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节 采花节-民族服饰,采花节-节日习俗

采花节,花神的祭节,是中国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的博峪藏区的节日风俗(博峪藏区素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称),也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在藏民中又叫“女儿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节期两天,分“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当地的男女老少一起参与,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采花节当天,姑娘、小伙们会结伴同行,一边唱歌一边看风景,并将采摘的山花编织带在头上,晚上再围着篝火跳舞。在这个节日里,采花姑娘们被视为吉祥幸福的使者。

采花节_采花节 -民族服饰


采花节

博峪是甘肃甘南舟曲县的一个乡,地处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龙江谷地海拔1200米以上,其南北两侧的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其中羊布果海拔高4213米,青山梁海拔高4504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峦重迭、山高谷深。这里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无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野生植物1300余种,珍稀树种5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30余种动物,真可谓风水宝地。五月初五,一个个身着本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满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里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无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野生植物1300余种,珍稀树种50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30余种动物,真可谓风水宝地。

五月初五,一个个身着本民族服装、打扮得犹如天仙般美丽的姑娘,一夜之间撒满了博峪村庄的大街小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尔玉是房东的宝贝女儿,今年18岁,长得如达玛花一样美丽,今天她也要和衬里的姐妹们一起去采花。母亲很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穿的衣装,已经放在柜子里许多年了,起床后由母亲和亲友为她穿戴上身。有幸目睹并记录了全过程:首先,给尔玉姑娘头戴用彩带束扎层层折叠的方形黑布帕,名叫“勤西”,它长3米,宽70公分,折叠成约35×36公分大小的九层的方形布块,用白织花丝线带子从头项缠压,状若一片板瓦,别具一格。头饰为“碎辫子”发型,将长发梳成几十根细碎辫子,续接用纯黑牛毛线编成的300余根辫子,长达4米,再将辫梢拧成形如“牦牛尾状”,以尖头插入后腰带里,使腰际高高隆起,但非常漂亮。服饰独特而美观,她内着白色衬衣,胸前系一件边长60公分的正方形裹兜,上角齐颈处是黑色布衣,缀22公分宽的红色排珠。外着一件无领、对襟宽袖蓝色长袍,袖口较宽,约30公分,边缘镶嵌氆氇,印有牡丹、芍药等花卉图案。袍外罩一件朱红或蓝色花边绫缎坎肩,腰系红色腰带和白布衬底的花格织带,两胯各垂吊一束30厘米红色带玉珠穗子。胸前佩戴一直径26公分的银盘名叫“欧斗子”,上有八宝吉祥图案。下身着大红或紫红裤子,脚穿红色布鞋。最后再在膝盖以下打白色绑腿,就算穿好了全部的节日衣装。

最令人陶醉的是在棣缀的由300根辫子组成的大辫子,展开足有4米长,又黑又粗,就象是黑色大瀑布,特别迷人,据考查,我肯定这种黑色大瀑布发型装束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非常罕见的。

采花节_采花节 -节日习俗


采花节

节日从五月初四凌晨开始。这天,全乡十五个村寨的青年男女,双双对对背着装有丰盛食品和青稞酒的背篼,走进密林深处,去采撷正在盛开的枇杷花(杜娟花),当然也是男女青年亲吻拥抱放纵爱情的时刻。傍晚,满载而归的采花人头上插着、手里抱着,背篼里背着各色鲜花,从蜿蜓曲折的林间小径上漫着歌儿,喜气洋洋地回来了。此时,村头寨口,挤满了人群,争先恐后把采花人接到家中对唱。据说,谁家接到今天采的花,谁家就把幸福和吉祥接到家。

真正的节日活动是在五月初五举行。这天,四邻八村的藏族姑娘盛装出行,她们穿着华丽多彩的手织绣花裙,胸前挂着锃亮的银盘,头上插满鲜花,打扮得比鲜花还美;小伙子们也穿上节日服装,三五成群地向博峪河边的广场拥去。老人们互敬哈达、美酒;小伙姑始们尽情歌舞,孩子们高兴地互相追逐嬉戏。整个博峪河畔一片欢腾,一片花香,直至日落西山,有时还要燃起篝火,尽兴尽致到次日早晨。

