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概述,埃博拉病毒-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2014年非洲爆发此病毒疫情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2014年10月1日,美国本土出现首例患者。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11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概述


电子显微镜下的埃博拉病毒结构

埃博拉(英语:Ebola)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透过患者体液传染,如血液、汗、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无飞沫感染的证据。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生物学特性

外观


1976年至2003年,纪录之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爆发病例和死亡数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分支形较常见。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

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基因组

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复制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需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

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

敏感性


埃博拉病毒结构图

EBOV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

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EBO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条件可长期保存。

培养基

绿猴肾细胞(Vero)、地鼠肾细胞(BHK)、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等均可用培养EBV。病毒感染细胞后7h,培养物中可检测到病毒RNA,18h达高峰,48h后可见到细胞病变。7~8天后细胞变圆、皱缩,染色后可见细胞内病毒包含体。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病毒分型

亚种

埃博拉病毒目前被发现有5个亚种,分别为:

1.Zaireebolavirus(EBO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1976)-标准亚种
2.Sudanebolavirus(SUDV)(苏丹埃博拉病毒,1998)
3.Restonebolavirus(RESTV)(雷斯顿埃博拉病毒,2002)
4.Ta?Forestebolavirus(TAFV)(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2010)
5.Bundibugyoebolavirus(BDBV)(邦地布优埃博拉病毒,2012)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1976的一张照片,护士站在金沙萨第三个病例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ebolavirus)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88%、1977年100%、1994年59%、1995年81%、1996年73%、2001年至2002年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扎伊尔北边城镇爆发,首例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苏丹埃博拉病毒

苏丹埃博拉病毒(Sudanebolavirus)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仍是未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

2004年5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五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1976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79年为68%,2000年至2001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

1989年11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onebolavirus)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吉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fascicularis)身上被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菲律宾以及德州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被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起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Taiebolavirus)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94年11月1日,两只黑猩猩尸体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尸体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行尸体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

2014年8月刚果民主共和国一人感染高致死率的苏丹-扎伊尔混合亚型埃博拉病毒,与当前在西非地区流行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有所不同。

邦地布优埃博拉病毒

邦地布优埃博拉病毒(Bundibugyoebolavirus)首先在乌干达西部的邦地布优地区被发现。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致病性


埃博拉病毒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症状

症状因人而异,会突然出现。

潜伏期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潜伏期约2-21天。

初期症状

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最少38.8摄氏度或101华氏度)、严重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登革热、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 寒

中期症状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概述,埃博拉病毒-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病毒进而可能会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

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低于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尤其是肾、脾和肝)并引致弥散性全身坏死,及蛋白尿。

末期症状

由中期症状病发开始到死亡(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脏器衰竭)通常需要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甚至出血不止。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流行病学

易感物种


埃博拉病毒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仓鼠、乳鼠较为敏感,腹腔、静脉、皮内或鼻内途径接种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鸡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

传播方式

体液传染

尽管埃博拉病毒来势汹汹,但仍有一些人能幸存下来。他们须经常接受检查,以确保其体液里不含有病毒。据悉,男患者痊愈40天后还能通过性行为把病毒传播给他人。这种病毒通过接触被感染的人或者动物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因此,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最容易被感染

发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通过细胞内吞和膜融合等方式侵入细胞内部,其表面跨膜糖蛋白GP在后一种入侵方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埃博拉病毒可侵袭哺乳动物体内多种组织细胞,例如巨噬细胞、纤维原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并造成脏器坏死和组织糜烂出血。

传播过程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

流行地区

区域局限性流行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到2014年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埃博拉病毒仅在个别国家、地区间歇性流行,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流行区感染,异地发病

到2014年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均为流行区旅行,参与诊治病人或参与调查研究人员。没有流行。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病毒活性

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污染的床单、衣服等干燥环境下存活几小时仍具有感染性,在液体或低温情况下存活时间更长,比如,病毒在4摄氏度放置5天仍具感染性,在零下70摄氏度时可以长期保存。

