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简介 非洲象 非洲象-简介,非洲象-分布范围

非洲象是象科的一个属,于1825年由乔治・库维叶男爵命名。非洲象体躯庞大而笨重,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态性(雌雄两性在体形或身体特征上都有所不同)。成年非洲雄象高于3.5米,高度可达4.1米。它们的长牙最高记录有102.7公斤重。非洲象的化石仅在非洲有发现,上新世中期非洲象在非洲进化成。

非洲象_非洲象 -简介


非洲象

非洲象产于非洲,它们可以生活于从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多种自然环境中,包括森林、开阔草原、草地、刺丛以及半干旱的丛林。非洲象是陆地上身体最重的哺乳动物,耳朵和长牙都长得较大,皮厚多褶全身的毛很少。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草根?树芽?灌木?树皮?水果和蔬菜等。它们每天要喝30-50加仑的水。

非洲象的平均年龄在60-70岁。象群由一头老雌象带领,象群一般由8/10-15/30头大象组成。头象和雌象一直生活在一起,而雄性非洲象在14-14岁青春期离开象群。有血缘关系的象群关系比较密切,有时会聚集到一起形成200头以上的大型群落,但是这只是暂时性的。

非洲象_非洲象 -分布范围


非洲象非洲象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等广大地区,北起苏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东从东非沿岸,西达西非赤道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和稀树草原地区。

分布国家: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非洲象_非洲象 -物种分类

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非洲森林象:生活在非洲的丛林低地,并在丛林边缘地区与其他体形较大的非洲象交配。非洲森林象大约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公斤(3968-7055磅)重。它们的象牙是笔直地向下生长,而耳朵则呈椭圆形。

非洲象_非洲象 -主要食物

非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主要吃香蕉,树叶,树皮,果子等,一天要有16个小时用来采集食物,它们的消化系统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进150到280千克食物,但60%被排泄出去了。

非洲象_非洲象 -形态特征

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长达1.5米。前足五蹄、后足三蹄,有21对肋骨和最多26个尾椎骨。非洲象的前额突起,背部更加倾斜,肩部是最高点,鼻端有两个指状突。非洲象不论雌、雄均有长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

非洲象是陆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比亚洲象稍大,可以通过大如蒲扇的耳朵将其同亚洲象区分开来。亚洲象耳朵更圆、更小。非洲象象的大耳朵可以帮助散发热量,保持身体凉爽。

非洲象_非洲象 -生活习性


非洲象

每群都由雌象统帅,成员中大多是它的雌性后代,雄兽在群体中没有位置,长到15岁时就必须离开群体,只有在交配期间才偶而回到群体中。群体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行动时要按照地位高低排序,无论吃喝、交配和走路都秩序井然,群体中的成员之间通常都十分和平、友好。

非洲象的步子迈得很大,每一步都尽量跨得远一点,很适于膛过泥地。为了采食,一年要走16000公里,迁徙的路线往往还要穿过溪流、湖泊、沼泽等,使它的一生就像一次极有耐性的漫长的寻食旅行。因为每个群体都有自己联络的声音和气味,无论走出多远,都可以找到家族的去向。它依靠额上的一个能震颤的部位发出声音信号,频率大多在低频的14―24赫兹之间,人耳不能听到,但也包含一些人耳可闻的谐波。

非洲象在草原上大多用温和的方式与其他动物竞争。只有在愤怒或恐惧的时候,才有可能伤害其他动物,此时就是犀牛也不敢靠近。虽然非洲象的成体不惧怕任何动物的进攻威胁,但幼仔却无力抵挡狮、鬣狗、野狗以及秃鹫之类的袭击,所以在休息时群体常常站成一圈,保持警惕,以便进行防御和自卫,而雌象即使感觉到一点危险,也会用长鼻子来提醒幼仔。在群体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时,幼仔必须紧紧地跟上,不过雌象也会不离左右地进行保护,随时击退企图进犯的食肉动物。

非洲象_非洲象 -生长繁殖


非洲象

非洲象没有固定的发情季节,常年均可交配繁殖,雌兽的怀孕期为21―23个月,略长于亚洲象,是哺乳动物中孕期最长的动物。

每胎产1仔,两次产仔的间隔期约4年,每只雌兽一生可以产4―5胎。在幼仔出生的头5年里,它要一直守在幼象身边。

刚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重约为109千克,雌兽每次需要喂1千克左右的奶,而它所要做的只是寻找到雌兽的奶头在什么地方,然后本能地去吸奶。