在这个节日里,采花姑娘们被视为吉祥幸福的使者。所以人们总喜欢在这一天将她们请到家里,姑娘们便在这些人家里跳舞唱歌,祝愿主人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居住在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的博峪藏区,便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欢快的采花节。采花节习俗在博峪藏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也是一项投身自然,祭祀山神的民间传统节日。

采花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居住在白龙江流域甘肃南端的博峪藏区,便要举行一年一度隆重、欢快的采花节。采花节习俗在博峪藏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也是一项投身自然,祭祀山神的民间传统节日。

采花节活动是由“抢水”拉开序幕的。节日第一天日出之前,人们纷纷奔往附近山间泉水旁抢泉水,有的双手捧水痛饮,有的背水回家洗发、洗身。相传这一天日出之前的山泉喝了可消灾祛病,沐浴可给人带来吉祥。

“抢水”结束之后,各家父母便将女儿尽善尽美地打扮起来。博峪藏区素有甘肃的“西双版纳”之称,山清水秀,藏家女儿大多长得美貌秀丽,加之精心地打扮,个个美如天仙。她们在节日这天头顶叠成数层的青色新头帕,并用彩色饰带匝着;宽袖子的花裙层层相套,层层露出,有达到七层之多的;胸前穿由红珊瑚串成的胸衣,佩以汤盒大的玛瑙银盘;耳带银耳坠,头发梳成数十条细辫,穿红绸裤,小腿缠以洁白的“缠子”,脚蹬绣花鞋。


采花节

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村寨的乡亲们盛装来到寨口为上山的姑娘们送行。节日期间,出嫁在外的年轻媳妇都要回娘家,同娘家寨子的姑娘们一同由哥哥、弟弟陪同上山采花,没有亲兄弟的姑娘可由堂兄弟陪同。上山的姑娘们在寨口先在 “奥老”(领队)的带领下向前来送行的人们唱《告别歌》,大意为:“花神”在召唤,我们上花山,采回鲜花献亲人。人群也随之歌唱,吹唢呐,放鞭炮,送她们出村庄 ……途中,过小桥向花山走去时,姑娘们还互相唱歌问答一些有关山花的知识,唱起《上山歌》 。

采花地点一般选在本地区最高、最负盛名的神山“刺儿坎”上。穿山越岭进入百花盛开的花山上后,姑娘们支锅做饭,小伙子们便来到山峰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象征保护“花神”的新的木刀、木斧、木箭等,祈祷“花神”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在气候温湿的博峪藏区,“花神”充当了村寨、部落“保护神”的角色。

祭祀完毕,采花开始了。姑娘、小伙子们结伴,边歌唱花神边向漫山遍野的花丛中走去,采集那些洁白的枇杷花、火红的杜鹊花、粉红的马兰、红艳的芍药花……直到这些美丽的鲜花插满了姑娘的发辫。这时,小伙子们饮酒歌唱,并攀上山崖,折下香柏枝、野菜、药材等装满背兜……到傍晚时分,人们升起篝火,围着篝火边吃边尽情跳舞、歌唱,往往通宵达旦。

当第二天东方发白时,欢闹了一夜的年轻人们,吃罢最后一顿饭,整理好头上的花环,背起帐篷、药材、香柏枝等向山神唱起《离别歌》,人们随着歌声下山。当下山的队伍路经村寨的桥头时,他们会遇到早已等候在此的乡亲们。桥头上,由村寨选出的三名歌喉出众的中年妇女此时手捧龙碗边唱边向采花姑娘敬酒,以《敬酒歌》为她们洗尘。

采花姑娘接过酒,边饮边回以《谢酒歌》 ,并要回答三位妇女用歌声提出的各种有关人生哲理的问题。

村寨人将采花姑娘簇拥到打谷场上后,大家拉起手,围成圈,跳起当地特有的“罗罗舞”。圈首,领舞的姑娘手摇串铃作导引,舞蹈的人群根据她串铃发出的不同节奏,变换着队形和舞步……采花节是花神的祭节,是女儿的盛会。人们在花与歌的海洋中,祈祷幸福,祈祷吉祥。


