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微粒的危害 微粒 微粒-微粒的危害,微粒-微粒的来源

微粒,微粒是指极细小的颗粒,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离子等以及它们的组合。例如,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称为光的微粒说。在临床医学中,微粒可造成临床危害。我国药典于微粒的规定仅与美国83版药典相当。国内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微米,对直径6-10微米的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输液不良反应与输液远期影响在所难免。当然也有精密药液输注装置,它可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一些普通输液器上使用纤维素滤膜临床实验证明: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输液时间越长脱落情况越严重,滤过能力也降低。

微粒_微粒 -微粒的危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众多学者报告了输液中微粒的危害,并对微粒在人体内的发病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以后几十年的研究结果一再证实,输液造成的临床反应是由于向血管输注药液的同时,输入了有害微粒。

二十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微粒造成临床危害的现象,已被先进国家医药界普遍接受。研究人员为其定出正式名称--不容性微粒。这些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从各种途径进入药液的,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会导致急性、亚急性、慢性输液污染病。

对不同的情况来讲,输液不良反应可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反应是立时可见的,输液时大量微粒进入

血管,一些人会在输液时或输液后,出现

过敏反应,红疹、瘙痒、肿胀;有的堵塞微循环发生肌细胞坏死;或出现热源样反应;常解释成药物刺激而被视为正常现象。远期反应:过敏症状在几天后才出现,也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还有潜藏在血管里的微粒,使人几年或几十年后才出现中风、栓塞等疾病。他们都是输液污染病。

目前我们对橡胶微粒、塑料微粒、玻璃碎屑、结晶体、纤维素、毛絮、尘埃微粒、碳黑和中草药大量的

胶体微粒有了较多的认识。还有一些临床常用的

脂肪乳溶液,在输液后使患者肢体出现

静脉炎的现象比例相当高,原因是脂肪乳溶液中"脂肪栓微粒"刺激血管产生的

输液反应。

微粒_微粒 -微粒的来源

A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在生产过程中,许多环节都会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中草药制剂,由于提纯工艺有限,药液中存在大量不容性胶体微粒。

B 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纤维。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有人对橡胶塞穿刺三次后与穿刺前比较,发现药液中仅5-10微米的微粒就增加近27倍,而且穿刺的次数越多,产生的微粒越多。)

C 添加药物产生微粒污染:临床治疗常直接在大输液中添加药物,加药后微粒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粉剂溶解不完全;由于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相互理化作用;溶媒的改变;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都会在药液中产生新的微粒。(大量实验表明:一次添加的药物越多;添加药物顺序不同,产生的微粒数量也不同。)

D 环境产生微粒污染: 病房中人走动时会带起大量尘埃、纤维和细菌,输液时,这些微粒会通过输液器的进气管进入药液,可使药液里的微粒增加几十倍。(实验人员还发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可以使药物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

E 药物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产生污染: 药物的理化性能不同,或粉剂或水针,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存储条件的变化,都会产生结晶和沉淀。(温度、湿度、光强的变化都会影响药物中微粒的形成,比如温度对甘露醇的影响会使其产生大量雪花状结晶。)

F 切割

安瓿时产生的微粒:安瓿在热封口过程中,瓿内形成负压。切割安瓿的操作方法不规范,会产生几十万个细小玻璃微粒。安瓿断裂的瞬间,瓿内的负压把玻璃碎屑吸入药液。(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最规范的操作情况下,每只安瓿仍可产生近一万个玻璃微粒,再经输液或注射进入人体,终生无法消除。)

顺便提一下肌肉注射针剂中的微粒含量明显高于大输液剂中的微粒含量。例如连续几天注射后也会发生肌肉组织硬结的现象。臀部隆起一个包块,被建议回家热敷。不少人对这一现象并不少人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有些人的包块几十年也消除不了。

医院的护理人员即使在最严格的规范操作之下,也无法完全控制微粒数量。

微粒_微粒 -微粒进入微循环以后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微粒大于微血管径时形成微循环障碍

成人毛细血管为6-8微米,婴儿毛细血管仅为3微米。在儿科,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比正常人要细,自身免疫功能也低,微粒对他们的危害和反应也更明显和严重。老年患者、肿瘤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通常都伴有血管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变、微粒对其影响比普通患者要严重。

输液微粒引起的远期反应

不容性微粒在脑、肺、肾、肝、眼等处的小血管内引起堵塞,造成不同程度组织坏死和损伤,称为梗塞。微粒形成的静脉血栓影响人们的微循环,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别指望肾脏对血液的清洗能力,我们的一双肾脏主管清洗血液中的废物,同时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大约50分钟,它们就把人体内全部的血液清洗一次,每天清洗约1700升血液。它一旦损害,就得用透淅器来代替工作。而我们的肾脏无论如何无法洗掉2微米以上不容性微粒。

当一只针头扎进血管,除了药液,同时进来的还有许许多多杂质,它们都属于不溶性微粒。随着血液的肺循环进入体循环里的微循环。给人带来近期和远期的伤害难以估量。我们体内的终末动脉,即微动脉是直接受害的一部分。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粒可以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元沉积,血小板聚集,形成

微栓。这种微栓不会变成固定的血栓,但会造成一过性栓塞。又因为机体有一种防疫措施:纤维溶解反应,可以将微栓清理。于是白血球解体,不溶性微粒继续游动。

动脉系统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有文献报告:微粒在体内的潜伏期可达几十年!它们不能在体内代谢。较大微粒宰相横的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或组织缺氧,静脉炎、水肿、肉芽肿,形成肿瘤等种种输液反应,又常和患者已有的疾病或其它疾病区别不开。因此而被人们忽略。

