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拳的拳术 洪拳 洪拳-简介,洪拳-拳术历史

洪拳属于汉族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其中第二种说法广为接受。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在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洪拳_洪拳 -简介


洪拳洪拳有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素有“洪拳为诸艺之源”之说。
历史上洪拳几经演变,红拳是中国最古老的拳术之一,属“上四门”,上四门包括:“红(拳)、梅(花)、弹(腿)、迷(踪)”,但红拳在历史上很少被官府查禁,不像梅花拳那样多灾多难。所以,天理教起义、义和拳失败后都以红拳为幌子,蒙蔽官府。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称其军操为“洪拳”;义和团运动乾(乾隆)嘉(嘉庆)时期称其操练为“红拳”,逐步发展为北方的红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即三晃膀大洪拳),世代相传至今。

洪拳_洪拳 -拳术历史


洪拳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清康熙十三年(1674)洪门创立。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湖北洪拳,假托宋太祖所创,根据民传闻“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之说,其拳名义溯“手”字命名,如:总手、封手、金刚手等,此拳由于受武当影响,还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这个拳派的来源有:一是出自少林寺,在明末清初分别由河南、福建传入广东;二是福建茶商洪熙官所创的一门武术。这两种说法大致上都和少林寺的关系密切。而另一种说法是反清复明组织中的武术,并非一人所创或一门的武术。这一派的武术风格有二,一是长桥大马、长手长攻的大开大合武术;另一种是短桥窄马、短手近攻、贴身攻防的武术。
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世有“只要有祠堂,就会有狮子、洪拳”之说。在湖北省武汉和汉阳、黄陂等县是重点,各市县均有流传。浙江、山西、四川、广西的部分市县亦有洪拳流传。
佛山的少林洪拳与其它拳派一样,在历史的波涛中不断冲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频于失传的困境,除了周边的乡村有太公祠堂的还有维持,城区中除了梁细苏门下的彭南一脉在传授咏春拳同时还在推广洪拳之外,老拳师多以抱拳自叹。在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开幕之后,一股推广黄飞鸿拳术,弘扬少林洪拳的热潮正在复兴。

洪拳_洪拳 -洪拳分类

老洪拳


洪拳又有南北地域之分。
洪拳鹤拳
洪拳,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南方洪拳先在广东流行,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南洪拳以龙、蛇、虎、豹、鹤五形编成。可以单形练习,如龙拳、虎拳、蛇拳等;亦可混合练习,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等。其特点:腿法比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声助威。北派加上熊,猿(猴),鹞,鸡,鹰,燕,马等拳势,以四平大马,跳跃腾娜,闪展灵活,拳势威猛,大开大合。

洪家拳

洪家拳南拳拳种之一。俗称洪拳,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广东流传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被南派武术届公认为南拳中之精华,其流传区域亦广,如四川、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据说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洪门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另传起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将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该组织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推行与从事洪拳练习,以练习武艺为名,发展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思想。此说尚未得到可靠证实。出现了九官手、老君堂等套路。洪拳气势刚猛、劲道十足而又十分实用,因此作为南拳代表,国标武术南套路”很大一部分之架势拳路,就来自洪拳拳套。
洪拳是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彪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

套路


洪拳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五行拳(分别是伏虎金星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和土地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单头棍、双头根、铁包金棍、七点半棍、十点半棍、八封棍、二十四枪头棍、海底藏针棍、十七连枪棍、十八连棍、平西棍、飞龙棍、桥梁棍、中栏棍、洪家伏虎凳、青龙刀、洪家二龙刀、大斩四门刀、关刀、大刀、双龙拐、洪家双刀、雪花盖项双刀等。主要对练套路有:十二连拳、六合棍对练、棒对练、棒对凳等。

练习要诀

该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步型以四平马为主.还有三角马、子午马,吊马和熙城步等。身型要求含胸、立腰、收腹、敛臀、沉肩、垂肘、沉桥坐步。发力时要求蹬腿、扣膝、合胯、转腰,先蓄后发,猛力出击。有时还因势发声,以声助威。

区域影响

洪拳在广东省各市、县、区均有流传尤以湛江、花县、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较为广泛。

花洪拳

另一枝由梁二娣传入佛山而至顺德,顺德一支,可以追溯至黎三兴,当时称为花洪拳。二战后,黎三兴的外孙陈家廉后正式定名为永春拳。
花红拳极有可能是从东莞之莫家拳衍演出来。并拳套有串花拳,箭拳,黑虎拳,豹拳,人字桩,钓鱼及盘龙棍。