幼仔呆在雌兽身边倍感安全,随着身体渐渐长大,眼睛和耳朵也越来越灵敏,自信心也增强了,但偶而也还会走失,不过当它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家族的其他的成员总是应声而来。

雌象每产一仔,一般7、8月间出生,孕期约21-22个月,13―14岁性成熟,寿命可达60-70年。幼象出生后,象群等到它有足够力量能跟上它们才继续行走,通常需要等两天时间。

非洲象长得很慢,成熟得也很慢,需要13―1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体重和牙齿的出现是其成长的标志,幼仔没有牙齿,以后逐渐开始长牙,两个巨大的门齿会随着身体的成长越长越长,以后也会由于使用过度而磨损,甚至断裂,而一旦门齿断裂就会成为残废。非洲象的寿命约为60―70年。

非洲象简介 非洲象 非洲象-简介,非洲象-分布范围

非洲象_非洲象 -数量锐减


非洲象

非洲象的数目在二十个世纪六十年代达到高峰,约有130万头。其中,扎伊尔最多,约40万头,坦桑尼亚次之,约30万头。从七十年代开始,非洲象的数目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最多的一年竟减少10万头。以肯尼亚和乌干达为例,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十年中,大象的数目分别从16.7万头和1.5万头锐减到4.3万头和1500头。到八十年末,整个非洲的大象数目减少一多半,只剩下62.4万头。最新数据显示,仅2012年,肯尼亚就有360头大象遭到非法猎杀。有专家警告称,如果该趋势不能得到有效逆转,非洲的大象将在20年内消失殆尽。

非洲象数目的锐减,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是非洲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对森林、草原的开发与破坏,促使野生动物生存的地盘缩小,环境恶化。结果,大象的自然死亡率猛涨。


大象揍犀牛二是滥加捕杀。过去,非洲人捕猎大象主要是为得到象肉和象皮。但是,七十年代之后,象牙成为人们捕杀大象的主要获取物。这不但是因为国际手工艺品市场上对象牙需求量的急速增加,还因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象牙同黄金和钻石一样,被视为一种价值稳定的硬通货,西方一些大银行竞相争购和储存。八十年代初,国际市场上象牙的成交额每年在130万公斤左右,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非洲。同时,象牙的价格不断上涨。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批发价从每公斤13美元上涨到156美元,上涨12倍。获取一根象牙,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一些人把大象看成是"活动的金匣子",把象牙看成是"令人垂涎的白金",把偷猎象牙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他们总是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去捕杀大象。

七十年代以前,捕杀大象的多是本地人,使用的是原始的弓箭、长矛、棍棒,规模不大。七十年代之后,非洲以外的人也开始涌来。他们与本地人勾结在一起,甚至买通地方官员,秘密组织偷猎队,使用自动步枪、机枪、火箭筒等现代化武器,使捕猎活动大大升级。1980年4月,在坦桑尼亚中部的辛吉达镇附近的丛林中,发现有人埋藏了1308根象牙。1981年2月,肯尼亚破获一支有几十人组成的偷猎队。据说,他们一个月就捕杀大象200多头。

非洲一些国家先后陷于社会动荡和战乱,使大象的捕杀公开化、规模化。1979年,在推翻阿明政权的战争期间,乌干达的卡巴格雷卡瀑布国家公园一次就发现300多头大象的尸骨,据说都是军人开炮杀死的。1982年,趁扎伊尔战乱之机,一支偷猎队把20多吨毒药投放到大象经常饮水的湖泊,结果造成三四百头中毒而死。而后,政府军与反政府军拉锯式的战争,使这个国家东部的十几万头大象遭捕杀。长达十六年的莫桑比克内战,长达二十五年的安哥拉内战,则使这两个国家的大象灭绝,最近不得不从南非引进。而素有"大象之国"称号的科特迪瓦,近几年内战连绵,大象也面临灭绝的危险。

非洲象_非洲象 -象牙贸易争议


非洲象1997年,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第十届大会。津巴布韦、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南部非洲国家提出,它们过去储存下来不少象牙,请求大会准许将这些象牙出售,以便将所得收入用于进一步保护大象的生存。这些国家的建议遭到肯尼亚、印度和西方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代表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任何形式的象牙贸易都会鼓励偷猎,从而危及、而不是保护大象的生存。经过激烈辩论,与会的130多个国家的代表秘密投票,同意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根据严格的条件试验性地"将所储存的60吨象牙出售给日本。所谓"严格的条件",一是必须将出售象牙的收入用于大象保护,二是如果因出售这些象牙引发偷猎活动增加,出售就必须立即停止。所谓"试验性",就是先实行三年,以后是否继续实行要看后果再定。