在人体循环系统中,原本是找不到任何微粒的。我们吃的食物消化后最终都以溶解和载体状态被吸收,其余杂质从消化道排出体外。只有在胆道和泌尿系统的酸碱度不平衡时,会使矿物质产生结晶,形成结石。但结石不会进入循环系统。所以只有输、注疗法才会给我们体内带来---不溶性微粒。作为一名护士应该了解微粒的形成与危害。

输液微粒的危害 微粒 微粒-微粒的危害,微粒-微粒的来源

微粒_微粒 -中英两国对微粒控制的指标

药典法规 年代 微粒控制指标

中国药典 1996 控制上限:25微米微粒

控制下限:10微米微粒

英国药典 1998 控制上限:5微米微粒

控制下限:2微米微粒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我国药典于微粒的规定仅与

美国83版药典相当。国内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微米,对直径6-10微米的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输液不良反应与输液远期影响在所难免。当然也有精密药液输注装置,它可将不溶性微粒限制在5微米以下。一些普通输液器上使用纤维素滤膜临床实验证明:纤维脱落会产生自污染,吸附作用会使药效降低。输液时间越长脱落情况越严重,滤过能力也降低。

微粒_微粒 -相关问题

1、什么是输液污染病?

是由于输液时向人体输入了超标准数量的"不溶性微粒"所致的后果。

2、为什么合格的无菌药液仍会出现污染?

研究人员对有关微粒的来源做了大量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输液污染源存在于各个方面,如:生产药液的过程会产生碳黑微粒等:中草药制剂中的胶体微粒;临床操作产生:橡胶微粒、塑料微粒、安瓿开启时产生的玻璃碎屑微粒;添加药物(混药)产生:结晶体微粒,混药次数和种类越多,微粒出现越多;输液环境产生:毛屑、尘埃微粒、纤维素等微粒;药液放置时间和存储条件不利(如不能有效避光)时产生:结晶体微粒、纤维素微粒;重病人使用的全营养液中的脂肪栓微粒。

3、微粒可以被肾脏交换出人体吗?

直径在2微米以下的微粒,才有可能参加与肾交换而排出人体。所以我们不光要控制微粒的数量,还要控制微粒的大小。

4、不溶性微粒引起的血管损害与高血脂症所致动脉硬化有什么不同?

不溶性微粒所造成的病变在终末动脉居多,一般称为营养动脉内层增厚纤维化,不属于高脂血症的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

5、怎样才能做到安全输液?

严格执行无菌、无污染操作规范。注射添加药物时使用分液斗。严格检查注射制剂的储存时间、溶解时间、需要避光的药物应采取避光措施。配药时药物种类不可过多,更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中草药注射液,尤其要严格把关,不能作为静脉注射使用的,决不能做输液用药。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输液治疗以及容易发生输液反应的科室,例如:手术室、ICU CCU、化疗室、婴幼儿病房,静脉输注时应尽量地把好关。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与高分子物质(不溶性微粒、多醣体)在几小时或是几天内促发微循环障碍。注射

造影剂、注射脊髓鞘膜麻醉、血液透析时都要采用专用的精密过滤输注装置,以确保安全输液。

微粒_微粒 -附光的电磁说

到19世纪中期,光的波动性已经得到公认,然而当时人们只了解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认为光波也是一种机械波。而任何机械波的传播都依靠介质,光却能在真空中传播。从太阳和其他恒星所发出的光,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过来的呢?

为了说明光传播的这个问题,人们便假设在宇宙空间中到处充满着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被称作

以太

,光便是通过“以太”来进行传播。为了解释光波的各种性质,对于“以太”这个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种种假设。譬如,“以太”的密度极小,却具有较大的弹性等。由于对“以太”性质种种假设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人们很难相信存在这种物质。而为证明“以太”存在的各种实验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1846年,

法拉第发现在磁场的作用下,偏振光的振动面会发生改变。这一重要的发现,表

明光和

电磁现象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同时将人们的目光转移到了电磁现象来考虑。

19世纪60年代,

麦克斯韦在研究电磁场理论时预见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电磁波是一种横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麦克斯韦通过电磁波与光波的相似性质,提出假设,认为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20多年后,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确与光速相同,同时电磁波也能够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从实验中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576.html

更多阅读

长期输液对血管的危害 经常输液对血管的危害

  输液要注意什么?现在很多老百姓生病后为了快速延缓病情,喜欢采用输液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就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经常输液对血管的危害吧。  经常输液对血管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

影响口腔卫生的因素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过多,甚至是到达滥用的程度,一些疾病完全是不需要抗生素输液的。那么,下面是爱华网小编给你介绍的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不超过

输液的危害 输液过敏的危害

  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那么,下面是爱华网小编给你介绍的输液过敏的危害,希望对你有帮助。  输液过敏的危害  常输液还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 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

输液微粒污染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下面是爱华网小编为你带来的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一起来看一看吧。  输液不溶微粒污染的危害  输液中的微粒质量控制为限度检查,也就是说有微粒是肯定的,无微粒是相对的,只是

小孩输液的危害 小孩输液快的危害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生病时,尤其是感冒发烧最多,为了让孩子尽快摆脱折磨,都选择给孩子输液,现在就跟着爱华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孩输液快的危害吧。  小孩输液快的危害  依据药物的量效关系,在安全用药的浓度(治疗窗)范围

声明:《输液微粒的危害 微粒 微粒-微粒的危害,微粒-微粒的来源》为网友小爷我有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