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 茶树-生长习性,茶树-分布

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茶树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茶树_茶树 -生长习性


茶树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茶树_茶树 -分布

原产于中国,后来鉴真东渡,将茶叶传播至世界各地。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

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


茶树

茶树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湾、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复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

在中国彩的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茶树

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早在三国(公元220~280年)《吴普・本草》引《桐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后茶饮,亦可通夜不眠"之说。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称:"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称:"建茶皆乔木",宋子安(1130~1200年)《记东溪茶树》中说:"柑叶茶树高丈余,径七八寸"。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载:"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又据(广西通志)载;"白毛茶,……树之大者高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长,如龙眼树叶而薄,背有白色茸毛,故名,概属野生"。可见,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省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思茅地区镇源县九甲区和平乡发现野生茶树群落数千亩,其中龙潭大茶树高18.5米,树幅16.4米,最低分枝10.0米,基部干径143.5厘米,景东县石门大茶树高25.0米,基部干径83.4厘米。这些野生大茶树可谓是当今世界茶树之最了。

我国野生大茶树有名个集中分布区,一是滇南、滇西南,二是滇、桂、黔毗邻区,三是滇、川、黔毗邻区,四是粤、赣、湘毗邻区,少数散见于福建、台湾和海南省。主要集结在30°N线以南,其中尤以25°N线附近居多,并沿着北回归线向两侧扩散,这与山茶属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一致的,它对研究山茶属的演变途径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上述4个分布区中的野生大茶树,以云南省的南部和西南部为最多;其次是四川省的南部和贵州省,这些地区的茶树多属高大乔木树型,具有较典型的原始形态特征,且常见与山茶科植物如大头茶(Polyspora atillaris(Roxb)Sweet)、木荷(Schima wallichii choisy)、拎木(Eurya acuminatissima Merr)、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Wight et Arn.) Sprague)、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 Dunn)以及山茶属植物瘤叶短蕊茶(C.muricatala Chang, sp.nov.)白毛红山茶(C.albovillosa Hu, sp. nov.)、油茶(C.olifera Abel)、山茶(C.Japounica Linn.)、厚短蕊茶(C.pachyandra Hu)等混生,形成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区系。此外,在粤、湘、赣毗邻区是苦茶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尤以南岭山豚两侧最多,如江华苦茶、蓝山苦茶、安远苦茶、丰州苦茶、横坑苦茶、思顺苦茶、酃县苦茶、贺县苦茶等。苦茶由于含有较多的酚酸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再加构成茶叶苦涩味的重要成分如表一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一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含量较高,使茶汤具有很浓的苦味,如乳源苦茶"一杯中放叶数片,便苦似黄连,难以入口"。苦茶的生理机制虽需深入研究,但其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如可筛选出适制优质红茶品种,还可研制药用茶等。总之,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从茶树的自然分布看

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前面已经提及,茶树所属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上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它们分布在劳亚古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时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关征镒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一书中指出:"我国的云南西北部、东南部、金沙江河谷、川东、鄂西和南岭山地,不仅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也是这些区系成分在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这一地区是它们的发源地。"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计380余种,而在我国就有15属,260余种,且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并还在不断发现之中。已发现的山茶后约有100多种,在云贵高原就有60多种,其中以茶树种占最重要的地位(参见胡先

茶树 茶树-生长习性,茶树-分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01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方法

原文地址:常见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方法作者:栖云听雪来源:那花园  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常见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方法  雁来红、千日红、彩叶草、万寿菊、百日菊、金盏菊、矢车菊、蛇目菊、雏菊、翠

橡胶榕 橡胶榕-基本概况,橡胶榕-生长习性

橡胶榕是桑科、榕属植物,分布于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 北海、茂名、景洪。榕属_橡胶榕 -基本概况橡胶榕拉 丁 名: Ficuselastica植物名称: 橡胶榕别名: 橡皮树科名:桑科属名: 榕属

武植81―1 武植81―1-生长习性,武植81―1-栽培技术

“武植81―1”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1981年在江西省武宁县发现的野生中华猕猴桃优株“武植81―1”中选。武植81―1欧洲的商品名为“JIN-TAO”出的变异单系(编号C6)。2000年在欧盟国家申请专利(品系代号WB―C6),2001年以品种繁殖权拍卖

樟叶老鸦嘴 樟叶老鸦嘴-形态特征,樟叶老鸦嘴-生长习性

樟叶老鸦嘴又名樟叶邓伯花,为爵床科,山牵牛属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 蔓延力强,四季常绿,为园林绿化树种。老鸦嘴_樟叶老鸦嘴 -形态特征樟叶老鸦嘴茎叶光滑无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锐尖,全缘或角状浅裂;春至秋季开花,花冠蓝紫色,喉部淡黄

光果野罂粟 光果野罂粟-形态特征,光果野罂粟-生长习性

光果野罂粟,罂粟科、罂粟属植物,在中国分布广泛。野罂粟_光果野罂粟 -形态特征子房和蒴果无毛;花黄色或橙黄色。光果野罂粟野罂粟_光果野罂粟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10-)1400-2300米的林缘、山坡草地、草原、草甸或沟谷。

声明:《茶树 茶树-生长习性,茶树-分布》为网友伤心就点到为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