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介绍,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介绍,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高能磷酸键在催化下转移给ADP生成ATP,自身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后自发转变为丙酮酸。反应不可逆。是糖酵解途径中第二个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ATP的反应。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又一个限速酶。

丙酮酸激酶_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介绍

丙酮酸激酶 pyruvate kinase
缩写式为ATP:丙酮酸-2-O-磷酸转移酶。在糖酵解系统里,它是催化形成第二个ATP反应的酶。EC2.7.1.40。能以磷酸烯醇(phosphoenolpyruv- ate)丙酮酸和ADP生成丙酮酸和ATP·ΔGo1=-7.5kcal。除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外(Mg2+和Mn2+)外,还需要一价金属离子(K+.Rb+,Cs+),在生理上起作用的大概是K+。分子量约25万。是催化ADP为ATP的形成,结果是形成丙酮酸的终产物。
丙酮酸激酶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变为ATP和丙酮酸,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主要限速酶之一,有M型和L型两种同工酶,M型又有M1及M2亚型。M1分布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M2分布于脑及肝脏等组织。L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及红细胞内。心肌细胞坏死后,PK释放入血,PK的测定可用于诊断心肌梗死。

丙酮酸激酶_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正常值

血清(28.3±12.8)U/L(丙酮酸激酶法)。

丙酮酸激酶_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h PK活性开始升高,22~24h PK活性达高峰(为对照值3倍),第2天达峰值(为对照值的4倍);48~72h后逐渐恢复正常。血清PK活性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较高。此外,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PK活性开始升高和恢复正常均较早,因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延展或再梗死的诊断。但有人认为PK不如CK敏感,但是比CK特异,由于升高时间短暂,最好辅之以其他监测指标;也有人认为PK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简便、迅速而可靠的一项指标。
(2)官颈癌、淋巴肉瘤、髓性白血病和霍奇金氏病病人血清PK总活性明显增高。
(3)肌原性疾病(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肌营养不良、肢带型以及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病人,其血清PK活性明显升高,达对照值的1~25倍,阳性率>90%。相反,在神经源性疾病(脊髓性肌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变等)的患者,大多数人的血清PK活性正常。故测定血清PK活性对于区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肌病有一定的价值。
(4)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的患者红细胞中PK总活性显着降低。在其他一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红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无效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先天性发育不全性贫血等,红细胞PK活性可降低至对照值的5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8008.html

更多阅读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心肌、脑组织和平滑肌中。肌酸激酶正常参考值受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而且很多的人会出现肌酸激酶偏高的现象,我们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肌酸激酶偏高的原

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肌酸激酶(CK)增高,为一个化验结果异常,可见于很多疾患,不是个独立疾病。 临床上我们常

高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 肌酸激酶临床意义

什么是肌酸激酶高?高肌酸激酶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一.概述心肌酶谱是临床医生开的最常见的化验单之一。因为心肌酶谱在很多患者血清或某些人的特殊生理状态下都可以升高,其中肌酸激酶升高的概率最高。因此,很多患者因肌酸激酶的升高感到困

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关于周五收到那个病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肌酸激酶升高,症状为有点发烧38摄氏度左右,右下肺少许感染病灶,入院时主管医生考虑横纹肌溶解可能性大,但依据还挺不足的。近年由于一些自然灾害中造成的挤压综合征、人们喜食的小龙虾也有导致横

声明:《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介绍,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为网友给你快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