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节的传统强传说 仙女节 仙女节-简要介绍,仙女节-起源传说

仙女节的传统强传说 仙女节 仙女节-简要介绍,仙女节-起源传说

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祭祀时,要点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结束后,各家各户设宴饮酒,青年男女则身穿节日盛装,前往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射箭比赛。同时,举办各种物资交流集会,吸引当地各民族群众前来购买。


仙女节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祭祀时,要点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结束后,各家各户设宴饮酒,青年男女则身穿节日盛装,前往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射箭比赛。同时,举办各种物资交流集会,吸引当地各民族群众前来购买。

仙女节_仙女节 -简要介绍


仙女节怒族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流传于贡山县丙中洛乡的怒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等。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后来她为了逃避头人的逼婚强娶,藏身洞里,变成了一尊石像。据传说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聪明能干坚强的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拜祭她。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且跨国境线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仙女节的传承曾一度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恢复。

仙女节_仙女节 -起源传说

仙女节的起源,一种说法是源于原始崇拜,另一说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种遗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

古代传说

“班丹拉姆”梵文读作“达维”,藏语称“巴登拉姆”,即吉祥天母。是藏密中“八仇凶神”出世间护法神之一,也是藏密中贡布依怙主(大黑天神、亦称“玛蛤嘎拉”)的明妃,属忿怒佛母,因她有大吉祥,受到人们的爱戴,故又称“功德天”。吉祥天母常见的造型有两种化身,一为文静慈善形,一为忿怒形。据说她有一百多种变身,名字也各不相同。每年正月初一传说她要骑着阳光周游世界,并将太阳吞入肚内。画面上她的脐部有个发光的小太阳。


仙女节传说她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主神――加里女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在藏族古代苯教信仰中,她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主要神灵。苯教说她最早生活在藏地民众中,因姿色娟丽,性情纯善,后来先后嫁到上神界、中魔界、下龙界。又因她智慧超凡、神通广大,深受三界神灵的喜爱,故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受到奖励。

班丹拉姆在藏区的影响很大,尤其受到格鲁派和厉世达赖喇嘛的特殊尊崇。大昭寺东南角金殿内设有班丹拉姆神殿。在拉萨东南三百里的加查县境内有个“拉姆拉措”神湖,意为“天母魂湖”,传说为班丹拉姆的寄魂湖,湖中可以显现她的影像,观湖可卜吉凶。湖畔有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加措创建的曲科杰寺,厉世达赖喇嘛转世寻访和亲政之前都要隆重地礼湖祭祀,并到此寺拜见班丹拉姆。

班丹拉姆每年有两个重要祭日,一是上述所谈及的每年藏历正月初一吞食太阳,骑着阳光周游世界,并接受人们对她的祭祀;此外还有一个祭日是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她的出行日,藏语称“白拉日珠”。这天,拉萨的僧众信徒要从大昭寺班丹拉姆神殿里把她的塑像抬出来,遍游拉萨大街小巷,让信徒顶礼参拜。据说这一天也是她和湿婆神每年相会的日子。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辞艰辛劈开了高黎贡山,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使两岸的岩石变成了沃土,荒山变成了绿野。阿茸姑娘的名字传遍了怒江两岸,人们都称她为仙女,并且十分崇拜她。

阿茸的美貌让可恶的头人起了坏心,头人想霸占阿茸。阿茸只好躲进深山,藏到高黎贡山的山洞里。头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来嫁给他。阿茸姑娘没有答应他。就在农历三月十五日这一天,头人放火将阿茸姑娘烧死在山洞里。

农历三月十五日时值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聪明能干坚强的姑娘,便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在每年的这一天拜祭她,逐渐形成仙女节习俗。

“吉祥天母节”说法

每年藏历10月,对拉萨大昭寺的护法主尊文武吉祥天母,由莫如寺全体僧众举行隆重的例行年祭,以及会供曼茶罗的定时大祭,称之为“吉祥天母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生动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母亲让她帮捉虱子她都不肯,母亲咒她满身长虱子,后来白拉协姆神像上满是小白鼠,二女儿东赞杰姆爱顶嘴,母亲咒她沿街讨饭,后来东赞杰姆的像被画在八廓街东南隅的石头上,靠人们供养为生。