在物理温度增高到60摄氏度,灭活一个小时就不具备感染性;100摄氏度煮沸5分钟就可以杀灭。这种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含酒精、含酚等有机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对紫外线和热线也非常敏感。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检查方法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必须在专门的实验设施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在非洲疫区主要通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及检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进行诊断。

1、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病人血液中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后2~9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1~6个月;IgG抗体在发病后6~18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2年以上。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出的病毒核心蛋白羧基端多肽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但对于部分急性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很低的患者,应同时进行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

2、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核酸的检查

已经证实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与检测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几乎达到100%,敏感度很高。并且,用?射线照射标本并灭活病毒后,再检测病毒抗原或RNA时,实验安全性增高,且实验结果也不受显著影响。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预防治疗

预防

1.在流行地区,避免接触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动物。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或其尸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病患禁止性行为,直到确定精液无病毒为止。

3.医护人员需提高警觉并配戴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

检测

2014年8月20日,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根据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通过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并获得正式生产批文,将在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中国目前已有5个BSL-3级(俗称P3)实验室可检测埃博拉病毒,对留观或疑似病例开展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算上灭活时间,3到5小时内,可以完成一个病例标本的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并诊断该病例是否存在埃博拉感染。

治疗


埃博拉病毒

目前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切勿吃含有蛋白质成分的食物,而在科特迪瓦流传了一种方法,把牛尿煮沸饮用,但目前还未获科学证实。

现今唯一对抗方法为注射NPC1阻碍剂,埃博拉病毒需透过NPC1进入细胞核进行自身复制,NPC1蛋白于细胞间进行运输胆固醇,即使阻碍剂会阻挡胆固醇的运输路线造成尼曼匹克症,但那是可以容忍的。绝大多数的爆发都是短暂的时间。

曾到“埃博拉病毒出血热”流行地区,或曾进行埃博拉病毒检体实验操作,并出现急性发烧、腹泻、呕吐、头痛、恶心等疑似症状,请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师相关旅游史等讯息。NPC1阻碍剂也能对抗马尔堡病毒。

实验药物ZMapp对埃博拉病毒可以产生一定效用。

疫苗

现已制造出使猴群不会被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疫苗;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组过的囊状口腔炎病毒和滤过性病毒为基础,上面附着埃博拉病毒。另外,现在也能够通过把埃博拉病毒中八个基因的其中一个“VP30”拿走,从而制造出自身无法复制的埃博拉病毒。但是,现在尚无对人类有效之疫苗。

2006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称,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

已经有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纳贝尔提醒说,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

2014年8月9日,中国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同时具备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这让世界为之惊喜。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高官也不断提醒各国重视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丰富经验。

2014年8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英国葛兰素史克药厂制造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可能在2014年9月展开临床试验,2015年之前有望上市。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目前中国在埃博拉疫苗方面还没有展开研究。

2014年8月29日,有美国媒体称,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即将宣布,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将在数周内启动人类临床试验。此前葛兰素史克曾预期该疫苗要在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启动临床试验。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生物武器

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

根据美国科学家于FortDetrick和前苏联Biopreparat机构的研究,埃博拉病毒曾在冷战期间考虑作为针对苏联的生物武器。

埃博拉病毒因其致命性强而考虑作为生物武器,但由于病毒孵化期短,很可能在先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大规模传播。因此有些病毒研究者希望通过结合天花病毒,制造出一种传播范围大、杀伤力强的病毒,作为恐怖袭击武器。

1992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领袖麻原彰晃曾带领40名成员赴扎伊尔,希望获得此病毒,作为大屠杀工具,但最后并未成功。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疫情报告


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1976年Nhoy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3个感染案例,有431人死亡。其中扎伊尔318例感染,有280例死亡;苏丹有285例感染,151例死亡。最后由于病毒孵化期短,杀人的速度比传播快,导致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再传播。“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1995年1月起在扎伊尔及1996年2月起在加蓬暴发流行:在扎伊尔基奎特(Kikwit)市发病316例,死245例,病死率78%;在加蓬奥果韦伊温多(OgooueIvindo)发病46例,死31例,病死率67.4%。

