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是米勒创作的油画。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
牧羊女_牧羊女 -简介
远东企业地处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经过短短几年的创业发展,从一个地道的农村企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团性现代化企业,成为鞋业界一颗耀眼的新星。企业以制鞋为龙头,以鞋材、化工、汽配及贸易有机结合,实现企业整体优化。营销中心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目前营销网络遍布中国大陆,并延伸至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一九九八年被广东省技术监督局授予“先进单位”的称号,一九九八年被授予惠州市50强私营企业的称号,二000年获得私营企业进出口权。远东企业资金雄厚、勇于创新,在惠州地区已成为知名度极高的综合性企业。牧羊女_牧羊女 -经营理念
远东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是靠一贯秉承的“持续创新”的经营理念;“诚信为本,品质守信”的经营原则。“品质、品牌、服务的方针永久性地贯穿于整个企业,引导远东更新、更全地面向全球。远东企业以全方位地进行综合开发,力争以多元化的经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回馈社会。
牧羊女_牧羊女 -油画
【名称】牧羊女
《牧羊女》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863年
【作者】米勒
【规格】81×101cm
【属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牧羊女_牧羊女 -画作背景
1848年发生的巴黎革命风暴,也把米勒席卷进去。他也曾执枪参加街市的战斗,但这个人道主义者本质上是与暴力、流血斗争格格不入的。革命使沙龙从官方手中解放出来了,米勒的新作《拾穗者》可以和库尔贝、杜米埃等画家一样在大厅中"露脸"了。这幅画使他获得第一次最高的奖赏:100法郎。翌年,巴黎流行黑死病,政治局势也动荡不定,米勒在《拾枯草的人》获得了1000法郎奖金之后,便携家迁离了巴黎。他先在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住进一家小旅店里,再迁到巴比松村。此后,他一直定居在那里。巴比松村这块土地哺育了这位独具风格的大画家,米勒的艺术心血主要也倾注在这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巴比松土地上。他后来在给好友桑榭的信中说:"无论如何,农民这题材是最适合于我的倾向的。你这个社会主义者也一定能赞成的吧!因为最能触动我的心的,是人味。"
米勒定居巴比松之后,第一幅作品是著名的《播种者》。这幅画他是在冲动与激情中完成的,后来发现画布太短,人物又得重画,重新打轮廓。这时他所见的一切使他产生了热情。在初期阶段,他每天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热情作画。他与另一位定居巴比松的画家卢梭结成了友谊,两人感情弥笃,成为知交(米勒穷困时,卢梭以美国人的名义买下米勒的作品,间接地给予经济支助)。卢梭对他的题材曾提出中肯的劝告。1853年米勒在谈到自己的油画作业时给人写信道"我自己就象一个唱真实歌曲的人,就是嗓门太弱,很难让人听见。"其实,后来他的油画已开始不断地震撼着巴黎的画坛,竟使巴黎的资产阶级感到恐慌了。从1856年起,他的一系列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涌现了:《拾穗者》、《剪羊毛》、《接枝》及这一幅《牧羊女》等等。
牧羊女_牧羊女 -名画欣赏
一个乡村牧羊女,站立在草原的旷野中,默默在祷告上帝赐予一天的平安生活。安贫乐道,是法国农村宗法生活方式的精神支柱,它受到宗教观念的长期约束,这是劳动者的基本品质。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世世代代在土地上勤耕细作的操劳生活所养成的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这种品格的可贵性与可悲性。
在这幅画中,为了展示农村妇女的日常劳动生活,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