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腹泻,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痢疾杆菌分为四个菌群:甲群(志贺氏痢疾杆菌)乙群(福氏痢疾杆菌)、丙群(鲍氏痢疾杆菌)、丁群(宋氏痢疾杆菌)。疾病别名:细菌性痢疾,菌痢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消化科,传染科,症状体征:发热食欲异常腹泻恶心与呕吐便血腹痛代谢性酸中毒。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种类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数小时,最长的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医学家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普通型痢疾
绝大多数痢疾属普通型。因为痢疾杆菌均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病人都有中毒症状:起病急,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孩子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十次,甚至无法计数。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所以患儿总想解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的孩子可出现脱水性酸中毒。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较多,绝大多数病人经过有效抗生素治疗,数日后即可缓解。
(2)中毒型痢疾
志贺菌近年来中毒型痢疾有减少趋势。此型病人多是2~7岁的孩子。由于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所以中毒症状非常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休克型表现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呼吸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凶险。中毒型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时间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在痢疾高峰季节,孩子突然高热抽风,精神很弱,面色灰白,家长应立刻将患儿送往医院检查和抢救。
(3)慢性痢疾
慢性痢疾婴幼儿少见,多因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所致,细菌耐药,患儿身体虚弱,病程超过2个月。慢性痢疾患儿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预后不好。
各型菌痢大便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症状
细菌性痢疾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
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菌痢可分为三种类型。
结肠粘膜1.急性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多为38~39℃以上,伴头昏、头痛、恶心等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腹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最多,继则呈粘液或粘液脓血便,量不多,每日排便十次至数十次不等,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可触及痉挛的肠索。病程约一周左右。少数患者可因呕吐严重,补液不及时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发生继发性休克。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1日10多次或更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急性非典型型: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腹痛轻,腹泻次数少,每日3~5次,粘液多,一般无肉眼脓血便,无里急后重。病程一般为4~5日。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3.急性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慌恐和惊厥等。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而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转成慢性菌痢
急性细菌性痢疾如何变成慢性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病急、发热、腹痛、腹泻及粘液便等症状。若腹泻迁延不愈,病程超过两个月者即为慢性菌痢。
磷霉素小儿得了急性菌痢后应该积极治疗,除了注意休息,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之外,还要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可选用复方甲基异恶唑、磷霉素、多粘菌素等。
如果治疗不彻底,细菌可产生耐药性,或小儿本身患有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有寄生虫病并存等因素,可使病程迁延而变成慢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主要表现为腹泻迁延不愈,为粘液脓性便或成形便常带粘液和少量脓血,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为大便次数多,明显的粘液便,但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小儿急性菌痢转为慢性后,应注意生活有规律,避免患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抗菌药物的疗程应适当延长,对反复或持久不愈者,除全身药物治疗外,可采用局部灌肠治疗。同时可服用维生素B、胃蛋白酶、胰酶等。病人与带菌者为菌痢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传播,还可通过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要预防菌痢,首先应隔离患儿,患儿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必须随时消毒治疗结束后,停药3天再作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此外,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苍蝇,保护食品、水源免受污染。
(二)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作慢性菌痢,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也常因饮食不当、受凉、过劳或精神因素等诱发。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菌痢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就是说吃下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粪便污染过的食物可得痢疾。痢疾病人的大便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所以是痢疾的主要传染源。健康带菌者外表上是健康人,但他们的大便带有痢疾杆菌,所以带菌者传播痢疾的作用不能忽视,是更危险的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苍蝇在传播痢疾杆菌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夏秋季天气炎热,苍蝇孳生快,密度大,喜欢在不洁的地方停留,苍蝇脚上有许多毛,毛上可粘附大量痢疾杆菌。所以苍蝇是痢疾杆菌的义务搬运工,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夏秋季节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如果孩子吃下污染过的食物或瓜果,玩过污染过的玩具后饭前又未好好洗手,或孩子有吮手指的习惯,得痢疾的可能性就很大。人群对痢疾普遍易感,普通型痢疾1~3岁的孩子得的多,特别是那些营养不良儿和体弱多病的孩子更容易得痢疾。得过痢疾的孩子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保持的时间不长,而且各菌群之间无交叉免疫性,所以一年内可多次得痢疾。
(一)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志贺菌病主要由哪些途径传播?