洪拳_洪拳 -拳术套路

洪家著名的三套套路:
*工字伏虎拳――修改十八罗汉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为洪家母形拳(初级拳套路),学习扎马,桥手、及内功基础。
*铁线拳――铁桥三所传。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铁线拳主练内功,“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
*虎鹤双形拳――修改自五形拳而成,属应用套路。
其他套路五形拳,五禽拳,十二桥手及十二桥马。
洪拳套路中有五形拳与五禽拳之分,所谓五形拳是指龙、虎、豹、蛇、鹤等五种形拳;而五禽则指虎、鹤、龙、蛇、猴五种象形武术。这两种形拳在洪拳中都属于中级套路,而且都偏向应用型的武术。五形拳主要为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气、鹤形练精、龙形练神。而五禽则为虎走刚猛、练筋骨劲力,鹤讲轻巧、明角度攻守,蛇主飘缠、气沉连绵,猴则手眼明快、迅速灵敏,龙写神意、化刚柔。故虎形刚猛、鹤形清而巧、龙形合刚化柔、蛇形气沉连绵、猴态快速轻灵。
五禽诀有虎似下山出林之壮、鹤似休枝啄食之意、龙似出云游腾之观、蛇似草行急步之形、猴似上树取物之态。洪拳的套路很多取自飞禽走兽之形态,并藉由形拳以达习其形、究其意、成其真的效果。这和兵法中所谈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相同。因为洪拳有以内劲为主的学习方向,也有以招式之应用为得道之法,所以五形也好、五禽也好,都是藉由不同的形意,使学者能偏己所好,或者藉不同型态之激汤以提升自己的武术程度。
十二桥手及十二桥手法:
一般讲洪拳十二桥手是指十二诀,乃“刚、柔、逼、直、分、定、寸、提、流、运、制、订”等十二桥手诀。而十二桥手法则为“穿、沉、分、架、摸、推、寻、磨、挂、撞、锁、劈”等十二种桥手法。十二桥手诀是十二种心法,以刚为天、柔为地,配合其馀十种建立起洪拳的整体劲道要领;十二桥手法则是十二种桥手用法,讲求桥来桥上过、无桥自造桥。故二者一为心法,讲究体会;一是手法、主在应用。
十二桥马:
洪拳十二桥马是指十二步法,这十二种步法为四平马、子午马、伏虎马、麒麟马、吊马、独鹤马、中字马、三角马、败马、二字钳羊马、跳马、丁字马。

拳术三宝

洪拳三宝一般是指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及虎鹤双形拳等三套洪拳套路。
工字伏虎拳传说是洪熙官改十八罗汉伏虎拳而成,路线成工字形。它是洪拳的代表套路,主要是扎桥手、桥马与气息内劲。特色在于气势雄壮,刚劲猛烈。要求沉肩展背、劲贯骨髓,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使达到“气吼山河动,举步风云起。”的神态和气概。
铁线拳为洪拳的内功拳术,乃洪熙官得自少林寺的秘传武功,动作大开大合、长桥大马。特色在于以身调气、以气催力。以开合吞吐,配合十二桥手诀,刚柔互用,再加上五脏六腑的调息锻炼,使达到“内练一口气”的效果。另有一派的说法,指铁线拳为广东十虎之一的铁桥三所传。乃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特色为以喜、怒、哀、乐调五脏六腑,可达健身、强身的效果。
虎鹤双形传说乃洪熙官与方咏春武术交流后所创的一套武艺。主要取自虎之威猛与鹤之轻巧灵敏,达到“虎鹤合一、天下无敌”的功用。大致而言,本套路的特色为洪拳桥手、步法、身法的综合变化,再加上虎形拳的刚猛及鹤形拳的巧劲,使之成为一套实用、多变化的高级套路。此三套拳术之所以称三宝,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桥手、桥马及内功基础,尤其它的手法及桥马、劲法可奠定学习其它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为母形拳,所以称为洪拳的代表套路;铁线拳主扎内功,乃洪拳名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故称为洪拳至宝;虎鹤双形则为洪拳之表演及应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补互用之特点。

拳术盘功

洪拳是一种长拳拳法。该拳内容有盘、势、法、理四个方面:盘即基础训练;势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论。基础训练有“五大盘功”,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乌龙盘打(仆步抡拍)

乌龙盘打是练习肩臂的功法,经常练习能使肩关节灵活,增强肩关节的柔韧性,发展手臂的协调性,是洪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
1.预备姿式。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臂垂于体侧,指尖向下,拇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
2.弓步插掌。左脚向左迈进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身体左转,右臂伸直向左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左臂屈肘于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
3.弓步抡臂。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臂向上、向右抡臂,左臂向左抡臂,目随右手环视。上体继续右转,右臂向下、向后抡臂,左臂向上、向前抡臂。
4.仆步拍地。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抡臂至右腿内侧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抡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后,拇指斜向上,目视右手方向。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左臂伸直向右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右臂屈肘于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然后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练习。

