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mentalretardation,MR)是发生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量伴有适应性行为缺陷的一组疾病。智商(IQ)低于人群均值2.0标准差(人群的IQ均值定为100,一个标准差的IQ值为15),一般IQ在70(或75)以下即为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适应性行为包括个人生活能力和履行社会职责两方面。发育时期一般指18岁以下。智力落后有各种名称。精神病学称为“精神发育迟缓”、“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缺陷”。教育、心理学称为“智力落后”、“智力缺陷”。儿科学称为“智力低下”、“智能迟缓”、“智力发育障碍”。特殊教育学校称为“弱智”、“智力残疾”。
智障人士_智障 -疾病病因
智障与染色体突变病因包括生物医学因素和社会心理文化原因。前者指脑在发育过程中(产前和围前期)接受到的各种不利因素,它们可使脑的发育不能达到应有水平,最终影响智力。后者指文化剥夺、教养不当、感觉剥夺等因素可使后天信息输入不足或不适当,从而影响智力水平。依据WHO1985年分类法和中国协作组的调查结果,病因分为以下类型。
1.感染、中毒占12.3%。感染指出生前、后的脑部感染,如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及其他多种病毒感染。中毒包括高胆红素血症、毒血症、铅中毒、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服用过量的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等药物。
2.脑的机械损伤和缺氧占19.6%。出生前、后及分娩时都可因物理或机械因素造成脑损伤,如产伤、颅脑外伤。围产期或生后缺血缺氧也可损害脑组织,如孕妇严重失血、贫血、心力衰竭、肺部疾患和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以及溺水、麻醉意外、癫痫持续发作后的脑缺氧。
3.代谢、营养和内分泌疾患占5.8%。体内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粘多糖、嘌呤等物质代谢出现障碍都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生前、生后营养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铁等物质缺乏将会使胎儿、婴儿的脑细胞数目形成减少或功能低下。内分泌疾患也要影响智力发育,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4.脑部大体疾病占0.7%。包括肿瘤、不明原因的变性疾病、神经皮肤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5.脑的先天畸形或遗传性综合征占9.5%。先天畸形包括脑积水、水脑畸形、头小畸形、神经管闭合不全、脑的自发畸形等。遗传性综合征如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
6.染色体畸变占5.1%。染色体畸变包括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改变,如先天愚型、18三体综合征、C组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
7.围产期其他因素占11.8%。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母亲营养疾病、妊高症等。
8.伴发于精神病如婴儿孤独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
9.社会心理因素占8.2%。此类患儿没有脑的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神经心理损害和感觉剥夺等不良环境因素造成,如严重缺乏早期合适刺激和教育。
10.特殊感官缺陷占5.1%。包括聋、哑、盲等特殊感官缺陷。
11.病因不明占21.9%。经过详细检查而找不到任何病因线索,即为病因不明。
智障人士_智障 -症状体征
智力低下一般依据IQ适应性行为缺陷将MR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1、轻度MR,精神病学又称愚笨,IQ为50~70。适应性行为轻度缺陷,早年发育较正常儿略迟缓且不象正常儿那样活泼,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做事或循规蹈距或动作粗暴,言语发育略迟,抽象性词汇掌握少,分析能力差,认识问题肤浅,学习成绩较一般,儿童能背诵课文,但不能正确运用算术应用题。通过特殊教育可获得实践技巧和实用的阅读能力,长大后可作一般性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具体工作。遇事缺乏主见,依赖性强,不善于应付外界的变化,易受他人的影响和支配,能在指导下适应社会。
2、中度MR,又称愚鲁,IQ为35~49。适应性行为中度缺陷,整个发育较正常儿迟缓,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吐词不清,词汇贫乏,只能进行简单的具体思维,抽象概念不易建立,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和片断现象,阅读和计算方面不能取得进步。经过长期教育和训练可以学会简单的人际,基本卫生习惯,安全习惯和简单的手工技巧。
3、重度MR,又称痴愚,IQ为20~34。适应性行为重度缺陷,早年各方面发育迟缓,发音含糊,言语极少,自我表达能力极差,抽象概念缺乏,理解能力低下,情感幼稚,动作十分笨拙,有一定的防卫能力,能躲避明显的危险。经过系统的习惯训练可养成简单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长大以后可在监督之下做些固定和最简单的体力劳动。
4、极重重MR,又称白痴,IQ低于20。适应性行为极度缺陷,对周围一切不理解,缺乏语言功能,最多会喊“爸”“妈”等。但并不能真正辨认爸妈,常为无意识的嚎叫,缺乏自我保护的本能,不知躲避明显的危险,情感反应原始,感觉和知觉明显减退,运动功能显著障碍,手脚不灵活或终生不能行走,常有多种残疾和癫痫反复发作,个人生活不能处理,多数早年夭折,幸存者对手脚的技巧训练可以有反应。
智障人士_智障 -诊断检查