更进一步的爆发发生在刚果(1995年和2003年)、加蓬(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2001年和2002年)、乌干达(2000年、2012年[10])、南非(1996年)、美国德州(1989年、1990年和1996年)及苏丹(2004年)。

2012年7月28日,乌干达政府证实,乌干达中西部爆发苏丹型埃博拉病毒,已有20人确诊感染,其中14人死亡。

2012年11月4日,印度尼西亚研究人员在加里曼丹岛的红毛猩猩体内发现埃博拉病毒。研究人员推测是野猪将这一病毒传染给红毛猩猩,因此将对当地一些野猪进行血清检查。

2012年11月20日,根据加拿大科学家得出的新研究发现,致命的埃博拉病毒能够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提高应对这种可怕疾病的难度。埃博拉病毒能够导致严重内出血和多重器官衰竭,科学家此前认为这种无法治愈的病毒只能通过接触被感染的血液传播。

2014年4月1日,正在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目前已造成82人死亡。

2014年8月12日,法新社报道称通过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处得知,8名中国医务人员(7名医生和1名护士)及24名当地医疗人员被安置于一处隔离区内。报道称这些医疗人员都曾参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据报,6名中方医务人员和5名当地医务人员因工作医院(theJuiHospital)曾出现死亡病例,所以在医院进行内部消毒时,接触过病人的工作人员都被隔离观察了2周。另1名工作于另一家医院(theKingharmanRoadHospital)的中国医生之前也被隔离了。另外24名塞拉利昂的护士,也被置于隔离区内。世界卫生组织13日发布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11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75例,死亡1069人。

世界卫生组织8月28日发表最新通报说,埃博拉疫情继续肆虐,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已经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

世卫最新疫情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自年初埃博拉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人。

截至9月23日,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累计发现埃博拉病毒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6574例,死亡3091人,其中利比里亚死亡1830人,几内亚648人,塞拉利昂605人。

世卫称,一些民众不敢去医院,或医疗机构因负荷过大而无法收治所有患者,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更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在2015年1月以前,会有140万人死于埃博拉病毒。

德国西班牙奥地利出现埃博拉病毒疑似病例
埃博拉病毒2014年8月19日,新华网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德国首都柏林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分别新发现一例疑似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有待进一步检查确认或排除。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卫生部门通报说,该地区一家医院18日收治了一例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患者是一名中年男子,有发热症状,几天前从塞拉利昂归来。医院已对该患者采取隔离措施,以进一步分析确认他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目前患者“健康状况良好”。

另据中新网,据外媒报道,奥地利上奥地利州州长皮林格尔于当地时间20日表示,两名奥地利男子因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住院,上述男子上周刚刚从尼日利亚返回奥地利。

皮林格尔说,两名疑似患者的血液采样已被送往德国实验室,预计结果将在当日稍晚时候出炉。两名男子从尼日利亚拉各斯返回奥地利后开始发烧,目前已经被隔离。

美国两名回美治疗埃博拉病毒患者治愈出院

2014年8月21日(当地时间)上午,美国埃默里大学医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利比亚感染埃博拉病毒回美治疗的一名医生出院,至此,两名原濒临死亡的美国医护人员均出院平安与家人团聚。

2014年疫情爆发源头

2014年8月,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热带疾病研究员、生态学家、人类学家花费3周时间调查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以及尼日利亚爆发源头。研究人员在几内亚东部偏远山村Meliandoua附近捕捉蝙蝠和其他生物进行化验,那里是2013年12月份疫情首先爆发地。

研究人员认为,一名2岁小男孩被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随后他又将病毒传给母亲,2人都在一周内死亡。此后,由于埃博拉病毒随着前来参加葬礼的人越传越远,疫情范围越来越大。

