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简介 虎 虎-汉字解释,虎-物种简介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之一,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虎是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年虎的身长可达四米,重达200公斤。在它庞大的体型与有力肌肉之外,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它们下半部的颜色较淡。凶猛至极、力量极大,有丛林之王之称。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kg,哺乳期5-6个月,母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老虎_虎 -汉字解释

虎( hǔ )形声。字从几,从虍(hū),虍亦声。“虍”意为“武力”。“几”指“食案”,转指“享用”。“虍”与“几”联合起来表示“以武力享用食物”。本义: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老虎_虎 -物种简介

虎,俗称老虎,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重可以超过200公斤。现存五个种类,在亚洲分布很广,从北方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到南亚的热带丛林,及高山峡谷等地,都能见到其优雅威武的身影。虎身体满浅黄到红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条纹,是一种孤独的森林食肉动物,一般每个老虎有自己的领地,除了交配时期,从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独自生产和喂养幼虎,当幼虎成年后它们会离开母亲,独自去寻找新领地。

老虎_虎 -起源进化


虎是由古食肉类进化而来。在第三纪早期,古食肉类中的猫形类有数个分支:其中一支是古猎豹,贯穿各地质时期而进化为现今的猎豹;一支是犬齿高度特化的古剑齿虎类;一支是与古剑齿虎类相似的伪剑齿虎类;最后一支是古猫类。古剑齿虎类和伪剑齿虎类分别在第三纪早期和晚期绝灭,古猫类得以幸存。其中,类虎古猫就是现今的虎的祖先。后来,古猫类又分化为三支:真猫类、恐猫类和真剑齿虎类。其后二者均在第四纪冰河期灭绝,只有真猫类幸存下来,并分化成猫族和豹族两大类群而延续至今,现今的虎,就是豹族成员之一。

生态学的角度
虎种群数量多少与否可反映出生态系统是否平衡。虎本身也是生态系统中主要的一环。

它的存在客观上好像与人的关系不大,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虎的存在,代表一个演化成熟的生态社会。这个生态社会是大自然历经千百万年蕴育而成的精心杰作。

起源
就必须依靠颅骨化石,尤其是牙齿化石。邱占祥(1998年)认为,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个种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Zdansky所建,标本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属于同一个体的头骨、下牙床和一个寰椎(即第一颈椎),化石是当时在我国政府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Anderson于1920年在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发现的,

有关专家推断,其时代至少在距今200万年以上,这是因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据Zdansky记述,和我国华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红土很接近,而不像时代比较晚的第四纪的比较松散的黄色或绿色的砂岩或黄土,这表明它的时代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过中华长鼻三趾马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我国距今大约300万年至200万年的地层中,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残存至距今100万年左右。关于这个种是否应该归入虎,科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老虎_虎 -地理分布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安徽-地区性灭绝、北京-地区性灭绝、重庆-地区性灭绝、福建-可能灭绝、广东-可能灭绝、广西-地区性灭绝、贵州-地区性灭绝、河北-地区性灭绝、黑龙江、河南-地区性灭绝、湖北-地区性灭绝、湖南-可能灭绝、江苏-地区性灭绝、江西-可能灭绝、吉林、辽宁-地区性灭绝、陕西-可能灭绝、山东-地区性灭绝、上海-地区性灭绝、山西-地区性灭绝、四川-地区性灭绝、天津-地区性灭绝、西藏[或西藏]新疆-地区性灭绝、云南、浙江-可能灭绝)、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地区性灭绝、爪哇-地区性灭绝、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西马)、缅甸、尼泊尔、俄罗斯联邦、泰国、越南。


可能灭绝: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区域性灭绝:阿富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巴基斯坦、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老虎_虎 -生态环境

虎对于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它们分布的范围极广,从西伯利亚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具有地域性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独居的。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此一事实而来的是,它们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而导致它们与人类利益严重的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和部份处于极危。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来自栖息地的丧失、被区隔和来自人类的狩猎。它们的分布曾经广达现今伊拉克和伊朗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高加索地区到大部份的南亚和东亚地区,如今已经大量锐减。残存的虎或受到正式的官方保护、或遭到狩猎、栖息地丧失、和导致的近亲繁殖都是持续存在的威胁。

老虎_虎 -外形特征


黄金虎

虎的身型巨大,体长约200~350cm,亚种当中体型以东北虎(P.t.altaica)和孟加拉虎(Pantheratigristigris)为最大,而苏门答腊虎(P.t.sumatrae)体型则最小。虎的体毛颜色有浅黄、桔红色不等。它们巨大的身体上覆盖着黑色或深棕色的横向条纹,条纹一直延伸到胸腹部,那个部位的毛底色很浅,一般为乳白色。

生活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北部的东北虎在几个亚种当中体毛最长,那是为了抵挡北地的严寒。一般来说,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会比夏天长,体毛颜色和花纹也会比较浅。虎的头骨滚圆,脸颊四周环绕着一圈较长的颊毛,这使它们看起来威风凛凛。雄性虎的颊毛一般比雌性长,特别是苏门达腊虎。虎的鼻骨比较长,鼻头一般是粉色的,有时还带有黑点。它们的耳朵很短,形状如半圆,耳背是黑色的,中间也有个明显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强壮有力,前肢比后肢更为强健。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并有黑色环纹环绕,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学名:Pantheratigrisaltaica。)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地区,脸圆,头大。是体形最大的虎亚种,被人们称为“万兽之王”,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成年雄虎身长可达1.95m,捕获的野生虎最大实测记录为207公斤。圈养的达360kg是正常虎的2.5倍。

