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箫鼓》中国古代琵琶曲。又称《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光绪元年(1875)吴畹卿手抄本为6段加一尾声,无文字标题。在浦东沈浩初所编的《养正轩琵琶谱》中,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1895年平湖派李芳园将这首乐曲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更名为《浔阳琵琶》,扩展为10段,分别名为: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改编为丝竹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旋律雅致优美,左手多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技法。以鼓声、箫声起始,主题富于江南水乡情调,其后各段运用扩展、紧缩、移易音区和换头合尾等变奏手法和水波声、桨橹声等拟声乐汇以丰富乐思。
夕阳箫鼓_《夕阳箫鼓》 -简介
中国古代琵琶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佚名。曲名最早见于清姚燮(1805~1864)的《今乐考证》。有1875年前后吴畹卿抄本传谱,共6段加1尾声,无分段标题。其后各派传谱分段不一。《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
《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乐曲开头是“江楼钟鼓”,以琵琶模拟鼓声、箫和筝奏出波音,接着响起徐舒优美的旋律,描绘夕阳映江、晚风轻拂的初暮景色;
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音调够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的动感。
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
第四段:“花影层叠”,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乐句
第五段:“水深云际”,音乐先在低音区回旋,接着八度跳越,并运用颤音和泛音奏出飘逸的音响,表达了水天一色的意境。
第六段:“渔歌唱晚”,展现的是一段渔歌的旋律,柔美的箫声如悠扬的渔歌自远处飞来,表现了渔民悠然自得的形象。接着是稍快而有力的乐队合奏,气氛热烈,表达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乐队全奏,描绘了
《夕阳箫鼓》中国古代琵琶曲
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
第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