但科学家们称,他们还没有百分之百的证据,只能说果蝠是导致此次埃博拉病毒大爆发的可能原因。如果蝙蝠理论获得证实,当地人可能会试图消灭这种动物,这将造成“生态灾难”,因为蝙蝠能给作物授粉和消灭害虫。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援助西非
埃博拉病毒2014年9月12日,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在日内瓦召开国际电话会议对媒体指出,目前肆虐西非部分地区,尤其是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是该病毒近四十年来最广、最复杂、最严重的一次,急需国际社会紧急应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的蔓延速度,已超出疫区当局的控制能力,世卫呼吁全球医疗工作者前往西非支援。疫情最严重的三国“几乎什么”都短缺,这包括个人保护装备、基本医药用品和尸袋,利比里亚全国连收治一个埃博拉患者的病床也没有。陈冯富珍呼吁国际社会紧急增调医生、护士、医药补给和救济品到最严重疫区。她说:“向埃博拉宣战需要资源。我们还需要大约500至600名国外医生和至少1000个或更多的护工。”

由于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粪便传播,接触患者的医疗人员目前的受感染率和死亡率偏高。一些在西非疫区照料患者的外国医护人员,包括多名美国人和至少一名英国人,也受到了感染。官方数据显示,埃博拉自3月间爆发以来,已夺走至少2400人的性命,陈冯富珍指出,官方通报的病例和死亡人数,即使是最新更新的,也远落在现实之后。世卫先前曾警告,等到疫情受到控制时,西非可能会有多达2万人受感染。

古巴将派最大规模医疗队2014年9月12日,古巴公共卫生部长奥赫达宣布,古巴将派遣165名医护人员到西非协助对抗埃博拉,这是迄今派往当地的最大规模外国医疗团队。陈冯富珍欢迎古巴此举,并呼吁其他国家也加入增援行列。疫区经济瘫痪

2014年9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埃博拉疫情导致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矿业、农业和服务业陷入瘫痪,两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因此下挫多达3.5%。

美国本土首例

2014年10月1日,一名从利比里亚前往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旅游的男子最近被确诊感染了埃博拉,这是美国本土出现的首例埃博拉患者。该患者病情危重,已被隔离治疗。当地还有一人也出现了疑似埃博拉症状,并被隔离观察。由于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曾自由活动了四天时间,因此很可能已经将疾病传播给了其他12人。

中国援助西非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14年10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时宣布,中国政府将向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第4轮援助。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各国举措

美国

美国参议院2004年5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

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

美国原定派遣3000名士兵前往利比里亚帮助抗击埃博拉疫情,现在决定增至4000人。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已经批准这一计划,美方将分批次派遣总共不超过4000名士兵前往利比里亚。柯比强调,美方派遣的这些人将提供后勤和工程技术支持,但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因此不会被派往病毒感染高风险地区。目前,已有大约200名美军士兵部署在利比里亚,参与建造一处用于培训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总部基地。

由于两名护士在照顾埃博拉患者时感染病毒,美国卫生部门20日升级埃博拉防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穿上防护服后不能裸露皮肤,并不再建议使用护目镜。
美国内布拉斯加医疗中心2014年10月21日宣布,从西非接回的一名埃博拉患者,在该院治疗两周多后已康复并将于22日出院。至此,美国从西非接回的5名埃博拉患者已全部战胜病毒。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2日宣布,来自西非埃博拉疫区的所有旅客抵美后要接受21天的密切监控,旅客在此期间每天需向美国卫生部门上报体温等情况,以确定是否出现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症状。此规定也适用于从西非疫区返回国内的美国公民。

这项监控计划将于10月27日起率先在西非旅客主要停留的美国东部6个州开始实行,即纽约、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新泽西和佐治亚。最终美国所有州都会对来自西非疫区的旅客进行监控。

2014年10月2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了新的针对可能感染埃博拉人群的指导方针,但美国许多州的州长以及军队指挥官决定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这一新的指导方针称,如果曾经与埃博拉患者的体液接触,例如在没有佩戴护具的情况下触碰他们的体液,或者被受污染的针头戳伤过那么即使没有症状、不被认为具有传染性,也应该远离营业性运输工具和公众集会的场所。

