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人物事迹,公孙杵臼-生平经历

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生卒年俱不详,主要活动在晋景公时期(前599-前581年)。中国古代著名忠义故事《赵氏孤儿》的主角。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先说邯郸,邯郸所谓是赵氏孤儿藏身地的说法很不靠谱,但来源简单,其根据是来自丛台边的七贤祠,其中因有程婴、公孙杵臼像,就附会说邯郸是赵氏孤儿的藏身地,这种附会不见于历史记载,其荒谬性不值一驳,我们主要看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邢台赵孤庄所说的那个更有道理,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那先看争夺赵氏孤儿的地方当时属于晋国吗。公孙杵臼祠堂,神台木阁内有公孙杵臼夫妇塑像。

公孙杵臼_公孙杵臼 -人物事迹


赵氏孤儿中张丰毅饰演公孙杵臼

晋襄公死后,赵盾谋立公子雍,狐射姑则谋立公子乐(都是晋文公之子),并将其从陈国迎回,想与赵盾争权。赵盾派公孙杵

臼等人将公子乐截杀。最后狐射姑被迫出奔。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

公孙杵臼_公孙杵臼 -生平经历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

以上为杂剧《赵氏孤儿》改编史记后版本

在《史记》中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

《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邢台,历代《顺德府志》和《邢台县志》都有记载:“赵孤庄在城西北二十五里,为程婴匿赵武处。”赵孤庄村原名是单羊村,因赵氏孤儿这段故事而改名为赵孤庄村,并一直沿用。当今对邢台赵氏孤儿文化的抢掠集中在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和邯郸,井陉弄了个感恩文化节,盂县弄了个藏山风景区,邯郸弄有七贤祠,唯有邢台不重视历史文化,甚至还有把赵孤庄错写成赵古庄的,并且把解放前的和赵氏孤儿有关的遗迹破坏殆尽,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虽然其他地方都弄得轰轰烈烈,但都掩盖不了他们本身的荒谬性。下面试分析之。

先说邯郸,邯郸所谓是赵氏孤儿藏身地的说法很不靠谱,但来源简单,其根据是来自丛台边的七贤祠,其中因有程婴、公孙杵臼像,就附会说邯郸是赵氏孤儿的藏身地,这种附会不见于历史记载,其荒谬性不值一驳,我们主要看石家庄井陉、山西盂县、邢台赵孤庄所说的那个更有道理,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那先看争夺赵氏孤儿的地方当时属于晋国吗。

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人物事迹,公孙杵臼-生平经历

盂县---盂县,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周定王十四年(公年前455年),智伯灭仇犹。赵襄子五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又为赵氏所灭,仇犹属赵。

井陉---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

邢台-----春秋末期(约前629年)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

以上可知盂县和井陉当时都不属于晋国,盂县当时属于戎翟之国(中山国前身),后来被智伯占,赵氏孤儿(赵武,前598年-前541年),而智伯灭仇犹是前455年,说明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智伯灭仇犹时的前100年,盂县当时既不属于晋国,时间又相差100年,赵氏孤儿的故事是不可能发生在盂县的。井陉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自始至终就没属于过晋国,而只有邢台是属于晋国的,并且从时间上也符合,说明晋国的赵氏孤儿故事只可能发生在邢台,下面说明故事发生在邢台的合情合理性。

赵氏孤儿藏匿处本在邢台赵孤庄,如今石、邯等市惘顾历史拼命宣传是在他们那里,其实想想常识都不可能,石家庄井陉和山西的藏山在战国时期都属于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内,并不在晋国国境内,而晋国和中山国是宿敌,战争时有发生,且不说赵氏孤儿如何轻易穿越两军严密封锁把守的国界线,就算能轻易穿过,他又如何能保证藏在一个世代为敌的中山国比藏在晋国内更安全,而程婴的责任不仅仅在于把孤儿抚养成人,还有更大的责任,即要教给赵氏孤儿文化,又要和韩厥等大夫保持联络,假如赵氏孤儿是在井陉或者山西盂县的藏山,试问其藏在中山国的深山老林中与野兽为伍与狼虫为伴,有多危险,中山国可能抓住把他们杀掉,狼虫虎豹可能把他们吃掉、衣食不全疾病食物中毒随时可能夺取他们的命,赵氏孤儿这样重要的人物,有程婴和韩厥一部分晋国重臣的暗助,焉能将其放在一个随时可能丧命的地方?况且韩厥又如何能轻易越过边防重军把守的边界线到宿敌中山国境内去联系程婴呢?藏在这种艰苦的地方十几年,能活下来的几率于多大,赵武在深山几十年如果不认字像个狼孩似的,如何能在回朝后马上当上卿大夫啊。