三年过去后,各方都对这种“有条件的出售象牙”的后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意见集中反映在2000年4月于内罗毕召开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第十一届会议上。以肯尼亚和欧洲保护野生动物组织的代表为一方,认为放宽对象牙出售的限制是前几年在环境保护方面所犯的"一个绝大的错误"。他们指出,在过去的三年之中,津巴布韦偷猎大象的活动明显增加,仅1999年一年官方媒体报道的就有84起。整个非洲又出现"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屠杀大象的情况。仅1998和1999两年,就有3万头大象遭到屠杀。另一方是南部非洲国家,认为因为放宽象牙贸易限制而遭到屠杀的大象,实际上只有几百头。南部非洲的大象数已从1981年的7・9万头增加到19・8万头。为缓解居住地的压力,必须有计划地宰杀一些。因此,他们主张,不但应该继续允许出售储存的象牙,还应允许出售新宰杀得到的象牙。会议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最后通过投票,决定维持原来的决议,将不准进行象牙贸易的禁令再延长三年。

2002年11月,第十二届濒危物种国际贸易条约组织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会上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南部非洲国家的象牙贸易问题。经过激烈辩论,会议批准南非、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在三年内出售60吨储存象牙的申请。其他非洲国家因"大象生存条件没有显著改善",类似的申请则未获批准。

关于象牙贸易的争论仍在继续。争论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利益。在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南部非洲国家,大象保护得较好,数目增长较快,有的地方确实出现过剩问题。据报道,博茨瓦纳现有大象10・6万头,但是,实际容纳能力估计只有5万头。因此,过多的大象不但毁坏草场和林莽,使一些地方出现荒漠化现象,而且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也受到威胁。津巴布韦据说也出现类似情况。这个国家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代理局长坎罕加不久前说,津巴布韦的大象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在增长,现已有8・4万头,几个国家公园都出现"象满为患"的现象。他认为,大象的过剩不但破坏植被,也给其他野生动物、乃至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多数南部非洲国家主张,不但应放宽对象牙贸易的限制,还应有计划地宰杀一些大象,以维持生态的平衡。

其他非洲国家,特别是中非和东非一些国家,大象的生存情况则完全不同。因为战乱或管理不善,这些国家的大象数目仍呈下降趋势。战乱频仍的刚果(金)、刚果(布)、中非、乍得、安哥拉等国家的情况尤为严重。据报道,刚果(布)的偷猎活动仍很猖獗,大象数目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5万多头下降到目前的不到3万头。刚果(金)东北部的反政府武装大肆捕杀大象,以每公斤4美元的"超低价格"出售象牙。因此,这些非洲国家和一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认为,放宽象牙贸易,必像打开潘多拉盒子一样,造成偷猎活动一发而不可收拾。

2003年9月,一个关于大象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在斯里兰卡召开,主题是“人类与大象的关系及冲突”。研讨会认为,人类同大象"一向关系密切",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关系恶化”,目前则“正在陷入生存冲突之中”。一些与会者认为,有些国家大象数目增长过快,不但毁坏热带的雨林草原,还把周围的稻田和果园视为"开放的自助餐厅",横加践踏。有的地方,大象甚至攻击人类,亚洲各国每年就有几百人因此而丧生。另一些与会者认为,人类与大象的冲突,主要是因为人与象争夺生存空间日趋激烈造成的。一些国家的开发缺乏计划性,过多地侵占了野生动物的传统活动地盘,迫使大象不得不进行“破坏性反抗”。著名非洲大象问题专家伊安・道格拉斯-汉密尔顿认为:"如果我们不给大象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那么,我们最终也就不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从长远来看,这就势必造成大象与人类的双亡。"因此,他指出,尽量缓解人与象之间的冲突,是当前非洲环境保护的最主要任务之一。

非洲象_非洲象 -物种保护

联合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执行机构曾在1989年全面禁止了涉及大象的国际贸易。这些措施对保护大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九十年代之后非洲象的数目开始缓慢回升。但自禁令实施以来,象牙走私价格迅速上涨,大大刺激了国际非法象牙贸易,引发了对非洲象的新一轮捕猎。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去年一年,非洲就有2万3千头大象被猎杀。大象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最受贸易活动威胁的物种之一。

为了保护濒危大象,肯尼亚等国曾呼吁本次大会能够对象牙贸易实施20年的禁令,遏制象牙非法交易,严惩偷猎行为,防止大象灭绝。

被美国濒危物种法案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被CITES列入附录I,但是在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非洲象被重新划定到附录II。

