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冼星海 冼星海-人物生平,冼星海-音乐作品

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的作品_冼星海 -人物生平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冼星海 冼星海-人物生平,冼星海-音乐作品

冼星海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农历5月11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家庭,7岁时外祖父去世,母亲带着冼星海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养正小学最先接触音乐。1918年入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4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苏联首都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出名,也是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少年经历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澳门海边一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2651.html

更多阅读

海顿的音乐特点和结构 关于音乐家海顿的电影

音乐特点和结构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海顿的作品里 - 如下:呈示:音乐内

介绍几种常见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

1.交响曲:交响曲(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一

哀悼日里的音乐 哀悼人常用的背景音乐

哀悼日禁止一切公共的娱乐活动,身为有识之士(自诩)还应限制私下的娱乐活动,没电视剧看就去找张周星驰的喜剧片自个儿家里放就不好了。可是我是HIFI,每天有听点音乐的习惯,怎么办?有办法,可以选适合哀悼日里播放的音乐来聆听。我选的曲目是

声明:《冼星海的音乐作品 冼星海 冼星海-人物生平,冼星海-音乐作品》为网友舔你秘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