痢疾是病从口入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凉粉食物型传播:近年来食物型暴发较以往多见。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在葡萄、黄瓜、凉粉、西红柿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生冷食物及不洁瓜果可引起菌痢发生。带菌的厨师和用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做凉拌冷食等,常可引起菌痢暴发。
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若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处理不当,水源保护不好,被粪便污染的天然水、井水、自来水未经消毒饮用,常是引起菌痢暴发的根源。
日常生活接触型传播:主要通过污染的手而传播,这种生活接触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桌椅、玩具、门把、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被痢疾杆菌污染,若用手接触上述污染品后,即可带菌,如果马上去抓食品,或小孩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就会把细菌送入口中而致病。
苍蝇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极易造成食物污染,不少地区观察到痢疾的流行与苍蝇消长期一致。
志贺菌病也可通过性交传染
细菌性痢疾简称痢疾,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痢疾不仅可以通过胃肠传染,也可通过性交传染。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如何预防
洪涝灾害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坏,特别是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饮食卫生条件恶化及居住条件较差,因此感染志贺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水灾后局部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可能性很大,要提高警惕和加强防治。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政府行为方面,要搞好食品卫生,保证饮水卫生,作好疫情报告,出现疫情后,立即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
压水井个人卫生方面,喝开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压水井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如婚丧娶嫁等;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饮食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菌痢传播,除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在饮食上还有下列禁忌:
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污染食物。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忌性寒滑肠食物。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忌辛热刺激食物。韭菜、羊肉、辣椒、鲜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可致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另外,在恢复好转期间的患者,由于肠胃较弱,仍应禁食生冷、坚硬、寒凉、滑腻之物,如凉拌蔬菜、豆类、冷饮、酒类、瓜果等。
要做到不吃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污染过的食物。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用流水多清洗几遍,或削皮后再吃。
防治方法:四环素类、链霉素类、磺胺类等多种药物均对治疗痢疾有效,发病急起者可去医院采用输液治疗,该病可由同性恋者的口交、肛交、吻肛等传播途径感染发病。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是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而且要注意性卫生。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志贺菌病的治疗方法
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很多,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参考使用。
马齿苋马齿苋: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凤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一日内服完,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柞树叶:取鲜叶室内风干,用500g切碎置入铝锅或砂锅(禁用铁锅)内,加水浸泡,煎至1500ml左右,滤出药液。内服每次100ml,每日3次,或用100ml加少量水稀释后作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辣蓼叶:用干叶100~150g,水煎,4~6小时服1次,一日总量为200~300g,鲜叶加倍,服至症状消失,再服1剂,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柿子:取柿子洗净切片晒干,炒黄研末,每次5g,一日服3次,开水送服。可治急性菌痢。
