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是略有不同的两种气候类型,也可统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降水量的多寡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本区位于北纬25°~35°之间,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压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为作用,使本区成为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其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类气候在东亚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它地区由于降水较多,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成因

本区位于北纬25°~35°之间,按行星风系的气候分带,这里属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干旱区,但由于海陆差异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导致的温度气压分布场的改变,季风环流改变了近地面层行星风系的环流系统,变干旱的大陆性气候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变干旱的荒漠景观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再经过几千年的人类活动为作用,使本区成为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特点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日平均气温≥10℃时期气温的总和)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极端最绝对高温度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mm~1600毫米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毫米mm~1800毫米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毫米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毫米mm~1200毫米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毫米mm(屯溪1507.8毫米mm,黄山2263.9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中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汇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毫米mm~50毫米mm左右,2月份在60毫米mm~80毫米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之南,主要包括华中及日本群岛的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北界为秦岭-淮河线,南界为南岭山地,西界为青藏高原东缘(105°E)。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本区气候冬冷夏热,降水丰沛,全年至少有8个月的月均温高于9.5℃,但绝对最低气温可降至-10至-20℃以下,最高气温平均在34℃以上。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本区的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年降水量约有1000mm左右,迎风山地如牯岭更可达2529mm。

总之,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季)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冬、干湿两季、热在雨前)之间的过渡带。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_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特殊性天气

特殊性天气多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又一特色。这些特殊性天气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些特殊性天气还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形成气象灾害。


梅雨期

寒潮

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亚热带

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根据近50年的气候资料统计,每年有3-4次寒潮过境。剧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其以秋末和春初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秋末,对正在成熟的水稻、棉花、甘薯等作物造成冻害,不能正常成熟,造成减产;初春,对正在拔节的三麦、抽苔的油菜及培育的各类农作物幼苗都会造成一定的冻害,影响其正常生长。

台风

是发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洋面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甚至更大,一般在8、9月份影响本地。根据气象统计资料,台风每年平均出现2~3次。强台风过境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对水稻、棉花等秋熟作物危害(倒伏减产)较大。如1977年9月7日台风过境时,狂风暴雨使正在抽穗的水稻和结铃的棉株倒伏,造成严重减产;另外对树木和房屋也有明显破坏作用。所以,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可以有效减轻灾害。

梅雨

夏初,冷暖气流势均力敌,锋面移动缓慢并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就是梅雨。各地梅雨时间不同,大约持续20天左右,年均梅雨量为220毫米。梅雨量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梅雨期云量多、日照少、时阴时雨;如梅雨适时适量,对秧苗栽插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淡云微雨养苗天”就是最好的写照,否则易发生水旱灾害(1970年7月13日一天梅雨量达129毫米,1991年梅雨量达800多毫米,由此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1994年梅雨量仅122毫米,因此发生特大干旱)。

伏旱

是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出现的高温晴朗天气,一般持续二三十天,是夏季气温最高的时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三伏天”。此时虽受海洋气流影响,但缺乏成云致雨的条件,长时期干旱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如有台风过境则可缓解旱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1510.html

更多阅读

重庆周边一日游景点 重庆周边自驾游攻略2天

  重庆,别称山城,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信封盆地) 重庆市区划图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宜居城市,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春

自然带与气候带 地中海气候的自然带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 阔叶林带......寒带冰原带气候、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带、亚寒带热带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海洋

世界上最滋润的城市:雅安三绝-雅雨雅鱼雅女

作者:[乡下客]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素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雅安

潜江 湖北潜江黑帮老大排名

水乡园林-潜江潜江,地名。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26米至31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潜江市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主要城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地

湖北省副地级市简介 湖北省有几个地级市

潜江市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潜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故乡,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 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1994 年被列为省直管市。境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间,全

声明:《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湿润性气候-亚热带》为网友我想孤僻成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