所以赵氏孤儿不可能藏在深山难以生存的地方,藏在井陉和盂县的可能性为零,反观邢台当时的情况,比较符合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地,邢台当时处于晋国东阳之地,属于分封的邢大夫(巫臣,原为楚人,后奔于晋,封邢大夫,理邢国地,后升为邢侯)所管辖的地方,类似一个封国,有自己的独立性,晋国君主一般不会干扰邢地事务,又与晋国君主隔着太行山的障碍,邢台既属于晋国,晋国对其统治力又比较弱,所以有一定的安全性,对于赵氏孤儿此类宫廷丑闻,恐怕晋王是不想让他的封国臣子知道了来议论自己而失去自威信的,况且晋王本已经以为赵武被火烧死了,所以程婴大可不必藏于深山老林九死一生的境地,完全可以隐姓埋名藏于乡野,这才是最佳选择,赵孤庄此地属于丘陵边缘,西走二十多里就能入山,处于邢城郊野,离城有二十多里,如果事情紧急,快马加鞭眨眼就能消失于茫茫山林不见影踪,如果日子太平,程婴大可以在村中置一院落,并做些营生,一方面教育赵氏孤儿认字学点文化,一方面去城中打探些消息或者和韩厥等保持联系,十几年的藏匿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报仇雪冤恢复大夫的地位吗,那不学认字怎么行啊,赵氏孤儿后来因为韩厥的帮助得以恢复上卿身份,这至少说明韩厥是可以联系到程婴的,而单羊村这个地方时相对固定也好打探的,“邢城西北二十五里单羊村”,联系也比较方便,否则藏身深山老林,像盂县的藏孤洞,井陉的赵孤台,都是后来起的名字,就是韩厥要找程婴,恐怕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吧,总而言之,邢台赵孤庄是不仅被历史所记载,而且有其当时的古名“单羊村”,并且也是合乎情理的,而盂县和井陉之说都与情不合、与理不通,相关遗迹名称又都是附会的,说赵氏孤儿藏于他们那里是讲不通的.

公孙杵臼_公孙杵臼 -其他相关


公孙杵臼夫妇塑像

公孙杵臼墓位于忻州市城西的逯家庄,墓区现存祠堂与墓。祠堂为长方形院落,占地约7亩,现存房舍殿堂20多间,正殿5间,中为

公孙杵臼祠堂,神台木阁内有公孙杵臼夫妇塑像。墓区在祠堂正南200米处,墓丘高2.3米,墓前有明清代正德11年“晋义士公孙杵臼墓”碑通。另有记载在襄汾县。

公孙杵臼_公孙杵臼 -史料记载

《史记赵世家》

赵盾代成季任国政二年而晋襄公卒,太子夷皋年少。盾为国多难,欲立襄公弟雍。雍时在秦,使使迎之。太子母日夜啼泣,顿首谓赵盾曰:“先君何罪,释其适子而更求君?”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乃遂立太子,是为灵公,发兵距所迎襄公弟于秦者。灵公既立,赵盾益专国政。

灵公立十四年,益骄。赵盾骤谏,灵公弗听。及食熊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1879.html

更多阅读

《公孙九娘》简析 聊斋公孙九娘

《公孙九娘》简析  公孙九娘出场前,作者先交代了“于七案”。清室入主中原后,汉族人民的反抗此伏彼起。顺治十八年,山东栖霞于乐吾(即于七)举兵抗清,占据了岠嵎山,遐迩震动,波及八个县城。清廷发兵剿伐,所到之处,不问皂白,见人便杀。起义军

转载 公子虔与公孙贾 秦国公子虔

原文地址:公子虔与公孙贾作者:杰瑞公子虔即嬴虔,战国时人。秦孝公太子驷之傅。孝公用商鞅变法,他因纵太子犯法而受劓刑。孝公卒,太子立,是为秦惠文王。他诬告商鞅欲反,秦遂杀商鞅,灭其家。

看公孙龙如何解决《罗素悖论》_弘农耕夫 罗素集合悖论

看公孙龙如何解决《罗素悖论》罗素(Bertrand Russell)于1902年根据《算术基本规律》而提出的、有名的悖论,今被称为「罗素悖论」。这个悖论有一个通俗版本,叫「理发师悖论」。它说「从今开始我规定,我只帮这个镇上所有(不自己刮胡子的人)

彩银币公孙胜斗法破高廉图案诌议原创 斗法破高廉概括

彩银币公孙胜斗法破高廉图案诌议山东网友央行于2010年3月发行的《水浒传》第二组金银纪念币中,有一枚5盎司彩色长方形银质精制币,其背面图案标注并刊“公孙胜斗法破高廉”的故事画面,与原著描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较大偏颇之

公孙策的爱情 庞统强上公孙策的文

《少年包青天III》中出于对公孙策和小风筝的偏爱,所以觉得配得上公孙策的人虽然不一定要倾国倾城,但必须要有一定的文采,才能与他谈诗论画。木兰虽够温柔、善良,但毕竟不能与他谈论才学,所以公孙策和她在一起会孤独,这是一种心灵的孤独,是

声明:《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人物事迹,公孙杵臼-生平经历》为网友我的专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