日本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

英国

2014年9月17日,对抗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已经开始在英国牛津进行,首批60名健康的志愿者将接受疫苗注射。在正常情况下,一种新疫苗需要经过数年的人体试验才能获得批准使用,但基于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的严重性,这一实验性疫苗的开发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进行试验的这种疫苗由英国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联合开发。试验的资金来自英国威康信托基金、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以及英国国际发展署。

中国

2014年9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新德里宣布,中国政府将再次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援助。习近平指出,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加剧蔓延,给包括中印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严峻挑战。为支持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帮助疫区周边国家加强防疫能力建设,支持有关国际地区组织在抗疫斗争中继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中国政府决定在此前提供两批援助的基础上,再次向上述三国提供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

针对持续蔓延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采取一系列严密措施,筑牢境外、途中、口岸三道防线,发挥口岸防火墙作用,严防埃博拉疫情传入。
境外防线
要求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西非疫情发生国继续加强离境检疫,防止有发热等埃博拉出血热症状的人员赴华。
途中防线
继续要求有关国际航空公司在重点航班上加强宣传,落实有症状者申报、初步处置、及时通报第一入境口岸等措施。前期,国家质检总局专门制作了中英、中法版本的口岸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宣传片,要求各有关国际航空公司在来华航班上滚动播放。
口岸防线
继续强化登机检疫、体温筛查、医学巡查、有症状者转运等措施。

针对美国、西班牙出现输入性病例并引发本土病例的新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进一步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近期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强调了检疫过程的可追溯性;二是加强来自或21天内曾到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区人员的筛查和信息通报工作;三是强调个人防护的培训和演练。

在2014年10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静披露,8月4日至10月28日,口岸累计排查来自疫区人员26235人,发现有发热等症状者88人,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病例,确诊疟疾、登革热等33例;累计对1437架次航班、50艘次轮船、174列火车、19220个标箱6126批货物、16批动物产品进行了查验和检疫处理。目前各项防控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塞拉利昂

自2014年9月19日起,西非国家塞拉利昂开始实施为期3天的戒严,以期阻止致命病毒埃博拉的传播。
2014年9月22日电据外媒报道,西非国家塞拉利昂政府官员表示,全国“闭户”三天之后,医护人员已查出数十起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新病例,但由于没有查遍全国的每一个人,因此可能延长封锁行动。

朝鲜

为防埃博拉病毒入境,朝鲜2014年10月24日将关闭边境,禁止外国游客进入,不清楚禁令何时解除。

埃博拉疫情从西非地区逐步扩散到亚洲、欧洲、美洲等全球各地,很多国家发布出国旅游“注意”预警,并针对埃博拉疑似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朝鲜中央电视台也于当天播出相关内容,提醒居民警惕埃博拉病毒。

有关限制西非地区旅客入境是否有助于遏制埃博拉传播存在不少争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玛杜・西22日说,封锁边境等旅行限制没有意义,不能有效遏制埃博拉疫情。

韩国

韩国国防部2014年10月30日表示,决定参与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病毒行动,将派出由军医和军官护士组成的医务组前往埃博拉疫区,协助控制疫情。

韩国医务组或于11月底12月初前往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中一个国家,派遣期可能为两个月。韩方医务组将分三批前往埃博拉疫区,每批派遣人员为两名军医和三名军官护士,但该方案还未最终确定。每批派遣期可能达7-9周。医务人员将在当地接受1-2周教育,然后进行3-4周的医疗活动。在全部任务结束后,他们将被隔离21天接受埃博拉病毒检查并休息。

韩国国防部表示,医务人员将同保健福祉部选拔的民间医务人员一道加入在当地开展活动的医疗组,并在韩国和疫区事先接受教育。国防部正在同有关部门就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移送、治疗,以及任务结束后的隔离等安全措施进行协商。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中国研究

