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简介,生态平衡-破坏因素

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的资料_生态平衡 -概念简介

科技名词


生态平衡

中文名称:生态平衡 英文名称:ecological balance;ecological equilibrium

定义1:一个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系统之中,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的平衡。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定义2:生态系统各组分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作用而处于结构与功能相对协调的稳定状态。

应用学科:昆虫学(一级学科);昆虫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 此时, 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 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4:在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定义5: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适应与 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

简述


生态平衡

指自然生态系统中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 动态平衡联系。又称“ 自然平衡”。

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代,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发展至此,其物种在种类和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即系统中的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系统中的 有机体将所有有效的空间都填满, 环境资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 热带雨林就是一种发展到 成熟阶段的群落,其垂直 分层现象明显,结构复杂,单位面积里的物种多,各自占据着有利的环境条件,彼此协调地生活在一起,其 生产力也高;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内部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 生物进化和 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 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生态平衡是整个 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 物质资源。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 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实际上也就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之间地保持稳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过于剧烈地发生改变,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某种化学物质或某种化学元素过多地超过了自然状态下的正常含量,也会影响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栖动物的数量开始锐减,到了1980年已有129个物种灭绝。2005年初,一份全球两栖动物调查报告“全球两栖动物评估”显示,所知的全球5743种两栖动物有32%都处于濒危境地。但是科学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导致两栖动物如此锐减,主要的理论根据就是栖息地减少。

稳定状态

像自然界任何事物一样,生态系统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实际上它是一种动态系统。大量事实证明,只要给以足够的时间和在外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向着组成、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的方向演进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系统的生物种类成分少,结构简单,食物链短,对外界干扰反应敏感,抵御能力小,所以是比较脆弱而不稳定的。当生态系统逐渐演替进入到成熟时期,生物种类多,食物链较长,结构复杂,功能效率高,对外界的干扰压力有较强的抗御能力,因而稳定程度高。这是由于系统经过长期的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各种生物都占据有一定的生态位,彼此间关系比较协调而依赖紧密,并与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功能比较完善的自然整体,外来生物种的侵入比较困难;此时,还由于复杂的食物网结构使能量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流动,一个环节或途径发生了损伤或中断,可以由其他方面的调节所抵消或得到缓冲,不致使整个系统受到伤害。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和营养结构越复杂便越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与系统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联系的。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出现高度的相互适应,种群结构与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明显的变动,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即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并获得最优化的协调关系,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或自然界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平衡。

平衡特点

相对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因为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具有一定的弹性,其自我调节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在其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当这种干扰或压力去除后,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恢复;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通常把生态系统所能承受压力的极限称为“阈限”,例如,草原应有合理的 载畜量,超过了最大适宜载畜量,草原就会退化;森林应有合理的采伐量,采伐量超过 生长量,必然引起森林的衰退;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否则就会造成 环境污染,危及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死亡等。

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超过它本身自动调节的能力,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 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 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 生态效益。

动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这是因为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根本的属性,生态系统这个自然界复杂的实体,当然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以及环境各因子之间,不停地在进行着 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生物量由少到多、 食物链由简单到复杂、 群落由一种类型演替为另一种类型等;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生态平衡不是静止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 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

生态平衡的资料_生态平衡 -破坏因素


新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环境因素改变

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 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 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 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简介,生态平衡-破坏因素

使生物种类改变

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 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 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 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 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 内陆水产资源。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中国曾大量捕杀过 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 自然抑制因素所致。

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

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 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 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 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生态平衡的资料_生态平衡 -人类影响

人类对 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 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 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 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 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 化肥、杀虫剂、 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7364.html

更多阅读

我眼中的周国平——张天雄 周国平守望的距离

我眼中的周国平我眼中的周国平,他在迷茫中追寻,他说“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他孤独中升华,他说“在孤

这些石头是怎么保持平衡的 自行车怎么保持平衡

??我在美国圣地亚哥海边,看到有专人在那里摆放类似这样的“平衡石”,可以给他钱他也收,不给钱在旁边看也行,我是下午去的,他已摆了很高了,神情专注……真利害。当然,这是天然的,更神奇了…主题:这些石头是怎么保持平衡的挺好看的。是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鹿和狼的故事的意义

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

等效平衡的解说 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的解说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的分类根据反应条件(恒温、恒压或

声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概念简介,生态平衡-破坏因素》为网友单身旅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