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镇海楼 镇海楼[越秀山] 镇海楼[越秀山]-介绍,镇海楼[越秀山]-建筑特色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越秀公园)小蟠龙冈上,为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复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红墙绿瓦砌成,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冈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把北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同时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层楼以壮观瞻。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2013年3月,镇海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镇海楼_镇海楼[越秀山] -介绍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座落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把城墙扩展到越秀山上,并在山顶建楼五层,俗称五层楼。因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而望,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故称“望海楼”。后取其雄镇海疆之意,又称镇海楼。

广州镇海楼_镇海楼[越秀山] -建筑特色


镇海楼

镇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海河道甚宽,故将“望江”变为“望海”。楼前碑

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也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建筑。镇海楼楼高28米,呈长方形,宽31米、深16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以上为青砖墙。底层墙厚3.86米,以上逐层递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盖。饰有石湾鳌鱼花脊。这五层高建筑逐步向上收减宽度和深度,令到镇海楼形似塔又似楼。广府人将镇海楼称为「五层楼」,亦因为登楼所看的美景不绝,也被冠以「五岭以南第一楼」和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镇海楼自十四世纪后期至今六百多年间曾被多数火毁和人为破坏,其中在明朝嘉靖年间所立的《重修镇海楼碑》可作为证。此后在1928年再度重修镇海楼时,将原来木建筑楼层改为钢筋水泥结构,并引入当地石湾彩釉陶烧作为瓦脊和檐角的鳌鱼装饰。

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楼内常设《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展示广州五、六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它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


越秀山镇海楼

广州镇海楼_镇海楼[越秀山] -历史

镇海楼本名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候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宋三城(子城、东、西两城)合并,并开拓北城800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在上面建一座五层高楼以壮观瞻。建筑有雄镇海疆之意,故名镇海楼,复檐五层,高八丈余。(《大明一统志》)。在明朝初建成的。明朝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当时的两广军务提督韩雍重加修治,后来全楼竟被火焚毁了。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提督蔡经(一名张经)与侍郎张岳重建镇海楼,因当时东南沿海常患倭寇,海疆不靖,需强化海防,于是张岳为之题名“镇海楼”,含“雄镇海疆”之意。这是第一次重建。经此次重建后,“规制如旧,而宏伟壮丽视旧有加。楼前为亭曰仰高,左右两端跨衢为华表,左曰驾螯,右曰飞蜃,旧所无也。”(张岳《镇海楼记碑》)。

明朝崇祯十年(1637)广东布政使姜一洪再次重新修缮。

清初,清军攻陷广州,镇海楼遭战火损坏。

1651年(顺治八年),平南王尚可喜在原楼基础上对镇海楼进行了始建后的第三次大修。因楼近王宫,禁止州人登临,驻军越秀山,设官守卫,楼上放鸽,楼前驯鹿。

越秀山镇海楼 镇海楼[越秀山] 镇海楼[越秀山]-介绍,镇海楼[越秀山]-建筑特色

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李栖凤任两广总督时,在楼上祀文武帝君,镇海楼再次成为广州人登临览胜之地,“任人登眺”。一时之间,“咏觞茗麈,遂无虚日。”这是入清后第二次修葺。

清朝康熙十二年(1683),由于“三藩之乱”,镇海楼再次被毁坏。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至二十六年(1687),由两广总督吴兴祚及广东巡抚李士祯重建此建构。这是镇海楼的第四次大修,“计费巨万,壮丽坚致。”当时镇海楼“高计七丈五尺,广计九丈五尺,袤计五丈七尺。”

民国十七年(1928),林云陔出任广州市长时,再度重修了镇海楼。重修工程是按明代旧基垒筑的。

新中国成立后,镇海楼为广州人民博物馆所在地。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4年拨专修款修缮了镇海楼,改名为广州博物馆。1963年又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古楼风貌依旧,而今陈列的一系列文物、资料,使广州城20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尽览于兹。

广州镇海楼_镇海楼[越秀山] -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的前身是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在1929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大陆最早期创建的博物馆之一。1941年改称广州市立图书博物馆。1946年改称广州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称广州博物馆至今。

广州博物馆现除镇海楼展区外,同时还有广州美术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和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三个分展区。

广州镇海楼_镇海楼[越秀山] -景观

登上镇海楼最顶层,可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0956.html

更多阅读

千年之谜赵佗墓 赵佗墓 越秀山

千年之谜赵佗墓来源:铁血社区根据文献记载,南越国共传5主93年,第一代王赵佗在位长达67年之久。第二代王赵胡是赵佗之孙,在位十余年病死,葬于象岗,其陵墓已经发掘。第三代王赵婴齐是赵胡之子,在位只有八九年。第四代王是婴齐之子赵兴,即位不

爱奇联手富力改造越秀山体育场 广州爱奇体育

近日,越秀山体育场改造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座椅基本上安装完毕,全部工程将于2月底全面竣工。针对越秀山体育场存在场地较小、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去年10月份,亚足联竞赛部亚冠事务主管斯图尔特对越秀山体育场提出了10条整改措施,大到要给

镇海楼与龙王台风 福州镇海楼微博

巍峨壮观的福州屏山镇海楼福州屏山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驸马王恭主政福建时所建,屡毁屡建,最后毁于文革期间。有识之士早就提出重建镇海楼,但由于旧址位于省委省政府所在的屏山顶,一直拖而未决。2005年10月,福州人都

福州镇海楼 福州镇海楼怎么走

福州镇海楼建于屏山山顶。屏山在福州旧城正北,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现在的屏山已处于城市北部中心。福州屏山公园是通往镇海楼的必经之路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

广州景点越秀公园游玩攻略图 越秀公园景点介绍

广州景点越秀公园游玩攻略了解越秀公约越秀公约又称越秀山,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故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

声明:《越秀山镇海楼 镇海楼[越秀山] 镇海楼[越秀山]-介绍,镇海楼[越秀山]-建筑特色》为网友殘花雪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