一、神经精神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脑脊液生化检查,头颅X线及CT检查,脑血管造影,脑电图诱发电位听力测定,染色体分析,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功能测定,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原虫(如弓形体)及抗体检查等。应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有关项目。
三、智力测验和行为判定。轻度MR多用智力测验,重度以上MR采用智力测验方法往往有困难,必须依靠行为评定量表而评定,量表对鉴别轻度MR时又不及智力测验可靠,因此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对检查结果必须综合分
智障儿教育析。
1、智力测验方法
⑴、筛查法,按通用的智力测验方法检查时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时需1~2小时以上,不利于一般儿科医生或小儿保健。普查时应采用一些简易的筛查方法,测试的内容大多是从各种经典的智力测验方法中选出,测验时仅须较短的时间,可以初步筛查出可疑病例,筛查结果只能做为需要不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依据,不能据此而做出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筛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Denverdevelopmentalscreeningtest,DDST):适用于初生至6岁小儿,方法操作简便,花费时间少,工具简单,信度和效度均好。此法已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应用此法。上海、北京等地根据社会、经济、语言、文化、教育方法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将DDST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绘制了小儿智力发育筛查量表(DDST-R)。
②、绘人测验:根据画出的人形进行评分,判断智力发育水平。适用于5~12岁儿童,智力筛查年龄较小的孩子得分偏高,而年龄较大小儿有得分偏低的趋势,测验与其他智力量表测验所得的IQ有明显的相关性。
⑵、诊断法
①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适用于6~16岁儿童。
②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适用于4~6岁半儿童。
③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GessellScaleR)适用于0~3岁儿童。
2、适应行为评定法
⑴、婴幼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适用于6个月~13岁至15岁儿童。此量表是诊断MR及分级不可缺少的工具。
⑵、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中国协会组已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全国新生儿NBNA正常范围,其临床应用正在逐步开展。
智障人士_智障 -治疗措施
特教与智障儿1.病因治疗已经查明病因者,如慢性疾病、中毒、长期营养不良、听力及视力障碍,则应尽可能设法去除病因,使其智力部分或完全恢复。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内分泌代谢异常患儿应早期诊断,早期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或苯丙酮尿症特殊饮食疗法,改善其智力水平。社会心理文化原因造成的MR,改变环境条件,让其生活在友好和睦的家庭中,加强教养,则可使其智力取得圈套进步。
2.训练和康复配合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训练等措施,按年龄大小和MR的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训练,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智力水平。
迟早让患儿在有组织的机构(如托儿所和幼儿园)里接受持久的综合笥教育和训练。最好让患儿与正常儿一起照管,这样比分开照管更有益。开办特殊班级或特殊学校,以便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训练日常生活技能和言语功能以及简单的文化学习。设立工作医疗站,一方面为青少年患者训练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保障就业。还可设立专门的医院、疗养所(村),收住中度以上MR。
智障人士_智障 -疾病预防
1.初级预防包括以下内容:①卫生教育和营养指导;②产前和围产期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劝阻孕妇饮酒吸烟、避免或停用对胎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药物);③传染病(病毒、细菌、原虫)的免疫接种;④遗传代谢检查及咨询(避免近亲婚姻、发现携带者);⑤环境保护(防止理化污染、中毒及噪音损害);⑥减少颅脑外伤及意外事故,正确治疗脑部疾病、控制癫痫发作;⑦加强学前教育和早期训练;⑧禁止对小儿忽视和虐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MR的发生。
2.二级预防措施包括:①对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早期发现疾病,给予治疗,尤其应该注意,早期营养(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供应和适当的环境刺激对智力发育有良好作用;②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体格、营养、精神心理发育、视觉和听觉);③新生儿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筛查;④产前诊断、羊水检查(染色体病、神经管畸形、代谢疾病)。二级预防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并给予特殊处理。
