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学》(竺可桢、宛敏渭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此书为科普读物,已经6次出版,发行20多万册,新版本为“中国科普佳作精选”系列丛书之一。
物候学_《物候学》 -简介
本书通俗易懂,是中国少有的由科学家亲自写的科普读物。本书对北京的物候记载尤为详细。目录:总序;一,什么是物候学;二;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三,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四,物候学的定律;五,预告农时的方法;六,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六,中国发展物候学的展望。
物候学_《物候学》 -定义
《物候学》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
《物候学》系的科学物候的东西差异,主要由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
唐代钱起的诗《赠阙下裴舍人》:“二月黄莺飞上林”。黄莺是候鸟,农历四月才能到黄河中下游。唐代二月的长安不会有黄莺。这个错误产生的原因在于《礼记・月令》“仲春仓庚鸣”的注中误以仓庚作黄莺,钱起因之而误。
从这个例子要注意的是,从诗词中用关键字的方式来搜索史料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种可能错误的情况。因为诗文往往用典故,而这些典故可能是由来已久的错误。若单是望文生义,则最容易出这样的错误。
物候学_《物候学》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闻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
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斯诺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S OF THE FAREAST)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