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Lianyungang-Lanzhou Railway)是中国甘肃兰州(陇)通往江苏连云港(海)的铁路干线,于1905年起动工,经过四十余年的分段建设,至1952年全线建成,1953年7月全线通车,全长1759公里,为I级双线电气化线路。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即华东、华中、西北最主要及最重要的铁路干线,也是从太平洋边的中国连云港至大西洋边的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陇海铁路沿线主要城市有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交汇的铁路有新长铁路、京沪铁路、符夹铁路和咸铜铁路等。
陇海铁路线路图_陇海铁路 -简介
陇海铁路
陇海铁路是中国东西向的主要铁路干线之一。
它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东起连云港东站,与海运港口相接;西行经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天水至兰州西站,与兰新、包兰、兰青铁路衔接;并与京沪、京广、焦枝、南同蒲、咸铜、宝成等铁路相交,全长1759公里。
陇海铁路线路图_陇海铁路 -历史沿革
清朝末期自汴梁(今开封)至洛阳的汴洛铁路是依照芦汉铁路的支线修建的。1904年10月开工,以郑县车站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1909年12月竣工,全长183公里。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1912年9月,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修建1800公里的陇海铁路借款合同,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展筑,两段工程于1913年5月同时开工。1915年5月,开封至徐州段通车,长277公里。同年9月洛阳至观音堂段30公里竣工。1920年5月,北洋政府又与比利时和荷兰签定了借款合同,继续修建陇海铁路。
1928年南京政府铁道部于成立后,决定续建陇海铁路。灵潼(潼关)段长72公里,1930年11月开工,1931年12月竣工。潼西(西安)段长131公里,1932年8月开工,1934年12月竣工。西宝(宝鸡)段长173公里,1935年1月开工,1936年12月竣工。灵潼段是将比利时退还庚款的剩余部分作为借款修建的。潼西、西宝两段的国外购料由法国财团承担。
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长154公里。这段铁路工程复杂艰巨,南京政府忽停忽建,朝令夕改。从1939年5月至1945年12月,用了近7年时间,才勉强竣工。通车后,塌方事故不断发生,被成为陇海铁路的“盲肠”。
新中国时期天水至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4月继续修建天水至兰州段,1953年7月完成,至此,陇海铁路全线修成通车。
1955年以后,相继开始兴建郑州、兰州、徐州、西安、宝鸡等枢纽工程;1956~1970年郑州至宝鸡分段改建为复线,1980年郑州至商丘复线建成。
2000年宝兰二线工程始建。宝兰二线也是中国电气化增建二线最长的铁路,全段特大桥22 座、大桥67 座、隧道108 座,桥隧总长 106.89 公里,占全线总长的 22%。复线工程和电气化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21世界铁路扩建陇海铁路
2003年1月6日,位于甘肃省境内的陇海铁路天水至兰州新增二线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2003年6月,陇海铁路宝兰二线宝(鸡)天(水)段正式通车。宝天段全长一百二十六公里,穿越八十八座桥梁,五十三座隧道,线路总长占全线的四分之一,但投资占全线的近二分之一,这个路段地质构造复杂,除穿越渭河断层外,还伴有滑坡、泥石流等多处不良地质地段。
由于受渭河峡谷地形限制,新建铁路沿渭河傍山而行,多次跨越渭河并与正在运行中的老宝天铁路、310国道上跨下穿,全线桥隧相连,桥隧总长占全段线路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七。
宝鸡至兰州增建二线全部建成,横贯中国东西的连云港至兰州全长约一千七百五十公里的陇海铁路全部实现双线运输。宝鸡至兰州增建二线工程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工程总投资为108.86亿元人民币,东起陕西省宝鸡站,西至甘肃省兰州站,全长487公里,东端与宝成线、宝中线相连,西端与包兰线、兰青线、兰新线贯通,是中国铁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北地区东通路扩能的重要工程。
陇海铁路线路图_陇海铁路 -途径城市
陇海铁路兰州:兰新线、兰青线和包兰线
宝鸡:宝成铁路、宝中铁路
西安:西侯线、西延线、西康铁路。
潼关:南同蒲铁路
洛阳:焦枝铁路
郑州:京广线
商丘:京九铁路
徐州:津沪线
陇海铁路线路图_陇海铁路 -衔接铁路线
兰州:兰新线、兰青线和包兰线宝鸡:宝成铁路、宝中铁路
西安:西侯线、西延线、西康铁路。
潼关:南同蒲铁路
洛阳:焦枝铁路
郑州:京广线
商丘:京九铁路
徐州:津沪线
陇海铁路线路图_陇海铁路 -客运车站
江苏境内:连云港东、连云港、东海县、新沂、邳州、徐州安徽境内:黄口、砀山
河南境内:夏邑县、虞城县、商丘、宁陵县、民权、兰考、开封、中牟、郑州、上街、巩义、偃师、洛阳东、洛阳、新安县、义马、渑池、三门峡、三门峡西、灵宝
陕西境内:潼关、华山、渭南、西安、咸阳、杨陵镇、蔡家坡、虢镇、宝鸡
甘肃境内: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定西、兰州1942年灾民迁移
1942年的中原大饥荒让1000多万河南难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无尽的死亡线上挣扎,逃荒成为他们求生的选择。因为战争,洛阳成为陇海线暂时的始发站,也成了逃荒的始发地。在这场十万火急的大逃亡中,成千上万的难民只能沿着陇海线一步步前行,沿途树皮被吃光,饿殍载道。
据有关部门统计,1942年前后,从河南逃荒出去的难民有近百万人在宝鸡安家落户。这近百万河南难民,来到当时仅有数千人的宝鸡县城(今宝鸡市),在宝鸡城外的河滩、山坡上搭起一片片难民棚。说河南话、喝胡辣汤、唱豫剧,直把宝鸡改造成了“小河南”。
当时南阳的一家民营报纸《前锋报》特派记者李蕤在1943年“灾区系列通讯”《豫灾剪影》中这样描述:陇海铁路,在灾民的心目中,好像是释迦牟尼的救生船。他们梦想着只要一登上火车,便会被这条神龙驮出灾荒的大口,到达安乐的地带。
中断事故事故现场
2010年7月23日18时30分许因强降雨导致陇海铁路中断。发生塌方事故的地点是陇海铁路935+050公里处,23日18时30分许,陇海铁路太要至潼关段遭受今年最强降雨袭击,致使区段内多处地段塌方,泥石流和倾倒的树木阻断了铁路线路,陇海铁路运行被迫中断,影响多列旅客列车运行。24日3时30分左右恢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