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草果 草果-形态特征,草果-环境及分布

草果(学名:Amomum tsaoko),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 茎丛生,高可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花冠红色。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干燥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不开裂,长椭圆形。种子多角形,有浓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荫蔽潮湿的林中地带,以中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主要分布地。人工栽培以云南为主。我国云南是草果的主要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草果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是一种调味香料,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其干燥的果实被用作中餐调味料和中草药。

草果_草果 -形态特征

草果出自《品汇精要》: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

草果,多年生草本,高2-2.5m。根系分支撑根(其实为茎)、营养根。所谓的支撑根即为主茎下部肥大似姜,粗壮有节的横走根状茎。营养根是生长在支撑根两侧和顶端较细的粉红色须根。

全株有辛辣气味。茎基部膨大,直径达6cm,茎分直立茎和根状茎。直立茎由横走根茎上的叶芽生出,丛生状,高达2.5-4米,深绿色,基部带有紫红色,其内浅黄色肉质,圆柱形有节,直立或随坡势生长,一般有叶片12-16片。

根状茎在地下匍匐延伸,又称匍匐茎,由直立茎基部膨大处和根状茎节间向两侧对称生出新的匍匐茎,约有8-11条,入土深度10-20厘米,长30-80厘米,粗2-3厘米,起支撑和储蓄养分的作用。根状茎生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向上抽出新芽,次年长成新的植株(直立茎)。根状茎上鳞片内的潜伏芽可萌发出花芽和叶芽,即萌发出花芽可长成花穗,萌发出叶芽则长成直立茎,开花结果后其相近的那根直立茎林便自然枯萎。

叶2列,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长约55厘米,宽达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边缘有膜质,叶两面均光滑无毛;叶鞘开放,包茎,叶舌长0.8-1.2厘米,叶舌带紫色,叶鞘具条纹,花葶从茎基部抽出,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


草果

草果为穗状花序(见图2),从根茎生出,呈球形,每穗有花60-120朵。花两性,螺旋状排列在花穗轴上,小花外有紫红色苞片,层层包住,故未开放的花穗外观为紫红色。开放时,自下而上地以顺时针方向螺旋状上升逐渐开花,先开的花到时先谢。

总花稳长约18厘米,披密集的紫红色苞片,苞片椭圆形先端逐渐变尖,长5.5-9.5厘米,宽2.5-3.5厘米,顶端渐失,草质。苞片内每一小花披一小苞片,小苞片浅紫红色玻针形,长约3.5-4厘米,宽0.8厘米,先端渐尖,萼片管状,长约2.5厘米,宽0.7厘米,一侧裂至中部,先端二齿裂,花冠金黄色,花冠管长约3厘米,长椭圆形,唇瓣椭圆形,长约3.5厘米,宽约0.4厘米,先端微齿裂,边缘波状,中脉肉质肥厚,上有两条深红色条纹,花药长1.8厘米,花药中间裂片扇形,两侧裂片稍狭,具两药室,雌蕊一枚,位于雄蕊药室稍上部,柱头呈椭圆状,中间微凹,花柱长4-4.5厘米,子房下位,球形,三室,胚珠多数,子房顶端有两枚蜜腺,长约0.5厘米,淡黄色。花期4-6月。

草果的果实是属于不开裂蒴果,果实富含纤维,干后质地坚硬,果形仿锤形、卵圆形或近球形,螺旋式地密生于一个穗轴上。每穗有果15-60个,每个果长2.5-4厘米,直径1.4-2厘米,其部有短果柄,幼果鲜红色,成熟时为紫红色,烘烤以后呈棕褐色,不开裂,顶端浙狭而成厚缘,带轫性而坚硬,有比较整齐的直纹纤维。

每个草果的果实内有20-66粒籽种。种子为多角形,长约0.4-0.7厘米,宽约0.3-0.5厘米,每个种子颗粒被一层白色海绵状薄膜所包住。种仁白色,有浓郁的清香辛辣味。平均千粒重为120-140克,每公斤鲜籽种约有6000-7000粒。果期9-12月。

草果_草果 -环境及分布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热,怕旱,怕霜冻。年均气温15-20℃。适宜在树木稀疏(透光度约40%)环境生长。以在海拔1000-2000m,荫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边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阴凉地带,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草果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湿热荫蔽的阔叶林中。云南独有,主要分布于红河、文山、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的31个县以及金平县马鞍底乡的原始生态老林中,以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被称为"青果之乡")出产最多。

草果_草果 -基本简介

药名:草果。

英文名:Tsaoko Amomum Fruit, Caogu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 tsao-ko Crevostet Lemarie[A.hongtsaoko C.F.Liang et D.Fang;A.guixiense D.Fang]。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食。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于疏林下。

资源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采收储藏:10~11月果实开始成熟,变为红褐色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微火烘干。

形态特征 草果 草果-形态特征,草果-环境及分布

炮制:

