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林,男,中共党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专业与专长: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专家。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测绘系统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曾当选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1994年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个人事迹
刘先林
刘先林1963年提出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是写入规范的第一个中国人发明的方法。研制成功的数控测图仪获国家测绘总局一等奖;正射投影仪及与之配套的程序,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解析测图仪成为全国各省市生产大比例尺地图的主流仪器,获1992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8年他任课题组长完成的863-308项目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JX4A-DPS通过国家鉴定,销往全国并出口国外,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均已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中国的航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先林
刘先林院士和他的创新团队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攀高峰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创造性地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测绘仪器,为中国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刘先林院士牵头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仪器在全国测绘、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对中国测绘技术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测绘生产力水平。有的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测绘科技实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测绘赢得了国际声誉。
他带领团队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更为可贵的是,刘先林院士追求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而是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从研制开发再到市场化的成功之路,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测绘技术装备水平。不但一步步击退了进口仪器,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力促进了中国测绘科技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刘先林院士几十年来不懈奋斗,矢志报国,潜心创造,勇于创新,为中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执着创新的宝贵精神和诲人不倦、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大事年表
1963年研究成功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解决了由测制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入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时,航测内业辐射三角测量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问题,为1:1万航测内业平面加密开创了新的途径。该方法被编入当时国家测绘总局1:1万航测内业规范。
1965年研究成功微分法空中三角测量。
刘先林
1968年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中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研制成功ZS―正射投影仪以及与之相配套的80个程序的软件包,在数据压缩、等高线软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测绘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相继研制成功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JX―1解析测图仪和JX―3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部分占领了国内市场,JX―3解析测图仪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5月研制成功JX―4A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获国家测绘局199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领导科研小组研制成功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于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套设备包括JX-4CDPW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影像扫描仪、3DVR系统,在中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实现批量出口发达国家。
2007年5月,牵头研制的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产品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作为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重要技术手段,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产品性价比高,高程精度指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水利、公路、铁路、城建、环保、旅游等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7年8月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研制三维城市快速数据采集系统;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新型车载导航仪。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个人荣誉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劳动模范
1983年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6年被评为全国测绘系统劳动模范
1986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劳动模范奖章
1989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1990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党员
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当选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85年“数控测图仪”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1992年“解析测图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1年“数字测绘体系关键技术集成”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获国家测绘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个人语录