鹿衔草:干叶200~250g,加水1000~2000ml,文火煮沸30分钟,滤出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为1疗程,连服1~2个疗程,可治慢性菌痢(休息痢)。
扁豆花:取扁豆花60g炒焦,水煎两碗,连服2次,第二日再服1次,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初起。
干姜:取干姜,切如大豆大,每次服6~7粒,米汤送服,每日4次,可用治寒湿痢,症见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里急后重,脘闷纳呆等。
青辣椒籽:取辣味重的青辣椒籽300g,晒干研末,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9g,有温中散寒、收敛止泻之功,可用于治疗久痢脱肛。
石榴皮茶:取石榴皮15g,洗净切片,加水煎服,每日代茶频饮,可用于治疗休息痢,症见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大便夹有粘液或见赤色。
地锦草地锦草合剂:地锦草250g,加水1500ml,煎至1000ml,滤出药液,药渣中再加水1000ml,煎至500ml,合并上述两液,浓缩为1000ml,冷却后加入复方樟脑酊20ml。服法:每日3次,每次100ml,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银蒜茶合剂:紫皮大蒜1000g,茶叶(普通土茶)1200g,银花320g,生甘草120g。将大蒜去皮,用绞肉机绞碎后,加少许凉白开,用纱布挤其汁;茶叶用2000ml沸水浸泡半小时,过滤取汁;甘草、银花加水1600ml,用瓦罐以文火煎煮,浓缩成800ml,以纱布过滤取汁。将以上三液混合,加入适量白糖或红糖及开水,配成4000ml,装瓶待用。成人每次20ml,一日3次,连服3~7天,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湿热痢、寒湿痢)。
大蒜粥:取紫皮大蒜30g,去皮,放入沸水中煮2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100g淘净放入大蒜水中煮粥,待粥成后,把大蒜放入粥中,煮至粥稠即可。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热食,10~15天为1疗程,间隔3~5天再行第二疗程。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中医对急性痢疾怎样辨证治疗
急性痢疾,如湿热痢、寒湿痢及疫毒痢,只要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一般良好。如果失治或误治,则可迁延而成慢性痢疾,或邪毒内陷,内扰神明,而为厥脱神昏之变,甚或死亡。
(1)湿热痢: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腻微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初起时一般去肉桂加银花。
赤芍15g,当归9g,黄连5g,槟榔5g,木香5g,生大黄9g,黄芩9g,金银花10g,炙甘草5g。
全方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的作用,为治疗湿热痢的主方。
若痢疾初起,伴发热恶寒,头身重痛,脉浮数等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方用活人败毒散。方中以党参10g坐镇中州,为督师之帅,以二活(羌活10g,独活10g)、二胡(前胡10g,柴胡10g)合川芎10g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外出。此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更以枳壳8g宣中焦之气,茯苓8g渗下焦之湿,桔梗8g开上焦之痹,甘草6g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
如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则用葛根芩连汤以解表清里。
黄连葛根15g,黄芩9g,黄连9g,炙草6g。
如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加香连丸(黄连、木香),以调气清热。
本病多夹食滞,如痢下不爽,腹痛拒按,舌苔腻脉滑者,湿偏重可加用木香槟榔丸,热偏重可加用枳实导滞丸,以行气导滞、破积泻热。
本证热重于湿者,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口渴引饮,治宜以白头翁汤(见中医久泻治疗)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酌加银花10g,地榆10g,赤芍10g,丹皮10g等。
若湿重于热者,痢下白多赤少,胸宇痞闷明显,可合胃苓汤(见中医暴泻治疗)同用。
(2)疫毒痢:症见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痉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为主方,可加丹皮10g等以加强凉血解毒止痢之功。
若见神昏谵语,甚则痉厥,脉象弦细,舌质红绛而苔黄燥者,为热毒侵入营血,宜合犀角地黄汤(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另服紫雪丹或至宝丹2~3g,以清营凉血开窍;若热极动风,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3g(磨汁或研粉服),钩藤10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以熄风镇痉;暴痢致脱者,应急服参附汤(人参9g,熟附子6g)或独参汤,先回阳救逆,俟脱回之后,再据证治疗。
(3)寒湿痢:症见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拘急,里急后重,饮食无味,胃脘饱闷,头重身困,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温化寒湿,行气和血,方用胃苓汤加当归10g,木香6g,炮姜10g,枳实10g等。
本方具有健脾温化、行气和血的作用,是治疗寒痢的主方。因痢疾最忌利小便,故泽泻、猪苓可减去不用。
慢性菌痢怎样治疗?