草果仁:拣净杂质,置锅内文火炒至外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稍凉,碾去壳,过筛取仁。

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与水少许,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草果仁100斤,用鲜姜10斤取汁)

草果_草果 -性状概述

草果出自《品汇精要》: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


草果

草果,多年生草本,高2-2.5m。全株有辛辣气味。茎基部膨大,直径达6cm。叶2列,11-14枚,无叶柄,或上部叶有短柄;叶舌带紫色,长1-2cm,膜质,被疏柔毛;叶鞘具条纹,叶舌及叶鞘边缘近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长20-83cm,宽5-19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花葶从茎基部抽出,长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花葶从茎基部抽出,长13-28cm;总花梗长4-13cm;鳞片阔卵形,长1-8cm;穗状花序长9-15cm;苞片淡红色,长圆形,长3.3-4cm,宽7-9mm,外面疏被短柔毛;小苞片管状,长1.7-2cm,2浅裂;外被疏短柔毛;花浅橙色,长5.5-7cm;小花梗长不超过5mm;花萼长2.3-3cm,3齿裂,一侧浅裂,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花冠管长2.5-2.8cm,被短柔毛,裂片长圆形,长约2.3cm,宽约6mm,后方一枚兜状,长约2.5cm,宽约1.5cm;唇瓣长圆状倒卵形,长3-3.5cm,宽约1.6cm,边缘多皱,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红色条纹;雄蕊长2-2.5cm,花丝长约1cm,花药长1.3-1.5cm,药隔附属体长约5mm,具啮蚀状牙齿;花柱被疏短毛,柱头漏斗状;子房无毛。蒴果成熟时暗紫色,近球形,长2.5-4.5cm,直径2-2.5cm,干时变橄榄形,黑褐色,先端具残存的花被管,基部有短柄。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8-9月。草果知识介绍: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草果多年生草本,生于沟边林下,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果实成熟呈红褐色时采收,晒干或烘干,或用沸水烫2至3分钟后,再晒干或烘干。

草果果实呈椭圆形,长2至4.5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具3钝棱及明显的纵沟及棱线,先端有圆形柱基,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坚韧,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7至24粒,多集结成团,黄棕色或红棕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

草果_草果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草果

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草果具有燥湿健脾,除痰截疟的功能。主治脘腹胀满,反胃呕吐,食积疟疾等症。好多中成药离不开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风丸、益肾丸、开郁舒肝丸、宽胸利膈丸、洁白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将越来越大越多。

药品简述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能: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草果与草豆蔻应用与鉴别

草果与草豆蔻:性味皆辛,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温中。草豆蔻具有行气作用,草果行气作用几无;草果功能截疟,可用以寒湿偏盛之疟疾。而草豆蔻则无此作用。草果与砂仁:二药性味皆辛,温,归脾胃二经,同具化湿,行气,温中之功效。砂仁行气作用强,草果温燥作用强。故砂仁能行气和中而达止呕,安胎之效是为其独有特点。草果有截疟之特长,可用治寒湿偏盛之疟疾。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橙花叔醇(nerolidol),壬醛(nonanal),癸醛(capric aldehyde),反-2-十一烯醛(trans-2-undecenal,为本品中的辛辣成分),橙花醛(nera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443.html

更多阅读

兰花的形态特征 兰花简笔

2010-02-13 17:16兰花的形态特征兰属植物的根为肉质根、具假鳞茎。除宽叶类型和腐生类型少数种外,大部分具有狭长的叶,从假鳞茎上簇生而出。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花序直立,斜出或俯垂。花的构造基本一致,萼片与花瓣同形。唇瓣无柄,通常三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原产地介绍及盆栽方法 草莓的形态特征

草莓的形态特征与草莓原产地介绍:草莓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叶三出;叶柄长4~18cm,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小叶具短柄; 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cm,宽0.8~3cm,先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

双针探底k线形态的特征及选股 k线双底形态选股公式

下面是一种典型的底部特征——双针探底,当底部真正来临的时候就能大胆介入。请看图示:“双针探底”k线形态特征:如上图所示,“双针探底”由两根K线组成。它的特征是在邻近的两条图线中,均带有较长的下影线,且两条下影线的最低价相同或接近

柔毛钻地风 柔毛钻地风-名称,柔毛钻地风-形态特征

柔毛钻地风,木质攀援藤本或有时呈灌木状;小枝褐红色或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9-10月,产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江苏、福建等省区,生于路边林中或山谷峭壁上,海拔500-2100米。钻地风_柔毛钻地风 -名称中文名:柔毛钻地风

巴天酸模 巴天酸模-形态特征,巴天酸模-分布情况

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inn.,蓼科酸模属植物。别名 :洋铁叶、洋铁酸模、牛舌头棵。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及西藏。国外分布于高加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及欧洲。酸模_巴天酸模 -形态特

声明:《形态特征 草果 草果-形态特征,草果-环境及分布》为网友时间煮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