截止2014年8月,中国目前已有5个BSL-3级(俗称P3)实验室可检测埃博拉病毒,对留观或疑似病例开展是否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诊断。2014年9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向媒体介绍埃博拉防控工作进展。中疾控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中国目前已经建立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抗原及抗体检测技术,可同时对埃博拉病毒的多个核酸靶标进行检测。
其中,核酸检测的灵敏性最高,中国疾控中心受检的20例埃博拉留观病例标本,都至少接受过一次核酸检测。针对埃博拉出血热,中国疾控中心还制定了新的检测要求,每例样本至少查病毒的两个基因,只要其中一个呈阳性,就认为是埃博拉病毒阳性,以免早期漏诊。埃博拉病毒毒力很强,须在BSL-3级实验室对疑似送检样本进行灭活后,才能够开展检测。算上灭活时间,3到5小时内,可以完成一个病例标本的埃博拉病毒实验室检测,并诊断该病例是否存在埃博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介绍,目前全球还没有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疫苗,实验室早期诊断对于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对80多名埃博拉留观病例进行了筛查,绝大多数已经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2014年8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派研究人员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开展埃博拉出血热检测方法合作研究,完成了荧光RT-PCR核酸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抗原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的验证工作。
2014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昨天在北京宣布,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将使用该试剂在塞拉利昂开展病毒检测任务。
据了解,中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试剂,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派出的赴塞拉利昂实验室检测队携带了该检测试剂,并将利用该试剂在塞拉利昂开展病毒检测任务。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研究报告

世卫报告

2014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透露,埃博拉病毒在精液中可以存活至少82天。因此,世卫组织告诫那些患此病后病愈的男性,自开始出现症状后的三个月内须使用避孕套。

声明中说,“由于在这段时期,埃博拉病毒有可能通过性交传播,他们应该在出现病症后的三个月内避免性交,如果无法节欲,就要使用避孕套。”在对43名患者的四项研究中,其中三名病愈男子精液中的病毒存活期,自他们出现病症时算起,分别为40天、61天和82天。世卫表示,到目前尚无埃博拉病毒通过性交传播的记录。

专家研究


埃博拉病毒病人图

2014年10月3日,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

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

纽约时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中心主任MichaelT. Osterholm表示,埃博拉病毒的复制方式臭名昭著,进入人体A的病毒可能与人体B在基因上完全不同。当前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前所未有,过去四个月人与人间传播量很可能超过过去500~1000年的总量。

Osterholm称,如果某些病毒发生变异,可能会发展到呼吸传播。若真是如此,埃博拉病毒会迅速传播到全球。政府官员不敢谈论这些,因为他们不想被指责是那个在拥挤的剧院里喊着火的人。Osterholm认为,需要指出这种可能,人们需要做好准备。

2012年,几位加拿大研究者证实,Zaire埃博拉(Ebola Zaire)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由猪传播给猴子,而这两种动物的肺部与人近似。Zaire埃博拉病毒正是在西非肆虐传播的病毒。Richard Preston的著作《The hot zone》记录了1989年Reston埃博拉病毒的爆发,这种病毒通过呼吸在猴子间传播,最后所有猴子都接受了安乐死,疫情才告一段落。

据Guardian报道,联合国埃博拉应急团队主席称,如果当前疫情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有这样恐怖的可能发生―埃博拉病毒发展成空气传播。

美国UIC大学两位国家级传染病学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经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有科学和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埃博拉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颗粒传播,这表明医疗工作者应戴呼吸罩而非口罩。

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般大小在0.01~10微米之间,可分为自然和人类产生两种。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病例分析

美国本土确诊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携带者、42岁的邓肯(ThomasEric Duncan),8日早晨在得克萨斯州医院隔离病房死亡。收治邓肯的达拉斯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发言人沃特森(Wendell Watson)8日表示,“我们以沉痛的心情和极度的悲伤宣布,邓肯于今天早晨7点51分去世。邓肯先生死于恶疾埃博拉,他曾与病魔勇敢作战。我们的专业人员、医生和护士,以及全体达拉斯社区得州卫生长老会医院,都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悲痛。”