采花节

藏族“采花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在西北高原陇南山区博峪山寨居住的藏族人民,要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在当地已流传五百多年的“采花节”。

据老人讲:在很久以前,博峪地方很穷,人民生活非常艰难。有一天,来了一个叫扎海的青年,他的智慧象泉水一样明清,品德象雪山一样崇高。他热情地教当地人开荒种地,还常常将观测到的气象变化预报给人们。在他的帮助下,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国王知道后,要他到王宫为国王效劳,遭到了青年的拒绝,国王准备杀害他,在紧急的关头,有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想出了一条妙计:让扎海换上姑娘的衣服,在姑娘们唱着欢歌上山采花的掩护下,瞒过盘查,逃进了深山。后来,达玛与扎海结成了幸福的伴侣。然而,好景不长,他们终于被国王杀害了。因为他们遇难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每到这天,姑娘小伙子都到这里采花、跳舞、对歌、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代代相传下来。

这天,人们要用日出前打来的泉水洗脸、洗发、盛装的姑娘在小伙子的陪同下,踏着羊肠小道,互相盘问着唱起了“上山歌”。当他们来到各种色彩的“花海”时,祭过“花神”之后,开始采摘各处花朵,又欢块地唱起“采花歌”。姑娘们还把那洁白的枇杷花戴满了全身。黄昏,他们围坐着篝火旁,吃着可口的野餐,尽情地歌唱、跳舞,在月亮的陪伴下度过了欢乐的夜。

第二天破晓他们满载着象征幸福、欢乐的鲜花和香柏枝开始踏上归途。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早就等候在山脚下。老人们为采花队每人准备了一碗青稞酒,祝福他们平安归来。欢乐的人群,把采花姑娘迎进村寨。在鼓声、鞭炮声中,姑娘们踏着清脆的马铃声,又跳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圆圈舞”,开始祝福活动。最后,采花姑娘将采来的鲜花分送到嫁娶迎亲的人家,祝愿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祝愿他们所生的孩子象扎海一样勤劳勇敢,象达玛姑娘一样聪颖美丽。


采花节

洞中采花节

初一一早,老爸向全家宣布,“今天我们去普安的采花洞过采花节!”驱车近3个小时,来到了普安县青山镇,爸爸的一个熟人领着我们向公路旁边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上开进去。同行的人告诉我们,这附近的少数民族过采花节,一般都是在一个叫石桥河的地方,那里好几个洞都叫采花洞,采花节又叫采花坡,原来是普安、晴隆一带苗族一年一度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当地年轻人,带上芦笙、箫笛等乐器,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普安与盘县交界处的采花皮,在山坡上、丛林里、山洞旁“游方”(苗语,意即谈情说爱)。

经过近半个多小时的颠簸,在离我们最近的山腰上,有一个很大的溶洞,这就是附近最大的一个采花洞,所以也是每年采花节最热闹的洞,最多的时候有近千人来“游方”。

等到了下午1点左右,采花洞已经聚集了几百人,姑娘们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和身边的伙伴悄声讨论在远处偷眼打量自己的小伙子;那边的小伙子则在其他同们的怂恿下,在小摊贩那里买来小吃,红着脸请相中的姑娘吃,只要姑娘接下了,人群中就是一阵欢呼。也有喜欢载歌载舞的,更是不放过这个展示的机会,只要有人起个头,不管是民歌还是当下流行的歌曲,都有人应声而歌,应声而舞……到了下午四五点,姑娘小伙子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每个参加了集会的年轻人的梦里肯定是五彩和甜蜜的。


采花节

白马藏族人采花节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都要举办“采花节”来庆祝端午,这个习俗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博峪乡地处甘肃、四川的交界处,距离著名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仅一山之隔。

“采花节”每次举行两天,初四一大早,博峪乡7个山寨的小伙子们佩带漂亮的腰刀,穿戴整齐,姑娘们浓妆艳抹,穿着艳丽的衣服,背携壶浆,各自聚集一地,向北方的“七姐妹山”祈祷过后,开始载歌载舞,向这座山进发。