学士打躬(正侧俯腰)

学士打躬是练习腰部柔韧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经常练习能使腰部关节灵活,增强腰腿的柔韧性,能提高动作的质量。
1.并步托举。两脚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目视两手手掌。
2.前下俯腰。上体前俯,两手向前下伸,尽量贴地。
3.左右侧俯。上体向左、向右转动,两手手心向下,随之在左、右外侧触及地面。
4.面贴小腿。两手松开,向后抱住跟腱部位,逐渐使胸、面部贴靠在腿部,持续一定时间再起立。照上述方法,可反复进行练习,两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髋,并向前折体。

风摆杨柳(甩耍转腰)

风摆杨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腰是连接上下肢运动的枢纽,是躯干范围最大的部位,武术中的吞、吐、开、合、拧、转、折、叠、含、闪、展等身法的变化,都表现在腰部,武术对腰部的灵活性、协调性、速度、柔韧、力量要求及高,因此腰部功法显得特别重要。
1.甩腰。两脚开步站立,两臂上举,指尖向上,掌心均向前。以腰、髋关节为轴,上体做前后屈和甩腰动作,两臂也跟着甩动,两腿伸直。
2.涮腰。上体前俯,两臂随之向左前下方伸出,接着向前、向右、向后、向左翻转绕环。照上述动作方法,左右反复进行练习。两腿伸直,甩腰的速度、幅度逐渐加快、加大。尽量屈体,经增大绕环幅度。

大臣吻靴(平地正压)

洪拳的拳术 洪拳 洪拳-简介,洪拳-拳术历史
大臣吻靴是在平地上进行正压腿的腿功之一,通过正压腿练习,可以拉长腿部肌群和韧带,加大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1.预备势。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2.正压腿。右脚尖外摆,右腿屈膝,上体前俯,左脚向前上一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腿伸直,两手指交叉按在左膝关节上,然后上体有节奏地向前、向下压振。反复练习一定数量后,照上述方法,换腿进行练习。挺胸、塌腰、收髋,被压腿的脚尖勾紧。

侧身卧靴(平地侧压)

侧身卧靴是在平地上进行侧压腿的腿功之一,通过侧压腿练习,可以拉长腿部肌群和韧带,加大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1.预备式。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拳屈肘收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2.侧压腿。右腿屈膝,上体向左侧俯,左脚向左上一步,脚跟着地,脚尖向上翘起,腿伸直,右掌屈臂向上、向左举于头上方,掌尖斜向下,掌心斜向左,左臂屈附于胸前,掌尖向上,掌心向右,然后上体有节奏地向左、向下压振。左腿做一定数量后,照上述方法,换腿进行练习。挺胸、塌腰、收髋,被压腿的脚尖勾紧。

拳术步法


洪拳洪拳金锁连环步法是通过进步连环锁扣对方前脚或后脚,施以相合的劲,拧、别对方,令其倒地的动作。练习时先以基础的锁扣步为主,来回一条线单操。扣脚时以前肩及膝关节向下扣压,形成螺旋的拧合劲,做到身法与步法协调一致。待步法熟练后,再施以特殊的手法综合练习,形成精、神、气力、功。手、眼、身法、步,八法合一。应用时随实战之变化可连环锁扣对方。令对方顾上不顾下。顾前不顾后。步步锁扣。如环无端。
洪拳金锁连环步具体功法练习
1.滑步前脚锁步
呈实战式,目视侧前方,双手防护于胸前,快速进步,以前脚内扣,后脚蹬地,直接滑步锁扣对方前脚跟。可反复练习。要点滑步迅疾,贴地而行,落步生根,神形合一。
2.上步后脚锁步
呈实战式,前脚虚后脚实,双手防护于胸前,目视侧前方,旋腰拧身,速上后脚锁步,以膝关节向里裹劲,意念扣锁对方脚踝及后脚跟。此为左式练习,右式与左式方法相同,应反复练习。要点,肩随腰转,身形如弓,形成小巧的缩合力。
3.锁步别摔
左者速滑步以前脚锁扣右者前脚后跟,同时以右手捋其前手腕,左手置其胸前,步落手走,旋腰拧身将对方放倒。要点,锁步进身,手脚的别劲与旋腰拧身要相合。
4.锁步提摔
左者以前手拳击甲面门,左者以前手捋其肘臂(以横化直)向上搅缠对方膀臂,同时上后脚锁步,进其中门,左者向右者右后方探身以右手抓右者小腿肌肉,顺其劲向上提带,将右者摔出。要点,上步进身,攻其中心,以鹰爪力抓对方小腿致其疼痛反应,借其劲四两拨千斤。
实战演示:传统功夫实战时常能以四两拨千斤,功夫高手从不以拙力打人而是以巧妙的技法制服人。然而技巧的速度与力量并不表现在外形上,往往在不经意间,等对方感觉到时就倒地了。