利比里亚人邓肯,于9月中旬抵达得克萨斯州探亲,是美国第一个被确诊患有埃博拉的患者,也成为美国死于该疾病的第一人。

邓肯离开利比里亚之前曾经接触过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当他乘飞机于9月20日到达美国时还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几天后,感到身体不适的邓肯到卫生长老会医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忽视了其旅行记录而让他回家。两天后,邓肯被救护车送回该院接受“严格隔离”。9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检测确认,邓肯为美国本土发现的首例埃博拉病毒患者。

医院的这一过失使得更多人暴露于被感染的危险之中。与邓肯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的48名家人、医护工作者和朋友目前都处于隔离或密切监测中。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疫情路线图


埃博拉病毒研究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28在瑞士日内瓦,正式发布埃博拉疫情响应路线图。该路线图的执行预计在未来6个月内将花费4.89亿美元,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路线图提出3个月内逆转新增病例及新扩散地区趋势;6至9个月内阻止疫情在首都、主要港口及其他地区的传播。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病例诊断、管理和监测,规范丧葬及社区参与等全套干预手段。

针对新暴发疫情的国家,路线图提出应推行紧急响应方案,确保在最初病例出现8周内阻断全部传播。在受埃博拉疫情影响国家的邻国及国际交通中心,路线图提出在1个月内建立完整的疫情检测准备及响应方案。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医护人员感染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8月26日发表声明说,由于个人防护措施缺乏及设备不规范使用等原因,西非埃博拉疫情导致感染病毒的医护人员数量“史无前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埃博拉感染病例已接近3000起,其中死亡病例已升至1427人。埃博拉疫情首先在西非暴发,五个月前发现于几内亚东南部的丛林深处。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直到8月8日才宣布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卫生突发事件。


塞拉利昂,一名医护人员给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妇女喂水截止8月27日,埃博拉已在塞拉利昂、利比亚和几内亚造成1427人死亡。已有超过240名医护人员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超过120人死亡。

造成医护人员大量感染是因为此次埃博拉疫情情况特殊,疫情在大城市及偏僻村落蔓延增加了医护人员接触未确诊病例的可能性;在许多情况下医护人员甚至没有手套、口罩等基本防护用品;即使在专业的隔离设施中,相关装备也非常匮乏,当地医护人员也经常出现不规范使用医疗设备的现象。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死者“诈尸”

2014年9月28日,英国《镜报》援引当地《宁巴省新黎明报》的消息指称,利比里亚近日竟出现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被确诊死亡的妇女“诈尸”的离奇一幕。(这两名“诈尸”的女性分别是40多岁的奎伊和60多岁的凯贝,两人都来自宁巴省)。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凯贝在被医生宣布“死亡”前两天,一直没有得到任何食物和医疗,只是在家中静躺。当她被亲属们送去埋葬时,她忽然在途中苏醒过来。凯贝和奎伊目前的身体状况看起来并无异样,她们也能在人群中到处走动。当地民众对此感到极为恐慌。利比里亚媒体称,这是当地第一次出现埃博拉死者“诈尸”的情况。目前在西非抗击埃博拉一线工作的28岁英国医生约翰逊解释说,部分埃博拉死者确实会出现死前仍然看似健康,并可以四处走动,但不久之后病情却急转直下。

疫区流行“阴谋论”

国际慈善组织上个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利比里亚有92%的民众不相信埃博拉病毒的存在。事实上,许多首都居民一开始就认为,所谓“病毒”不过是政府为了得到援助资金而设下的一个骗局。部分民众即使接受了利比里亚卫生部的建议远离死者和病患,但依然对此心存疑虑。他们怀疑这场灾难源于某种“诅咒”,或是有人为了争夺土地而在饮用水中投毒,因此并不积极将患病的亲友送医救治。
埃博拉病毒爆发地区利比里亚北部城镇科拉洪甚至发生了居民设置路障拦截并袭击医疗救助人员的事件。即使民众承认埃博拉病毒的存在,他们也不信任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医护人员感染病毒的报道更加重了民众与医疗机构接触的恐惧。目前发生疫情的这几个西非国家,大多是刚刚经历过内战,当地民众不信任政府,又对现代医学存有戒心。不少当地人质疑隔离措施是当地政府的阴谋,企图把不同部族的人士带到隔离设施内杀害。这种想法令不少患者拒绝接受隔离甚至在隔离后逃走。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疫苗诞生