一路上隔一段路程都要举行歌舞“歇场”,这是姑娘小伙子们展示歌喉的好机会,向亲戚、朋友、恋人唱祝福的歌。一路边行边唱,到了“七姐妹山”的时候,已近傍晚,人们便在山上燃起篝火,姑娘小伙们手拉手翩翩起舞,尽情欢舞,直到天亮。次日中午,姑娘们用采来的鲜花精心装扮自己,头上、辫子上、手臂上、背上全都挂满鲜花,然后开始下山。下山的路上照例举行歌舞“歇场”。到了村口,等候的老人挡住采花姑娘们对歌、敬酒,然后全寨人来到寨中空地,同全村老少跳舞、对歌、敬酒,相互祝福,祈祷村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白马藏族旧称“白马番人”,是古代氐族的后裔,新中国成立后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但其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都与藏族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使用汉字;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世代农耕;男女都留辫子,长年头戴白色圆顶的毡帽,帽上插着白色的雄鸡尾翎,身穿对襟长袍,服饰与别的民族大不一样。舟曲县的博峪乡是白马藏族一个重要聚居区,目前全乡4000多人全部是白马藏族。

“采花节”是博峪白马藏族人的一个盛会,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个贫苦人家有六个姑娘,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小姑娘上山采药时受伤,被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所救,还把她背回了家,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她带领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药治愈民间伤病。

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采花节”是博峪白马藏族人的一个盛会,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个贫苦人家有六个姑娘,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小姑娘上山采药时受伤,被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所救,还把她背回了家,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她带领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药治愈民间伤病。


采花节

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一起葬在附近一座开满鲜花的山上。当地人为了纪念达玛和六姐妹,就将博峪的七座山称为“七姐妹山”。为了纪念她们,年轻人在吉祥的端午节都要结伴上山祭扫七姐妹的坟墓,采吉祥花带回家,慢慢地,“采花节”就成了博峪人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近年来,“采花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慢慢地受到多方面的关注,每年端午节都有不少学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原来的“采花节”都是由各村村民自发组织,现在每隔三年乡政府出面将各个村联合起来,组织一次大型的“采花节”。如今“采花节”已经变成了一个融文化、经济、旅游、体育、宗教、民俗为一体的民间盛会。

抢水:采花节的第一天,人们前往附近的山泉旁,用双手捧水痛饮,或者打水回家洗发、洗身。传说节日的那一天,山泉中的水有消灾怯病,可给人带来吉祥。


采花节

抢水活动结束,人们就开始准备第二天上山的采花,各家父母将女儿精心装扮,美貌秀丽的藏族少女美如天仙。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人们便为上山的姑娘们送行,姑娘们唱着《告别歌》在领队的带领下向山里进发。路途气氛活跃,大家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问答或者唱起《上山歌》。到了刺儿坎上,姑娘们支锅做饭,男人们在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木刀、木斧、木箭,祈祷花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完毕,采花开始了。姑娘小伙子们结伴向花丛中走去,采集那些花儿插在姑娘们的发辫上。

第二天,在上山的人们唱起了《离别歌》,下山后,村庄里的乡亲们都已经等候在那里,由迎接中的妇女边敬酒边唱起《敬酒歌》为上山采花姑娘们洗尘。姑娘们则唱起《谢酒歌》。人们一起跳起了当地的罗罗舞来欢庆节日。

采花节 采花节-民族服饰,采花节-节日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090103/176077.html

更多阅读

五十六个民族56朵花图片,视频,素材 五十六个民族的资料

五十六个民族56朵花(图片直接集自“花语原创图片”,点击每一幅都有精彩!)1、汉族:全国各地,10.4亿,经济、文化发达。——庙会,舞龙2、哈萨克族:新疆,1万,畜牧业,善刺绣。——剪羊毛,弹唱,刺绣3、哈尼族:云南,125万,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

56个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

声明:《采花节 采花节-民族服饰,采花节-节日习俗》为网友看清我再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