1、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科研人员应该向三种人学习:在创新方面向音乐家文学家学习,永远拿出新东西;在产品化方面向厨师学习,做出来的每顿饭都被用了
3、搞科研需要你有献身精神,需要你付出比一般的生产活动更大的劳动。许多重要的想法、重要的方案、重要的思路几乎都不是在八小时以内想出来的。一旦工作上了手,就放不下。
4、技术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克服盲目性,要把实际应用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目标,不能搞无应用价值的科研。要把创新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5、科研工作就好比压在石头下面的种子,你不知道它会从哪儿长出来,但是它一定会长出来。
6、我们的产品,用户说好,不必往心里去;用户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一定要尽职尽力,质量上使用户满意。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人物评价
他作为漫漫科研路上坚韧不拔的领跑者,刘先林把投身测绘科研,比作是“进入了地狱的大门”,是“寻找到一条走出地狱的道路”。在许多人因此胆怯犹豫时,实际上正是他本人最能吃苦、最能坚持,长年累月奋战在测绘科研第一线,最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写下了令人称羡的辉煌。
他特别注重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他坚持自主创新,更孜孜以求发明成果的推广应用,由此不但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产品还出口多个国家,为中国测绘行业实现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总与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相随。当刘先林舍弃很多一般人难以舍弃的东西,创造出中国测绘界一个又一个奇迹时,他的甘于寂寞、不求闻达的品行,无疑对中们抵御急功近
刘先林
利的浮躁不实之风具有示范意义。
他心系祖国、自觉奉献。曾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外精密航空测量仪器在中国市场上一统天下。刘先林怀抱科学强国梦想,40多年如一日地投身航空测量仪器的研制。刘先林从进口产品那里夺回了一片又一片市场,终于结束了中国先进测绘仪器高度依赖进口的历史,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测绘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有人甚至用“10年建一个新品博物馆”来形容其技术更新之快。刘先林紧密结合测绘生产实际,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他用很少的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加快了中国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有效地提高了中国测绘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刘先林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科研的道路上,刘先林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知疲惫、高速运转的日子,促使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他团结协作,淡泊名利。刘先林像一块磁石,以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一个坚如磐石的创新团队。他甘当过桥板、铺路石,经他带过的年轻人,大部分很快能独立承担国家和国家测绘局的重点科研项目。他有很多的“身份”:院士、董事长、院长、客座教授……然而,他只领取一份报酬。有人估算,刘先林一年推掉的各种收入中,仅客座教授津贴一项就不下30万元。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社会意义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在提高一国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刘先林这样的科学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刘先林这样的科学家。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都是中国知识分子优秀精神传统的生动体现,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刘先林堪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刘先林一切理想抱负的源头。在他的专业领域内,相关科研的一度落后及其带来的依赖性,强烈地激起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眼里,科研已不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关系国家兴衰的重要使命。当一个纯洁的心灵被一种至真至诚的爱国情感所激励时,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便喷涌而出,创造了非同寻常的功绩。国家和民族,在刘先林的生命中永远是沉甸甸的。
刘先林
科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科学家是一群永不知足的人。科学上的任何创新,意味着对既有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对未知世界的敏感和开拓。科学探索需要人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
进一层,而不是躺在那里安闲度日。如果一个投身科学的人,想到放下行囊、安营扎寨,那么他的科学之路便已到了尽头,他的科学生命也已灯枯油尽、无复生机。刘先林一直没有停下行进的脚步,而科学的进取精神也始终是他身上永远鲜亮的生命底色。他在研究项目上的持续进步,他对研究方向的高瞻远瞩,他在耄耋之年的科研热情,无不显现出他对探索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样的精神使刘先林的科学灵感和胆识如鱼得水,化成了惊人的创造力。
刘先林带领课题组研制的数字航空摄影仪
创新需要才智和勇气,也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科学之路总是迂回曲折,坎坎坷坷,你若不下定决心征服它,便根本没有一窥真理堂奥的机会。一次成功,往往要千百次的失败来垫底。献身科学不是享清福,而是注定会经受时间和苦难的煎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刘先林深知其味,他把科研之路比喻为走出地狱之路,谁最能吃苦,谁最能坚持,谁就能最后走出去。为了走出这一条路,刘先林常常失去了正常的时空概念――无论寒暑,不分昼夜,走到哪里思考到哪里,生活的一切天地成了他的实验室。科学家就是在这样的“炼狱”中成就了自我。 探索是艰辛的,一个人献给科学的东西多了,留给自己的就少了。科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科学家不能是三心二意之人。科学需要投身其中的人丢掉累赘,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追求真理。因而,科学家通常就像真理一样,深刻而又朴实无华。假如有人将名利当成科学的终极目标,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那么名缰利锁也终将葬送他的科学前途。在世人眼里,刘先林的朴素与他的社会身份极不相称――不加修饰的外表,狭小逼仄的办公室,因陋就简的办事风格,不讲待遇的工作劲头,这些颇有点“寒酸相”的情况如何会让人联想到“院士”、“院长”之类的头衔?然而,正是这种有些苛刻的简朴,体现出一位科学家对志业最纯粹最忠诚的坚守。
刘先林院士长期致力于摄影测量与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锐意创新,成果丰硕,为中国的测绘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倡导的四种精神: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生动展示了一个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身心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楷模。
刘先林院士_刘先林 -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名字马克俭马国馨马洪琪文伏波方秦汉王小东王光远王浩王家耀王景全王梦恕王瑞珠冯叔瑜卢耀如叶可明宁津生龙驭球关肇邺刘先林刘经南刘建航刘济舟吕志涛孙伟朱伯芳江亿江欢成许其凤何镜堂吴中如吴良镛张在明张杰张祖勋张超然张锦秋张蔚榛李圭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