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简介,《夕阳箫鼓》-历史

《夕阳箫鼓》中国古代琵琶曲。又称《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光绪元年(1875)吴畹卿手抄本为6段加一尾声,无文字标题。在浦东沈浩初所编的《养正轩琵琶谱》中,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1895年平湖派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更名为《浔阳琵琶》,扩展为10段,分别名为: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改编为丝竹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

夕阳箫鼓_《夕阳箫鼓》 -简介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简介,《夕阳箫鼓》-历史

中国古代琵琶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有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共6段加1尾声,无分段标题。其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


《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深云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


《夕阳箫鼓》中国古代琵琶曲

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23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管宇宙——听张维良《天幻箫音》 张维良

原文地址:一管宇宙——听张维良《天幻箫音》作者:钱塘箫社将《天幻箫音》推进电脑光驱后,一边浏览网页,一边等待箫声来温柔抚摸。听民乐时我总是很随意,不象听西乐时正襟危坐。民乐如友,西乐如师,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然后,我就邂逅了一场震惊

《香山射鼓》 《战台风》

《香山射鼓》作于1980年,1983年在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上被评为优秀音乐作品。该曲取材于西安鼓乐中的同名乐曲和琵琶古曲《月儿高》。作者在乐曲的演奏上借鉴了陕西秦筝的技巧并吸收了陕西地方戏曲的韵味使该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风味。

张维良《天幻箫音》 张维良笛子教程

   碟名:《天幻箫音》艺人:张维良艺术性:★ ★ ★ ★可听性:★ ★ ★ ★音响性:★ ★ ★ ★ ☆我有一位写诗的朋友,书斋里挂着一管洞箫。我说,你吹来我听听。他答曰

声明:《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简介,《夕阳箫鼓》-历史》为网友别勉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