非洲象_非洲象 -与亚洲象的区别


非洲象和亚洲象的不同

非洲象和亚洲象不光在体形大小上有差异,在形态构造上也有一些差别。

第一,非洲象雌雄都有象牙,亚洲象,只有雄象才有,而且比非洲的要小些。这种长牙是强有力的武器。

其次,非洲象的耳朵比亚洲象大得多。非洲象的耳朵好似两把大蒲扇,直径可达1.5米。象的耳朵是调节体温的绝妙装置。竖起来,几乎增加皮肤表面积的六分之一。遇到天气炎热时,它频繁地扇动耳朵,就能使血流得快,热量散失很快。

第三,非洲象的长鼻上环状的皱纹特别显著,鼻端有两个指状物,亚洲象的长鼻比较光滑,鼻端的指状物只有一个。指状物触觉很灵敏,可以从地上拣起很小的东西。

第四,非洲象的额部拱起,脊背中部凹陷,而脊背的中部却是稍为拱起的。

第五,非洲象和亚洲象的前肢虽然都有5趾,但它们后肢的践数却不相同,亚洲象有4趾,而非洲象只有3趾。此外,它们的体钯也不完全相同。非洲象和亚洲象在形态上虽然有些差异,但在生活习性上大致是相同的。

非洲象_非洲象 -分类争议


非洲象

科学家关于非洲象之间的分类问题争论已久,华盛顿Smithsonian机构的环保遗传学家LoriEggert认为,根据非洲象的生活时期,应将他们划分为18种类型。近年来,非洲象被集总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直到研究人员提供遗传证据证明,这种怕羞的、生活在森林中的大象类型实际上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物种--Loxodontacyclotis(ScienceNOW,23August2001),这一切才宣告结束。

然而,由于研究没有包括西非的数据,那里大象的亲缘关系问题成为研究人员争论的热点。Eggert通过提取大象粪便中DNA研究了居住在加纳、喀麦隆和马里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大象种类。对这些大象对于大象进化树的适合度很感兴趣,她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同事一同收集了西非和中非草原和森林大象的样品。Eggert提取出它们的遗传材料,比较了一个基因和其它5个DNA片段的序列。令研究人员惊异的是,西非的森林大象与中非的森林大象在遗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一发现森林大象类型不只有一种,就开始收集其它现已公布的非洲象DNA序列信息。研究小组比较了这些序列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西非的草原和森林大象尽管身体上存在差异,但似乎是同一种类型。这一发现发表在9月12日期英国《皇家协会学报B辑》(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B.)上。

这些DNA序列的比较数据表明,非洲象之间的遗传差异比早先研究所揭示的还要大,华盛顿大学的环保生物学家SamuelWasser说道。然而他警告说,这些数据还不具备足够的结论性来断然平息这个问题。例如,Wasser认为,随着更为详细的检验结果的出现,西非的草原和森林非洲象也可能被证明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类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119.html

更多阅读

神奇之树象腿树 辣木树---又称生命之树 象腿树价格

神奇之树(象腿树)辣木树---又称生命之树辣木树(象腿树),别名:奇树,英文名:moringa,全球只有14个品种,仅产于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和非洲部分地区,辣木树已在世上存活了五千多年,两千多年前就被记入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蒂皮在非洲组图 非洲野生动物

  她叫TIPPI,是个法国小女孩,1990年生于非洲的纳米比亚,从小跟随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中长大,这本摄影集记录了她和动物间的故事。她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狮子、狒狒…一个个给她带来奇趣、快乐、惊险、幻想、

世界上最大的鸡鸡---非洲象人族 非洲象人族是真的吗

象人族非洲的"象人族"不是因为他们的鼻子长得像大象的鼻子,而是说该族男人的“那里”长的犹如大象的鼻子。,他们的“那里”都很长,一般都有20~30厘米长,垂下可到膝盖以下,甚至有的拖地.平时在走路或劳动.打猎时,为了方便,他们绑在腰上或

反对进口非洲象 中国不是他们的家! 非洲象

从去年有传言津巴布韦组织部队对野外象群进行机枪扫射,捕捉到80多头2-4岁的非洲小象,其中有60多头会运往中国,其余的会出口到法国、阿联酋等。但因为没有官方的直接回答,大象的数量至今依旧无法确定。 7月5日,又有外媒报道,已有20多头非

声明:《非洲象简介 非洲象 非洲象-简介,非洲象-分布范围》为网友俊的抽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