3.三级预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有面协作进行综合预防。早期发现MR,早期干预和刺激;对家庭给以有效的帮助,保持家庭结构完整,使MR儿童的功能有所改进。
预防的根本途径是不断加深对MR病因学的研究,只有针对病因采取措施,才能使预防更加有效。
智障人士_智障 -如何识别
识别弱智儿童,可根据大脑发育和生理功能去判断,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音作为判断智能的主要指标,从儿童的动作推断大脑发育情况。动作发音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
苯丙酮尿症细,由简单到复杂。以下以不同年龄加以说明。
新生儿期动作不规则又不协调,紧握拳头,俯卧时头略能抬举(45°)
2个月会微微笑,发出“咿呀”声音。
3个月能抬起头,眼随物而转动,听到声音能转动头。
4~5个月时别人逗他会大声笑,伸手抓物,能识别亲人或陌生人。
6~7个月会坐,在床上翻身打滚,两手会传递玩具。
8个月时会爬,注意大人的行为,会拍手,偶尔无意识地叫喊“妈”“爸”。
9个月时扶着能站,见到亲人伸手要人抱,并能抬手“再见”。
10~11个月能独立站立片刻,扶着椅子或推车能开步走,能用拇、食指取东西,摸仿大人动作,抱起奶瓶自己食。
1岁时能独自走几步,开始用单词说话,能指出自己的手、头、眼等。
1~1岁半时,行走较平稳,能蹲下玩耍,手脚并用爬楼梯,能用手扔玩具,能说出自己名字。
2岁时能双脚跳,能跑、能上楼梯,会说简单句子,能表现喜怒欢乐。
语言、动作的发育固然受神经、肌肉发育的影响,同时也与父母文化水平、教育训练等外界条件有关。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若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呆板或有特殊面容者,应尽早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作出相应的治疗。
有些先天性代谢异常病,例如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症、组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克汀病)等,若能在新生儿期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病儿智力可免受损害或病情得到控制。以苯丙酮尿症、克汀病为例,如能在生后3个月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多数智力可以恢复正常,超过6个月治疗,几乎不可避免地智力受到损害,如果3~4岁以后再治疗,病孩的身体发育亦有困难。克汀并苯丙酮尿症,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很难发现,往往出生后数月之后才能发现,但这时却已到了难于治疗的程度,智力障碍很严重了。因此,有不少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做好产前保健检查,提高处理难产的技术,减少产伤,有条件的地区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病人,早期治疗,减少弱智儿童发生。
智障人士_智障 -疾病与基因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形式智力障碍,其表现形式为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智力发育迟缓。同时,研究人员也确定了与此有关的基因CC2D2A。智力障碍即智力低下,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类世界性疾患,男性患此病的比例较高。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智力障碍都与X染色体有关,而本研究发现的突变是在常染色体上。研究发现CC2D2A突变会引起与蛋白钙离子结合的结构域的缩小,此突变导致了细胞功能的不完善,结果造成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智力发育迟缓。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变性疾病。研究人员认为,该研究进展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脑发育过程,同时将有助于采取新的方法诊断和治疗智力障碍。
智障人士_智障 -误解与事实
智障儿巧手剪纸误解一:智障是会传染的
事实:智障是不会传染的,它并不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而是一种缺陷,其性质与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不同。
误解二:智障人士有暴力倾向
事实:每个正常人士都有潜在的暴力倾向,而智障人士有时会大叫,拍打东西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要伤害别人,只是他们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弱。
误解三、智障人士永远要依赖别人
事实:不少智障人士都能独立,据一些统计显示,有八成以上的智障人士(即轻度及部分中度智障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但能自我照顾,出外工作,亦可帮助别人。
误解四、教育及训练智障人士浪费社会资源
事实:智障人士与正常人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受社会资源。同时,经过训练后,他们也能发挥潜能。
误解五、智障人士应被隔离
事实:隔离智障人士对他们没有好处,任何人都有权利和需要接触不同的环境、事物和群体,有助于个人成长。
误解六、智障人士的性情古怪,难以结交
事实:智障人士其实很喜欢结交朋友,不过,有时他们会因不善辞令,或不懂得以适当的社交技巧向人表达,因而使人觉得他们孤僻,或太热情。其实,只需花一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他们,便不难与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