大女儿自拉扎姆放纵自己,母亲咒她一生不得一个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面。母亲的咒愿实现了,白拉扎姆的情人住在拉萨河南岸的赤仆宗赞,每年只能10月15日相会一次。


传说“吉祥天母节”活动从每年10月14日就开始了,这天清晨,将大昭寺的吉祥威猛天母(白拉扎姆)面具的模拟像迎请到大昭寺顶圆廊下,于黎明时分沐浴。男女老少蜂捅前来祭祀供奉,莫如寺僧众举行隆重的祭神仪规和会供。当天晚上,迎请天母像至觉吾(释迦牟尼)佛殿,与党吾佛对面跌坐。15日旭日初升,僧人们用头顶着天母像来到八廓街。这时许多善男信女纷纷向天母敬献哈达。来到八廓东北的甘丹大经杆处,由拉萨土地神恰赤从噶玛夏前来向天母敬献哈达、顶戴敬礼。此后逐次至八廓东南街与天母妹妹东赞杰姆相会,并将天母像面朝拉萨河南岸的赤仆地,同时赤仆地也有僧人将宗赞的塑像面朝北,表示两相会面之意。最后返回大昭寺,迎坐在原来的宝座上。这天许多人隆重焚香、施食。

后来,这个日子在民间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仙女节”。尤其妇女们在这一天刻意梳妆打扮,外出游玩,当然到白拉扎姆像前焚香祈祷,为自己将来许个好愿是不可少的。

今天是“吉祥天母”的节日,也叫“班丹拉姆”节,或者“白拉姆”节。俗称:仙女节,女人节。

仙女节_仙女节 -主要活动

节日这天一早,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怒族群众穿上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祭祀时,要点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

由于有一部分怒族人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所以在仙女洞前的祭台四周挂着许多经幡、唐卡。祭台上摆满了各种祭品,祭台前两侧坐着穿红黄教服的老人。他们吹唢呐、打鼓、敲锣、念经。祭台旁边有一个3米来高的烧香台,台上插着松枝、鲜花和各种颜色的彩旗,长长的竹竿尖上插着一个个老玉米。松枝象征着吉祥如意、万古长青,玉米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鲜花是敬献给仙女阿茸的。


美丽的怒族少女在鼓乐声中,朝拜者手持鲜花,绕着祭台和烧香台走一圈,并把鲜花插在烧香台的竹竿丛中。之后,人们又到仙女洞,向仙女敬鲜花、喝仙水。

整个祭祀活动之后,各家各户设宴饮酒,人们一家家或亲朋好友围坐在山坡上,将准备好的食物摆在铺有松针的地上,吃喝起来。他们边吃边喝边唱,兴起时又踏起欢快的舞步,山坡上充满了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青年男女则身穿节日盛装,前往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射箭比赛。同时,举办各种物资交流集会,吸引当地各民族群众前来购买。晚间,青年男女们燃起篝火。在篝火旁,他们对唱情歌、欢快地跳舞,通宵达旦。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仙女仪式已渐渐淡化,歌舞求福和体育竞技成为仙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

仙女节_仙女节 -传承价值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且跨国境线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冲击,仙女节的传承曾一度中断,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得以恢复。怒族仙女节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体现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识及受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对于怒族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仙女节_仙女节 -相关词条

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腊八节端午节
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节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四月八(苗族)独龙族节庆牯脏节(苗族)火把节(彝族)
泼水节(傣族)吃新节三月花会(彝族)三月三(黎族)


仙女节_仙女节 -参考资料

1、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whyc/2006-10/19/content_87176.htm
2、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28469.htm?UU=10403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80103/173129.html

更多阅读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2013-08-13 14:11:47| 分类: 节日文化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本文转载自海风《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传说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传说壮族铜鼓节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

第4节:换掉你的传统思维

系列专题:《女人成功的另一种境界:厚黑女人》  换掉你的传统思维  人们常说:男女有别。在男女的各种差别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中,男性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女性处于附属依赖的地位,女人必须依靠男人才能过得幸

大时代 港版第1部 第3节:自序 大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智慧(1)

系列专题:《1800年经典商话:非常三国》  自序 大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智慧  童伟宏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短短的30年间以狂飙突进的方式走过了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伴随着这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附:屈原投江的故事)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

声明:《仙女节的传统强传说 仙女节 仙女节-简要介绍,仙女节-起源传说》为网友妞抱一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