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玛利亚的简介 玛利亚・索 玛利亚・索-简介,玛利亚・索-生平

玛利亚・索,鄂温克族人,女,1929年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的酋长,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玛利亚索_玛利亚・索 -简介


玛利亚・索

玛利亚・索,鄂温克族人,1929年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女酋长。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一个只有200多号人的微型族群。

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玛利亚索_玛利亚・索 -生平


玛利亚・索与丈夫

玛利亚・索的父亲也是猎人,这让她从小就练就了打猎的好本领。年轻时的玛利亚・索高个头,漂亮而且利落。她比去世的丈夫拉吉米小12岁,是拉吉米的好帮手,丈夫打中的猎物,都是由她带着驯鹿运回家中。

在男性世界的鄂温克人心目中,族里和家里都是男人说了算,但在拉吉米家里,却是玛利亚・索当家作主,原因在于拉吉米嗜酒。为了保证丈夫的健康,玛利亚・索独揽了家庭大权,渐渐成为了家族的核心。

拉吉米去世后,她不仅承担起家族的重担,还把原来拉吉米在族里的威信和责任共同承担起来。

玛利亚・索是敖鲁古雅几位不会说汉语的老人之一,她的话要通过族中其他人来翻译。

她是营地的核心和最受尊敬者。她的地位与权威,不仅因为她是营地的最年长者,也来自于她以往的经历。


地图

玛利亚・索不是部落里最年长的人,她还有个叫玛利亚・布的姐姐,已经一百多岁,几年前被子女们送到山下的敬老院。玛利亚・索不想知道敬老院是什么样,因为她不会去。

两个孩子酗酒而亡

性情和善的玛利亚・索对酒却有深深的仇意。因为酒曾夺走了她很多族人的性命,其中包括她的两个孩子。她的大女儿柳芭是部落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当美术编辑。柳芭不喜欢城市,她想念山里的亲人和驯鹿,所以她开始和山上的大部分猎民一样酗酒。1992年,厌倦城市生活的柳芭回到了山里,当起了猎民。2003年8月11日的下午,有人发现她淹死在不到膝盖深的河里,岸边有一堆没洗完的衣服和一个装白酒的矿泉水瓶。

而她的一个儿子何应刚也是因为酗酒,几年前在山林中去世,那里是额尔古纳河和贝尔茨河的交界处,风景优美。两个孩子因酗酒而去,给她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玛利亚索_玛利亚・索 -性格特征


合影

玛利亚・索的表妹古丽梅说,玛利亚・索酋长一生很勤俭、细心,真正保留了很多民族特有的财富,其中包括狩猎所获得的野生动物标本和祖辈遗留的工艺器皿。她还采集了很多的猎民草药,每天忙完该忙的事之后,还能亲手一针一线用鹿皮线做一些皮制的手套、小挎兜、首饰包等实用品和工艺品。

现实中,被族人称为“最后的酋长”的玛利亚・索话语不多,长相和一身装扮会让外人误以为她是个俄罗斯老大妈,脸上也没有人们印象中“酋长”的威严,更多是一个年长者的慈祥和岁月的沧桑。做针线和烤列巴都是她的绝活。玛利亚・索最清楚驯鹿的习性,驯鹿什么时候应该在什么地方她很了解,猎民们按照她的吩咐去寻找放养的驯鹿,一找一个准。

当地政府在2002年就在根河市的西边为“敖鲁古雅”所有243名鄂温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房子由芬兰贝利集团设计,一水的芬兰木制结构,小楼幽雅,冬暖夏凉,但山林中生活了一辈子的玛利亚・索,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

部落里的猎民陆续下山以后,玛利亚・索也成为“热点人物”。前来拜访她的山外人络绎不绝,有媒体记者、学者和买驯鹿的外地人。玛利亚・索对外面来的人都一视同仁地表现出冷漠,外面的世界对她没有一点吸引力。

玛利亚索_玛利亚・索 -背景资料

古老的鄂温克与敖鲁古雅

在历史上,易地而居的鄂温克族,曾分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1957年才统一民族名称为“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鄂温克旗及根河敖鲁古雅乡,人口少而分散,现有人口30505人。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洲语族的北语支――满-通古斯语。通古斯语支,又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平时交际以自己的语言为主,没有自己的文字,用“符号木刻记事”,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信仰萨满教。

圣母玛利亚的简介 玛利亚・索 玛利亚・索-简介,玛利亚・索-生平

在饮食习俗方面,鄂温克族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林区以兽肉为主,比较古老的住所是“撮罗子”――一种帐篷,驯鹿曾经是他们的唯一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特色饮食是驯鹿奶茶。牧区则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

居住在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这部分鄂温克人是我国鄂温克族的一支,一直是个微型族群,三百多年前从加尔湖附近勒拿河一带的俄罗克屯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现有人口总数为243人,另有驯鹿800头。“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因历史上他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俄罗斯人影响下生活的,因此在服饰、语言、民俗中有很多俄化痕迹,也构成了饲养驯鹿鄂温克人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研究价值。

鄂温克族由于人口少,分布很广,长期以来互相隔绝,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他地区的鄂温克族很早就与其他民族混居从事农牧业,经历了民族发展的各个社会历史阶段。而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一直没有走出山林,靠狩猎和放牧驯鹿为生,解放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阶段,从事着单一的、靠自然支配的、丰歉不定、居无定所的狩猎生产,经常受到疾病和自然灾害的威胁,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自1965年成立后,经过40多年不平凡的岁月,游猎――定居――发展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发展的三部曲,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在自强不息中,40多年走过了其他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2003年8月,国家投入1200万元在根河市为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建起移民新村和免费居所,将这个狩猎部落以生态移居的方式从山里迁出,只有玛利亚・索等少数人没有签字下山,继续过着以驯鹿为伴的山里生活,她也是这个狩猎部落最后的酋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5643.html

更多阅读

圣母是欧洲危机的「最大希望之源」 欧洲圣母病

圣母是欧洲危机的「最大希望之源」教廷礼仪圣事部部长安多尼·卡尼萨雷斯〔网上图片〕  教廷礼仪圣事部部长安多尼·卡尼萨雷斯(AntonioCanizares)枢机,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传统「儿童弥撒」中说,圣母玛利亚是目前面临经济危机的西班

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的简介及异同 高胡和二胡

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的简介及异同1、二胡:二胡是胡琴类中流行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它的音色柔美,富于表现力。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在民族管弦乐中,二胡处于重要地位。高胡:高胡是拉弦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它比

五台山海信法师的简介 五台山海信法师

五台山海信法师的简介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自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建成,昭献元圣皇太后,延请高僧了性法师为该寺第一代住持,使普宁寺成为元代时著名的华严道场。  明永乐初年,宗喀巴大师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1352—1435)在此修定。受封为“大慈

声明:《圣母玛利亚的简介 玛利亚・索 玛利亚・索-简介,玛利亚・索-生平》为网友晴昼烟雨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