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释名,刘寄奴草-集解

一茎直上,叶尖长、糙涩,花白芯黄,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絮,子细长亦似苦子。茎、叶、花、子皆可用(刘裕,小字寄奴。微时,曾射一蛇,明日,见童子林中捣药,问之,答曰:吾王为刘寄奴所伤,合药敷之。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释名


刘寄奴草

金寄奴(大明)、乌藤菜(《纲目》)。

时珍曰∶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微时伐荻新洲,遇一大蛇,射之。明日往,闻杵臼声。寻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林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主为刘寄奴所射,今合药敷之。裕曰∶神何不杀之?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裕叱之,童子皆散,乃收药而反。每遇金疮敷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郑樵《通志》云∶江南人因汉时谓刘为卯金刀,乃呼刘为金。是以又有金寄奴之名。江东人谓之乌藤菜云。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集解


刘寄奴草

恭曰∶刘寄奴草生江南。茎似艾蒿,长三、四尺,叶似山兰草而尖长,一茎直上有穗,叶互生,其子似稗而细。

保升曰∶今出越州,蒿之类也。高四、五尺,叶似菊,其花白色,其实黄白色作穗,夏月收苗日干之。

颂曰∶今河中府、孟州、汉中、滁州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二、三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及花子通用。

时珍曰∶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如小菊花状。花罢有白絮,如苦花之絮。其子细长,亦如苦子。所云实如黍稗者,似与此不同,其叶亦非蒿类。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修治

曰∶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时珍曰∶茎、叶、花、子皆可用。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主治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释名,刘寄奴草-集解

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苏恭)。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别录》)。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大明)。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时珍)。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附方

旧一,新七。

大小便血∶刘寄奴为末,茶调空心服二钱,即止。(《集简方》)

折伤瘀血在腹内者∶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水二升,煎七合,入酒及童子小便各一合,顿温服之。(《千金方》)

血气胀满∶刘寄奴穗实为末。每服三钱,酒煎服。不可过多,令人吐利。此破血之仙药也。(《卫生易简方》)

霍乱成痢∶刘寄奴草煎汁饮。(《圣济总录》)

汤火伤灼∶刘寄奴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上,后乃掺末。并不痛,亦无痕,大验之方。凡汤火伤,先以盐末掺之,护肉不坏,后乃掺药为妙。(《经验方》)

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即止。(《圣惠方》)

小儿夜啼∶刘寄奴半两,地龙(炒)一分,甘草一寸。水煎,灌少许。(《圣济总录》)

赤白下痢,阴阳交带,不问赤白∶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加梅,白加姜。(《艾元英如宜方》)

刘寄奴草_刘寄奴草 -药品说明

释名: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3、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4、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5、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70103/170348.html

更多阅读

南刘寄奴的化学成分研究 穿心莲化学成分的研究

田富饶【摘要】:蒿属( Artemisia )是菊科( Compositae )的一个药用大属,关于本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文献报道的颇多。南刘寄奴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的干燥带花全草,主产于江苏、浙江

声明:《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 刘寄奴草-释名,刘寄奴草-集解》为网友梦里寻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