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疝_疝 -病理概述
疝
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透过这个薄弱或开裂区域,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产生的压力可给人体带来不适感和巨大的疼痛。
膨出或肿胀,膨出症状缓缓出现,前后历时数周之久,偶尔也会突然形成。发生疝的益上,会有沉重感。如果发生了梗阻疝,腹痛会加剧,并且会恶心、呕吐。如果疝肿大起来,会发生绞窄,这种绞窄疝会扩大、红肿。
疝气是指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凡是腹内脏器通过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一肿块者称为腹外疝如脏器进入原有腹腔内间隙囊内则称腹内疝例如小网膜孔疝膈疝等具体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疝_疝 -病理病因
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虽然男性得疝气比女性更加普遍,但疝还是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患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会给腹壁增加额外压力的动作或活动,如:慢性咳嗽或哮喘,如吸烟者的咳嗽;肥胖;大小便时腹部受力;怀孕;举起重物时腹部受力
疝_疝 -鉴别治疗
腹股沟斜疝1、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过愎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人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indirectinguinalhernia)。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
表现及诊断
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行伸入腹股沟管。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如为难复性疝检查时肿块较难或只能部分回纳。
如肿块突出后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突出的疝块有剧烈疼痛,张力高,并有压痛如疝内容物为肠管,则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如嵌顿未解除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即转为绞窄性疝,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斜疝的手术原则
是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对患儿仅作疝囊高位结扎,以免影响精索和睾丸的发育和破坏腹股沟管的生理性掩闭机制。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损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术。
疝囊高位结扎:为了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状突必须在横断疝囊后,剥离其近端到内环,该处可见到腹膜外脂肪层其深面即为壁层腹膜。在此平面用丝线行疝囊颈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开放。
疝修补:随着斜疝的发展内环逐渐被撑大,腹膜强度进一步减弱。因此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必须行疝修补术疝修补应包括二个概念:即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和修补腹股沟管的薄弱部位。在修补腹股沟管之前必须先探查和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否则复发将不可避免。为此,在疝囊高位强扎后必须继续解剖提睾肌将其在根部切断,更好地显露撑大的内环及凹间韧带,缝合凹间韧带使内环缩小以只能容纳精索通过为度腹股沟管薄弱部位修补的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腹股沟直疝2、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directinguinalhernia)。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
(1)治疗措施
如无手术禁忌,原则上应手术治疗。鉴于直疝极少发生嵌顿,对年老体弱或伴其他慢性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可用疝托以减轻症状。
由于直疝无明显疝囊颈和疝囊,术中只需切除松弛突出的腹膜。有时可转变成斜疝再高位结扎。修补可采用Madden法以增强腹横筋膜强度。亦可采用Bassini或Halsted法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必须指出,对于巨大直疝宜行McVay法而不宜采用Madden法。
(2)临床表现
直疝多见于中、老年体弱者。直疝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只在疝块外突时有轻微酸胀感。由于疝直接在黑氏三角顶出,疝环即黑氏三角薄弱区,较宽大,无明显疝囊颈,极少发生嵌顿。体格检查令患者站立,疝块即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突出,呈半球状隆起。回纳后用手按压黑氏三角区能阻挡疝块复出。
(3)鉴别诊断
直疝不进入阴囊藉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4)用药原则
1.选择性手术,一般情况好者,不需应用抗菌素。2.疝嵌顿或合并其他系统疾患,年老体弱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B”。
(5)辅助检查
1.对无合并症的直疝患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合并有肺部感染等疾病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3、股疝
股疝临床表现:
(1).股部卵圆窝处突出肿块,伴胀痛,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
(2).肿块不大,半球形,不易回纳。
(3).股疝容易嵌顿,嵌顿时除局部肿块变硬、疼痛加重外,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诊断依据:
中年以上妇女,股部卵窝处半球形肿块。
治疗原则:
(1).经腹股沟韧带上修补,主要用于巨大股疝或嵌顿、绞窄者。
(2).经腹股沟韧带下修补,主要用于年老患者或较小股疝。
用药原则:
(1).股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2).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合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和“B”。
(3).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术后除应用“A”、“B”外,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
(1).可复性股疝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嵌顿性股疝出现机械性肠梗阻或病情重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3).诊断不明确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时,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4、脐疝
腹腔内脏通过脐孔脱至皮下。脐疝是狗的常发病,疝内容物可能是镰状韧带、网膜或小肠。病因多见于先天性脐部发育缺陷,脐孔闭合不全,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脐孔张力太大,脐带留得太短,或脐带感染所致。
症状
脐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隆起,触摸柔软、无痛、无热,压迫可感觉到疝孔,挤压疝囊或动物背卧位时,疝内容物可还纳,挣扎或食后隆起增大,此种为可复性脐病。少数病例疝内容物发生粘连或嵌闭,触诊囊壁紧张,压迫或改变体位不能还纳疝内容物。若嵌闭的庙内容物是肠管,则表现急腹症症状。腹痛不安,饮食废绝,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治疗
随着身体生长,有的能自行消退。脐疝则须手术整复。手术方法为将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保定,腹底部和疝囊周围做常规无菌消毒。在疝囊皮肤上做一梭形切口,打开疝囊,暴露疝内容物。如疝内容物无粘连,未嵌闭,则将之经病环还纳人腹腔,如与疝囊或疝环粘连,则仔细剥离粘连或将之切除(网膜、镰状韧带)。如果发生了嵌闭,先检查疝内容物(如肠管)是否已坏死,如未坏死,小心还纳。疝环过气胸小时,可扩大环后再还纳;如已坏死,则须切除坏死段肠管后行吻合术再还纳。修理庙环,闭合庙孔,缝合腹壁。
切口疝
切口疝切口疝之所以多见腹部纵行切口,是因为除腹直肌外腹壁各层肌肉及筋膜鞘膜等组织的纤维大体上,都是横形走行的纵行切口势必切断这些纤维;在缝合这些组织时,缝线容易在纤维间滑脱;已缝合的组织又经常受到肌肉的横向索引力而容易发生伤口裂开,此外纵行切口虽不致切断强有力的腹直肌,但因肋间神经可被切断其强度可能,因此而降低除上述解剖因素外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切口疝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切口感染所致腹壁组织破坏,(由此引起的腹部切口疝占全部病例的50%左右)共它如留置引流物过久,切口过长,以至切断肋间神经过多腹壁切口缝合不严密,手术中因麻醉效果不佳缝合时强行拉拢创缘而致组织撕裂等情况,均可导致切口疝的发生,手术后腹部明显胀气或肺部并发症,导致剧烈咳嗽而致腹内压骤增,也可使切口内层撕裂而发生切口疝,此外创口愈合不良也是个重要因素,如年迈营养差腹肌萎缩肥胖等。
预防切口疝的方法:
1手术前充分的准备
2手术后控制腹腔压力和剧烈活动
3避免伤口感染
4手术医生的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
5控制糖尿病和体重
6预防感冒保持大小便通常
7手术后用腹带保护伤口
疝_疝 -病理症状
疝症状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难复性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疝_疝 -病理危害
疝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又由于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还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回纳困难,导致疝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疝_疝 -治疗方法
1、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带疗法两类
桔核丸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
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使用不便和无法根治疝。
2、根治疗法
现代医学把手术法叫根治法并不确切,因为有些疝手术后易复发!