2014年11月2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宣布,首个埃博拉疫苗成功通过临床试验,被证实安全有效。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负责人福西表示,研究人员未来将在美国和西非国家对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试验。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艺术作品

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此为背景写了小说《热区》,这本小说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

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极度恐慌》,在银幕上再现了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令全球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名色变。

1996年,中国香港电影《埃博拉病毒》,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执导,金像影帝黄秋生主演。影片讲述一个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变态杀人狂连续杀人的故事。

伊波拉_埃博拉病毒 -专家分析

2014年10月3日,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埃博拉是接触传播;然而近来几位医学专家称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通过呼吸传播。更有两位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若真如此,如埃博拉不能迅速受控,恐会传至全球。

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播;只有病人在出现埃博拉症状以后才具有传染性。

纽约时报报道,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中心主任MichaelT.Osterholm表示,埃博拉病毒的复制方式臭名昭著,进入人体A的病毒可能与人体B在基因上完全不同。当前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前所未有,过去四个月人与人间传播量很可能超过过去500~1000年的总量。

Osterholm称,如果某些病毒发生变异,可能会发展到呼吸传播。若真是如此,埃博拉病毒会迅速传播到全球。政府官员不敢谈论这些,因为他们不想被指责是那个在拥挤的剧院里喊着火的人。Osterholm认为,需要指出这种可能,人们需要做好准备。

2012年,几位加拿大研究者证实,Zaire埃博拉(EbolaZaire)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由猪传播给猴子,而这两种动物的肺部与人近似。Zaire埃博拉病毒正是在西非肆虐传播的病毒。RichardPreston的著作《Thehotzone》记录了1989年Reston埃博拉病毒的爆发,这种病毒通过呼吸在猴子间传播,最后所有猴子都接受了安乐死,疫情才告一段落。
据Guardian报道,联合国埃博拉应急团队主席称,如果当前疫情不能得到迅速有效控制,有这样恐怖的可能发生―埃博拉病毒发展成空气传播。

美国UIC大学两位国家级传染病学专家认为,当前形式的埃博拉病毒已经能够通过气溶胶传播。有科学和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埃博拉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颗粒传播,这表明医疗工作者应戴呼吸罩而非口罩。

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般大小在0.01~10微米之间,可分为自然和人类产生两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321.html

更多阅读

犬细小病毒的症状 细小初期症状怎么治

犬细小病毒的症状——简介  病犬是犬细小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毒量最高。病犬不断向外排毒而感染其他健康犬。康复犬粪便中长期带毒。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病,极难彻底清除。除犬外,狼、狐、院熊也可自然感

细小病毒的治疗护理误区 细小病毒治疗方法

细小病毒的治疗护理误区细小病毒是临床门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犬的传染病。它因为发病急、疗程短(一般7天左右)、病情剧烈、死亡速度等特点,常让临床医生和动物家长头痛不已。广大兽医同仁经过近十年的总结探索,对细小病毒病的治疗已经

警惕!!!新病毒的传播:类似“获得性免疫缺陷症”

警惕!!!新病毒的传播:类似“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症状:病的主要症状是,感染后一般在一周到三个月出现症状,其症状类似“获得性免疫缺陷症”病症,与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缺陷症状极为相似。但大多数病患经多次检查HIV-1和HIV-2,而其抗体均为阴性。

苹果的生物学特性 苹果发育周期

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  苹果是落叶乔木,有较强的极性,通常生长旺盛,树冠高大,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左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

病毒的基本特性 第11节:第二章 生命运行的基本特性(4)

系列专题:《中外名人成功与失败的本源追溯:发现人生》  第四节  阶段性  人的生命轨迹反映了一个人从初生的婴儿到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的整个历程。任何人的生命历程及描绘生命运行的生命曲线都是由各

声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概述,埃博拉病毒-生物学特性》为网友爱情缺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