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港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北岸是莆田市,南岸是泉州市,被业界认为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良港。2012年4月起,原湄洲湾港的四个港区、泉州港的三个港区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湄洲湾港。
湄洲湾港_湄洲湾港 -历史
湄洲湾秀屿港区万吨级杂货码头
湄洲湾自宋朝以来就有与南洋群岛通商的记载。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有在湄洲湾兴建渔业良港的宏伟规划。1978年,曾在秀屿建成盐业专用码头一座,由两艘趸船组成,可供3000吨级船舶停靠,1985年8月后废置。70年代后期,在沿海港址普查的基础上,开始研究湄洲湾港的开发建设,国家计划委员会将湄洲湾开发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1982年开始建设。
湄洲湾港_湄洲湾港 -地理位置
湄洲湾港位于惠安、仙游、莆田三县交界处,三面环山,湾内岛屿罗列,形成自然屏障,风浪小。港湾内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10米以上深水面积105平方公里。深水岸线21.4公里,主要分布在秀屿、肖厝、鲤鱼尾、罗屿、东吴、斗尾等处。
湄洲湾港_湄洲湾港 -港区
秀屿港区
港区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北岸莆头村和秀屿之间。1982年10月,开工建设1000吨级煤码头和3000吨级杂货码头各1座。煤码头为方舟,长66米,另有引堤和堆场1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10万吨,1984年12月建成,总投资150万元。杂货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泊位长149米,最大靠泊能力为5000吨级货轮,年吞吐能力30万吨,1987年11月建成,包括装卸机械和生产生活建筑,总投资1334.5万元。1990年11月,开工建设万吨级杂货码头,为大型空心方块重力式结构,泊位长213米,年吞吐能力35万吨,包括配套设施,总投资5641万元,至1992年水工工程已接近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建设3.5万吨级煤码头,1990年开始前期工作,1992年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当年7月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通过。
东吴港区
东吴港(吉了港),古称鸡了港,鸡了城,位于湄洲湾中枢,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埔镇东吴村南城自然村南宫前。宋代地名“系蓼”,熙宁四年(1071年)创建,名“系蓼城”,时商贸盛行,海船聚泊城下。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在此设吉了巡检司,重新修建寨城,周150丈,高1.8丈、厚1丈、建垛308个,警埔8个,开城门,建门楼2座。清初划界废毁,现存寨墙一段长116米、宽2.9米、高3.3米。
鸡了港与海峡东岸的鹿了港(今台湾鹿港)相对,都是古代的著名港口。鸡了港(东吴港)开港于宋代,位于东埔镇东吴村南城自然村南宫前。明初改称吉蓼港,曾为吉蓼巡检司驻地和南日水寨兵船驻扎港;清初沿海截界,居民悉迁涉涵江,港口荒废,复界后易称吉了港,港务渐兴;民国年间,公路运输业兴起,该港货运量减少,唯渔船时有与台湾通航;建国后改称东吴港。
肖厝港区
肖厝港位于湄洲湾内澳西南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836,北纬25°1208。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的美称。1985年12月,开始在肖厝沙格建造1万吨级杂货码头。1990年2月,建造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至年底已有堆场1.5万平方米、仓库6800平方米,年吞吐量5.30万吨(不包括石油专用码头吞吐量)。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1999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油码头于1992年对外开放)。肖厝港港阔、水深、浪小,港区主航道水深10―20米,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肖厝港现有码头泊位7个,其中10万吨级油码头1座,万吨级杂货码头1座,5000吨,3000吨,1000吨成品油码头各1座。5万吨集装箱码头1座,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340万吨。2002年港口吞吐量约为646.57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约为428.0万吨。肖厝港所在的泉港区是福建省石化基地,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6大石化基地和四大国际中转港口之一。
斗尾港区
斗尾港口经济区位于湄洲湾南岸泉州市惠安县东北部,规划面积约173平方公里,以东周半岛为主,包括净峰、东岭、东桥、辋川、涂寨、小乍六个乡镇部分区域。港区拥有的深水良港―斗尾港在1990年初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中转港之一。斗尾港介于北纬24°56′15″―25°05′06″和东经118°51′38″―119°02′05″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距30万吨级主航道2海里,处于上海和广州两大港中间地带。福建省政府将该区域作为船舶和石化产业布局的龙头地区纳入发展规划,泉州市政府将其确定为四大经济区域之首,是未来大泉州北翼重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湄洲湾港_湄洲湾港 -吞并泉州港
2008年8月,福建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建议方案》,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进程就此启动。2009年6月4日,省委编办正式批复设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同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就指出,《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当年正式出台。海峡西岸沿海将建起三大港口群――北部的福州港,中部的湄洲湾港,南部的厦门港,方案对各港口的腹地使用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湄洲湾港腹地范围主要覆盖泉州、莆田、三明。
2009年8月2日,省交通厅发布公告称:从8月3日起,福建省湄洲湾内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肖厝、斗尾港区,与莆田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秀屿、东吴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成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新组成的湄洲湾港各港区对外统称为湄洲湾秀屿港区、湄洲湾东吴港区、湄洲湾肖厝港区、湄洲湾斗尾港区。
2012年3月31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公告称,省政府正式批复《深化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改革方案》,自今天起,原湄洲湾港的四个港区(肖厝港区、斗尾港区、秀屿港区、东吴港区)、泉州港的三个港区(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围头湾港区)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湄洲湾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