根治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和疝医用胶注射吻合术四类
疝修补术:通过剥离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补疝环口
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代替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
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修完成疝修补术或疝补片修补术
疝医用胶注射吻合术:将一种与人体组织相似而且完全兼容的吻合剂直接注射到疝管内闭合疝管和疝环口,取得了与剥离部分腹外斜肌修补疝环口或用补片材料修补疝环口完全一样的效果。
疝_疝 -宜与忌
1.如果肿块突出过大,又不能退回,而且有疼痛,可能是腹股沟疝,造成的绞窄或梗阻危险,切不可硬行按揉,应立即到医院。
2.婴幼儿过度哭闹会形成疝。
3.患了食道裂孔疝,并咳嗽加剧,应注意休养并积极治疗。
4.生活要有规律,防止便秘。
疝_疝 -名家妙方
1.适量丁香研成末,撒在独角莲膏药上,敷贴患处,治上腹疝。
2.黄精、桔梗各9克,樟脑2克,用酒浸半小时,取出捣糊后敷气海穴,可治脐旁疝。
3.艾绒、食醋各适量,浸后,先将脐部复位,再用艾绒填满脐孔,并用胶布固定,先横贴一条绕至腰部,再纵贴一条上至剑突,下至阴阜,20天为一疗程,可治脐疝。
疝_疝 -食物疗法
食物疗法--牡蛎1.牡蛎30克研成末用蛋清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先将疝复位再将药涂在患侧阴囊,每天1次,连用3晚。
2.荔枝核100克,黄橘核6克,加盐水炒黄,研成粉末,用酒冲服。每日2次,每次6克。
3.红皮蒜2头,橘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与水2碗,煮成1碗,顿服。用治疝气疼痛异常。
4.瘦猪肉200克,小茴香15克,将肉剁如泥,小茴香研为末,撒在肉上,抓匀,制成肉丸子,加水煮熟,用黄酒送服。能顺气、消肿。用治小儿疝气、阴囊肿大。
5.荔枝核、大茴香各等份,黄酒适量。将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炒焦,捣碎,研末,每服5克,以温黄酒送下。可治疝气肿痛,阴囊肿胀偏坠疼痛症。
6.山楂30克,红糖适量。将山楂洗净,加水煮烂后放红糖调服,每天分2次服完。治小肠疝气。
7.大枣200克,橘核适量。将大枣去核不用,用枣肉每个包橘核6粒,放于火炉边焙干,研成细末,每次服15克,早晚空腹用黄酒送下。用治阴囊肿大。
8.鲫鱼鳔(鲫鱼白)7枚,黄酒适量。将鱼鳔焙干,不可枯焦,研末,每晚临睡前用黄酒送下。用治疝气痛。
9.麻雀1只,麻雀连毛用泥裹封,放火上焙成炭,研成细末,早晚1次用米汤送服。能补虚扶阳。
10.当归15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同煮熟,吃肉饮汤,每天1次,用治寒疝。
11.鸡蛋2个,米醋500毫升。先将鸡蛋用醋浸泡1日,次日将醋与鸡蛋倒入锅内煮,至醋剩下一半时,趁热吃蛋饮汤。能养血散瘀。用治小肠疝气,小腹及睾丸坠痛。(服用此方后,应避风寒,吃完如有汗出则疗效更佳)
12.鸡蛋2个,小茴香20克,食盐、黄酒各适量。将小茴香加食盐炒至焦黄色,研末,然后用鸡蛋拌和煎炒,每晚睡前与温酒同食,每天1剂,连吃4剂为1疗程,数日后再服用。能顺气、消肿,消除疝气。
疝_疝 -相关词条
低血压坏血病修补疝脐疝发热低血糖疝囊肠梗阻嵌顿呕吐
疝_疝 -参考资料
1、http://hi.baidu.com/mycharint/blog/item/d921928bc595f6d3fc1f1003.html
2、http://www.huaxia.com/hxjk/cjjb/gk/917732.html
3、http://www.med66.com/html/2008/6/gu50251184710268002561.html
4、http://www.yangzhi.com/dwcjb/8/2006_06_23_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