绿色小城镇、海宁市首家省级卫生城镇。“文坛侠圣”金庸(查良镛)先生的旧居着落于袁花镇新伟村。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的故乡也在袁花。新世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袁花正向着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文明新镇和海宁东部重镇大步迈进
袁花_袁花 -历史沿革
唐宣宗年间(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称袁花镇。现境在解放初至1958年间,建政为袁花镇和夹山乡。1958年,与两仓、丁桥、黄湾乡合建为袁花公社。以后公社规模调整。1961年,原袁花镇建为县直属镇,原夹山乡仍称袁花公社。1983年4月,撤销袁花公社,并入袁花镇。2001年10月,与谈桥乡合建为袁花镇。
袁花旧作园花(又称花园),或作元化、袁化。别名花溪、百花溪。其名最早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张希超墓志铭》,名“袁花里”。唐大中六年(852年)《戚氏沈夫人墓志铭》中作“袁花市”。据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崇教寺记》及清钱泰吉《海昌备志》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原为梁江州刺史戚衮故宅,寺后皆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宋于此设袁花盐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称袁花镇。虽曾多次遭受倭害,但发展仍较迅速。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据当时里人许敦俅的《敬所笔记》记载,不仅“镇上色色俱全,与杭嘉无异”,即“当铺”亦有“十四五处”之多。清代更为繁荣。抗日战争初期,镇上全部街道房屋六次为日本侵略军烧毁,从此无复昔日盛况。建国后经过努力建设,始展现新貌。近年来,已有纺织等新发展的工业兴起。
“袁花”的得名,与南朝梁江州长史戚兖的夫人有关。据《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旧有崇教寺,原是南北朝梁江州长史戚衮的宅基,宅后皆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源于此。”戚夫人利用龙山“莳花”,“莳”在《辞海》中解释为移栽。估计戚夫人的花园颇有规模,或有些灵花异草,所以便有“花园”之名。后不知何故称这个地方为园花,再逐渐演化而称袁花。
戚夫人养花种草的那座山就是龙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海宁州志稿》记载:“龙尾山,旧名袁花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小山城,袁花山即妙果山之尾,因凿断故名。相传刘诚意凿断,诚意未尝轻用民力,当在汤信国巡海时。”龙山往北相连去的余脉则唤作龙尾山。龙山不高,却是整个袁花镇的依托,小镇便成犄角之势发展。清代邑人马庆蓉《花溪山水记》:“海上九十九峰,多魁岸踞肆,其意气端重无自矜色,则花溪诸山非峭惊万仞,浩浩乎天际……整襟跃坐于万家屋角眉黛者,妙果也。修竹插天,寒绿倒泻,赭石隐苔藓中欲出不出,春夏之交,野草花开,绿荫如幄,上下相映,翠碧万状,秋冬木落,黄叶满径,竿头活翠尤泛滥不休。”袁花人因为山上郁郁葱葱满是毛竹之故直接唤作毛竹山。
崇教寺,当年烟火颇盛,拆毁于“文革”,现在复建于龙山西麓。
袁花_袁花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80年5月,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第一次回乡探亲,并捐赠人民币2万元,帮助故里新伟村创办新伟皮革厂。1983年,袁花镇和袁花公社合并。1984年11月,查济民捐赠新伟小学人民币10万元,设立查济民奖学金;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1986年12月,袁花镇工业公司和查济民合资创办的海宁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袁花丝织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同年冬,疏竣黄山港,镇区建设步伐加快。1992年12月,香港《明报》集团公司董事长、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金庸)回故乡访问。1993年冬,接轨海宁东西大道的袁谈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1993年11月,查济民又捐赠袁花镇中心小学人民币20万元,设立查子琴奖学金。1998年5月,袁花镇被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同年8月,袁花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2004年10月,根据海宁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袁花镇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由原来的27个调整为14个。2005年12月,袁花镇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2006年3月,袁花镇被中共嘉兴市委员会、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嘉兴市平安镇。2006年9月,袁花镇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明珠文化明珠”。同年11月袁花镇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2007年3月,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查济民,因病于香港逝世,同年4月,归葬于袁花镇新袁村大坟头。2007年12月,袁花镇被浙江省环保局命名为浙江省生态镇。
袁花_袁花 -特色产业
全镇经济结构形成了粮食、蚕桑、畜牧、水果等四大农业产业和太阳能、轻纺针织、电珠灯泡、新型建材等四工业产业,其中以南方梨为主的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水果基地,产品畅销上海、杭州等地;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太阳能产业,2007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继山东济南、江苏常州后的国内三大制造基地之一。
太阳能:袁花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2007年,全镇共有太阳能生产企业400余家,年产值突破26亿元,是全国三大太阳能产业制造基地之一。其主要产品除太阳能光伏外,太阳能热水器以其质优、价廉、款式新等特点深受用户市场青睐,产品覆盖全国,并向日韩、欧美等市场拓展。2007年开始举办的太阳能工业博览会成为全国太阳能行业知名展览。
袁花_袁花 -土产
袁花南方梨始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至2007年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是国家农业部命名的国家级无公害水果基地。袁花南方梨以其汁多、味甜、肉细、核小闻名于江浙沪,其中获得嘉兴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海昌牌蜜梨已连续五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多销往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每年于4月上旬举办的梨花节成为远近知名的休闲农家游。
旧时袁花土特产:主要有“龙山白壳笋”、“蜕壳河虾”、“嫩卤筋”,以及独领上海调味品市场风骚的“龙山牌仙醋”。
袁花_袁花 -民俗
轧太平: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初五,镇上百货云集,远近乡村男女老幼纷纷前来逛街,摩肩接踵,以挤轧为快。旧时尤以年轻妇女头戴蚕花(用彩纸剪扎成的纸花,戴于养蚕妇女头上以图吉利),特别醒目。有“越轧越发”、“养蚕大发”的说法。称为“轧太平”。这风俗相沿至今,但戴蚕花的习俗已消失,成为一种比常时热闹的集市贸易活动。
分龙日:农历五月二十为分龙日,举行水龙(灭火机械)演赛,称“水龙会”。民国11年《海宁州志稿》载:“袁花演剧于崇教寺,九坊水龙,结彩为亭,舁以供奉之,各坊竞以水龙验激射之高下,由来久矣,近硖石亦仿行之。”是日,硖石镇各坊房插香点烛,在乌龙像前祭龙,随即替水龙披红挂绿,由救火员簇拥推至北关桥参赛。民国15年(1926)后,赛前还由各坊派代表登西山至救火献身的义士汪润秋墓前祭奠。建国后,每年循例举行水龙会。1960年起,又增添田径、登高、灭火演习等项目,改称消防运动会。
袁花_袁花 -主要氏族
海宁朱氏 歙县朱瑰之后。其后裔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