洪拳_洪拳 -拳术心得


洪拳洪拳以龙、虎、狮、豹、蛇、鹤、象、马、猴、虎的象形与特性结合武术技法创编而成。有单形拳术,如龙拳、虎拳等;亦有混合形拳术,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湖北洪门拳劲刚势猛,故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四川洪门拳还有南北两派之分。南派要求形、意、气、力、声的高度统一,主张以力服人,以威取胜,硬打直上,劲透过身,刚劲有力;北派拳势舒展,招式清晰,四平大马,扁侧进击,闪展灵活,发劲含蓄,拳势威猛,刚劲有力。
洪拳的拳械套路多而杂,其主要徒手套路有:龙拳、虎拳、豹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鹤拳、蛇拳、彪拳、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铁线拳、闯少林拳、铁功三线拳、叠掌、洪门拳、青龙手、武松手、白虎捶、子午捶、大洪捶等。
洪拳要求身正步稳,下盘沉实。手型有拳、掌、指、爪、勾、鹤顶手等。手法中有沉桥、圈桥、封桥、冲拳、插掌等。

洪拳_洪拳 -代表人物

洪熙官

籍贯广东省花县(现广州市花都区),他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创始者。1673年,在清兵四处追杀之下,洪熙官遁迹广州,匿身于大佛寺继续修习少林功。同年3月,平南王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退休;8月,康熙谕令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撤藩;11月吴三桂起兵抗令,“三藩之乱”爆发。值此之机,吴三桂秘密联络尚之信参与叛乱,并派遣间谍潜入佛山发展地下武装。山雨欲来,广州城内气氛之诡异可以想见。洪熙官利用这种大乱时机,广纳能人志士,建立地下武装。
洪熙官等人为了实现师尊蔡九仪匡扶明朝、逐出“清廷”的遗嘱,除了聚集大佛寺外,还在城外西禅寺(现为西华路广州第四中学)成立据点,由方世玉兄弟负责。方家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大老板,方氏兄弟正好利用西郊打工的“西房仔”(纺织工人)笼络人才。但入门不得其法,反跟带有帮会性质的“机房仔”屡屡斗殴,形迹暴露,终被特务机构觉察,拘捕过程中好些人当场毙命,方世玉等人逃回肇庆。
此时被清兵四处追杀的洪熙官也潜回肇庆。洪熙官与方世玉共同商议:把反清基地设在隐蔽的肇庆鼎湖山的庆云寺内。他们暗收门徒授少林武功,广纳贤才,群英聚会谋大事。后不料被叛徒出卖,清兵包围庆云寺,意欲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时至今日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黄坤

客家人,先后在潮阳,东莞设场,授徒多人,其后在佛山祖庙授拳。据说黄坤因在佛山打死人,而逃广州,两年后再往广西,从此再不闻其踪迹,黄坤传下罗汉拳、梅花手、十四蹂、五行拳、伏虎拳等福建传统武术。

陆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038.html

更多阅读

硕大无朋的管风琴——管风琴结构和性能简介续 性能测试简介

硕大无朋的管风琴——管风琴结构和性能简介(续)构 造(续)(四)弹奏部分(续)对组成弹奏部分的键盘和音栓等的性质,分别简要说明如下:1、键盘一台管风琴上通常有用手弹的和用脚踏的两种键盘。琴键的形状与排列和钢琴相似。手键盘(manual)。

二十世纪的汉族密宗上师简介 汉族服饰简介

 二十世纪的汉族密宗上师简介  一般的说法,在台湾、香港及海外弘法的二十世纪的汉族密宗上师有三位。他们是刘锐之上师、陈健民瑜伽士及贡噶老人申书文,可以用日月星三尊来形容。而在中国大陆则有法尊法师、能海上师与黄念祖居士

《欢乐的海》分集剧情简介1 青云志分集剧情简介

《欢乐的海》分集剧情简介 第1集  热闹龙头滩  在码头上,海裕广和姚大发都在招揽游客上岛。一位带团旅游的工会主席提出了两个条件摸到活鱼、钓到活虾难倒了姚大发和其他几位渔家店主。海裕广答应他能满足主席所提的条件。姚大发

声明:《洪拳的拳术 洪拳 洪拳-简介,洪拳-拳术历史》为网友无与为乐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