苏门答腊虎(学名:Pantheratigrissumatrae)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体重100-140公斤。是现存最小的虎种。颜色深,接近红色,毛短,因此肌肉轮廓明显,非常壮观。

老虎_虎 -生活习性


栖息地
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及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虎基本上是奉行单身主义的夜行动物,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

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区游荡寻食。

物种起源简介 虎 虎-汉字解释,虎-物种简介

生性机警又善于游泳,能爬上5、6米高的树。虎多黄昏或清晨活动,白天休息、潜伏,但在严寒的冬季,白天亦出来捕食(此情况多见于东北虎及其它北方地区的亚种)。

活动范围
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500-9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42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觅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短。

食物
它们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它们连昆虫和浆果也吃,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尽管虎是独居动物,并有着自己的领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们待在一起。

食量
成年的老虎每次食肉量为17-27公斤,体形大的每顿可达35公斤。(是动物园饲养的虎,一日三餐,野生虎食量较大),一年约吃下3500公斤的猎物。

攻击武器
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但捕食猛兽时,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干。由于脚上生有很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时声响很小,机警隐蔽。它在雪地上行走时,后脚能准确地踩在前脚的足迹上。跳跃能力大,一跳约8-10米远,2米高。

攻击方法
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的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猎物反抗所伤到。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不然就是咬断颈椎,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

习性


水中游泳的老虎

1、爱水并且也擅于游泳。
2、昼伏夜出。
3、只要在植物浓密也有水的地方便可居住。
4、喜欢以四处洒尿、抓磨树干、排粪来划清界线。

老虎_虎 -生长繁殖


虎老虎一般在自己的领地内独居,这个领地大约得有方圆40公里才行。独居的老虎是由它们独特的联络方式来决定交往的,这种方式一是吼叫,即所谓的虎啸,二是通过留下气味来区分,加强自己领地。嗅觉很差的老虎总是担心嗅不到自己留下的边界警示。老虎分泌物的气味相当浓烈,一般来说,这种强烈的气味可以维持3个星期。跟人类的某种天性相似,雌雄老虎总是比邻而居,这是它们祖上不成文的规矩,不过这个实实在在的规矩倒是对生性独来独往的老虎有着很切实际的好处。至少一只老虎发情时,可以顺理成章地就近寻求交配。
一只雄虎发情后,它会预先就把自己的气味留在边界地上,就是那种有着强烈味道的排泄物。这种“广告”由于发布有效期较长,因而比邻而居的雌老虎不可能没有觉察,一旦看到对方接二连三不停地广告着的最新发情信息,雌老虎也开始发布系列“广告套装”,通常,一方发布完自己的信息,也很关心对方的信息。广告发布类似一个信息交流,按上当然就该进入交易,这种交易一般很顺利,因为它在这之前已完成各自对对方的考察,相互认可。
雄虎主动向雌虎的领地靠过来,雌虎不会出门迎接,它还在做着交配前的最后准备。雄虎一点点逼过来,围着雌虎绕着圈子,雌虎也站了起来……。交配一次的雄虎有了继续留在雌虎领地的借口,这个借口是那么有力,使得雌虎也不好立即就将雄虎赶开了去,当然,雄虎也有好的表现,它像一个尽责的丈夫一样开始与配偶一同出门围猎,一起过着好不容易凑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它们还会继续交配,仍然不会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仿佛只是程序上的一种补充,是一种仪式,必须完成。短暂的婚期终于结束,雌虎下了逐客令,雄虎也失去继续居留下去的兴趣,于是,雄虎说走就走了,毫无牵挂,走得坦坦荡荡,一如来时的随随便便。
雌虎开始怀孕,生活仍旧孤独,只是多了怀孕,不过,单调的独居生活因为怀孕而有了某种寄托。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小老虎跟随母亲生活两年左右,它的主要课程是学习服从,然后是训练爬树、追踪、扑杀、搏击,这是它们日后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老虎_虎 -主要分类


1758年,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将虎定名为“Felis tigris”,模式产地为孟加拉,以后新的虎亚种陆续被发现。1929年雷吉纳德・波考克把名称改为“Panthera tigris tigris”。虎是多形种,1968年Vladimir Mazák认为虎分为8个亚种,其中3个已经绝灭。目前普遍认为虎分为9个亚种,其中3个已经绝灭,主要是由于人类猎捕以及生产活动造成它们的栖息地丧失。

剑齿虎

生活在距今300万~1万年,已灭绝。

东北虎


东北虎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名西伯利亚虎)长达11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554.html

更多阅读

物种起源在线阅读 物种起源电子书

第1章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  第1节: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

读书笔记之物种起源 物种的起源

物种起源,(英)达尔文著,赵娜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重印P1生活条件显然是通过两种方式发生作用,一是直接对整个体制或某些部分发生作用;二是间接地对生殖系统发生作用。我们务必谨记,在各种情形下,直接作用包含两种因素,即生物的性

汉字的起源和故事 中国汉字的起源和来历

一、汉字常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一)汉字的起源  1.汉字的起源  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

形态学分水岭算法简介 虎刺梅 虎刺梅-简介,虎刺梅-形态

虎刺梅(学名:Euphorbia milii),又名大麒麟花、铁海棠、万年刺。属大戟科大戟属。原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中国有引种,各地广泛栽培。其花全株有毒,白色乳汁毒性强。误食会有呕吐、腹泻现象。同时会释放出刺激性的难闻气味,种过此类植物

声明:《物种起源简介 虎 虎-汉字解释,虎-物种简介》为网友理想很丰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