慢性菌痢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治疗。
(1)一般治疗: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症状明显时要卧床休息。应给予少渣、富有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对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输血,并积极治疗胃肠道慢性病和肠道寄生虫病。
(2)抗生素的应用:应尽可能多次进行大便培养及细菌药敏试验,必要时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作为选用药物的参考。大多数人主张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的抗菌药物,剂量应充足,疗程需较长,且需重复1~3个疗程。常用药物同急性菌痢。
锡类散(3)灌肠疗法:可使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增强杀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组织新生。可用5%的大蒜浸液或0.5%~1%的新霉素100~200ml或0.5%的卡那霉素100ml,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为防止肠道对药物的过敏,增加肠道内药物的渗透性,促进溃疡愈合,有人主张在灌肠溶液中加入0.25%普鲁卡因溶液、氢化可的松25mg或中药锡类散。
(4)肠道菌群失调的处理:发酵型肠道菌群失调,应限制乳类和豆制品。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时,可给乳糖和维生素C;肠球菌减少者,可给予叶酸。可服乳酶生(含厌氧乳酸杆菌)4~6g,或枯草杆菌片剂(每片含菌50亿个),或用枯草杆菌溶液100~200ml(每毫升含活菌3亿个)灌肠,每晚1次,疗程为2~3周,以促使厌氧菌生长,重新恢复肠道菌态平衡。
(5)菌苗治疗:应用自生菌苗或混合菌苗,隔日皮下注射一次,剂量自每日0.25ml开始,逐渐增至每日2.5ml,20天为一疗程。菌苗注入后,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并导致局部充血,可促进局部血流,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也可使抗生素易于进入病变部位而发挥效能。此外,也可试用噬菌体治疗。
慢性菌痢的总体治疗效果尚欠满意。如有显著症状而大便培养阳性,则需隔离治疗。鉴于慢性菌痢病程较长,其急性症状常有自然缓解倾向,因此,必须反复进行大便培养才能判断治疗效果。
志贺菌病_志贺菌病 -治疗痢疾杆菌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常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显著降低,故粪便培养检得致病菌时需及时作药敏试验,以指导合理用药。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磺胺药: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联合应用可起协同作用。如复方SMZ片剂(每片含SMZ400mg,TMP80mg),服法为每日2次,成人和12岁以上的儿童每次2片;5~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每片含S
MZ100mg,TMP20mg)2~4片,每日2次;2~5岁则每次服儿童片1~2片;2岁以下每次服糖浆(每毫升含SMZ200mg,TMP40mg)0.5ml。疗程6~7天。有严重肝肾疾患、对磺胺过敏以及白细胞减少者忌用。由于近年来,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如疗效差或无效时,即应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氨苄青霉素抗生素:多数痢疾杆菌菌株对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但耐庆大霉素的痢疾杆菌菌株较少,故庆大霉素是目前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剂量为成人每日20万单位~40万单位,儿童每日3~75mg/kg(10mg等于1万单位),分2~3次肌注或静滴。也可口服庆大霉素,成人每日24万单位~60万单位,儿童每日10~15mg/kg,分3~4次服用。此外有人主张应用氨苄青霉素治疗菌痢,本品经胆道排泄,结肠内有较高的浓度,致病菌对其敏感,可用以治疗重型或中毒型菌痢,剂量为每日2~6g,小儿为每日50~100mg/kg。也有人主张用卡那霉素,剂量为每日1~1.5g,小儿为每日20~30mg/kg。近来有人主张选用磷霉素治疗菌痢。
一般认为,药物剂量应充足,每种药物至少连续使用3日,确实无效时再改用其他药物,不宜频繁更换,疗程均为一周,必要时可适当延长。
喹诺酮类:对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副作用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①吡哌酸:有较好的抗痢疾杆菌作用,口服后易吸收。成人每次0.5g,每日3~4次口服;儿童每日30~50mg/kg,分3~4次口服。5~7日为一疗程。
穿心莲②氟哌酸:近年来氟哌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优于吡哌酸,无明显副作用。成人每次0.2~0.4g,每日4次口服;儿童每日30~40mg/kg,分3~4次口服。
③氟啶酸、氟嗪酸:作用更好,唯价格偏高,重症者可酌情选用。
中药:
①黄连素:每次0.2~0.4g,每日4次,儿童酌减。
②穿心莲:研粉,每次1.5g,每日3次。
③抗炎灵:每次4~6片,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