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个人简介,康熙年间-生平事迹

康熙年间就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统治的时期,共61年。康熙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他在位期间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

康熙年间_康熙年间 -个人简介

康熙帝,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清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


康熙年间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康熙8岁即位,14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

康熙年间_康熙年间 -生平事迹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个人简介,康熙年间-生平事迹


康熙年间史书记载其“天表英俊,岳立声洪” 。据说当他六岁时,与皇二子福全一起向父皇问安。顺治问他们二人,将来想做什么。福全的回答是:“愿为贤王” 。而玄烨却回答道“愿效法父皇” 。顺治深以为异。顺治帝临终时,指定玄烨为皇位继承人。因当时的玄烨年仅8岁,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母亲重病时,康熙“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他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幼年的忧患,激励了康熙奋发学习、自立自强的精神。康熙是个非常喜爱学习之人。康熙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他曾说自己“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 康熙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康熙的身上流淌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康熙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因此,康熙文化思想受到满州、蒙古、汉族儒学和西方等多种文化的影响。

康熙年间_康熙年间 -宽仁之治


康熙年间康熙亲政后,清朝内部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但是,国内形势仍然十分险恶。南方的三藩割据,西北噶尔丹的反叛,台湾郑氏的割据等等,都摆在康熙的面前。深谋远虑的康熙凭着自己超凡的胆略,在良臣的辅佐下,开创了盛世王朝。在治国之本上,康熙选择了儒家思想。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册第80页)。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康熙帝的这一态度为清朝内部持续数十年的文化纷争(也是治国方略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信奉儒家思想的康熙因受祖母的影响,对佛家思想亦有所研究。每当天下发生灾祸,康熙常常视为对当政者的警示。比如康熙十八年发生地震,康熙下诏说:“朕躬不德,政治未协,致兹地震示警”。因此要求臣下自省,廉洁。康熙二十六年,天下大旱。康熙下诏说,这都是由于自己缺少凉德“不能上格天心”而造成的。在政治上,康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表示“天下大权当统于一”(《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清圣祖实录》卷284,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辛亥)。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如剥夺各旗王公干预旗务的权力,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另一方面,康熙将用人之权、奖惩之权亲自控制,不许大臣干预;并设立密奏制度,以广泛体察下情。这种统治方式为被雍正、乾隆二帝继承和发展,并为清朝其他皇帝沿用。康熙帝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着手完善清朝官僚政治制度。有两个现象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康熙九年八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从此内阁作为清朝法定中央政府、作为官僚政治的重要象征,其地位稳定下来并一直存在到清末;二是康熙二十三年开始纂修《大清会典》。这是清代第一部重要的政典。《大清会典》于康熙二十九年完成,共162卷。从此,清朝官僚政治的运行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实现了政治运作的规范化。在用人方面,康熙任人唯贤,任用了一大批敢于直言的清官。康熙在用人方面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比如康熙二十六年,康熙说:“尧舜之世,府修事和,然且兢兢业业,不敢谓己治已安。汉文帝亦古之贤王,贾谊犹指陈得失,直言切谏。今但云主圣臣贤,政治无阙,岂国家果无一事可言耶?” 他要求大臣们尽心职业,视国事如家事。在经济上,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他仁爱的一面。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康熙在诏书上说:“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这些农民成为自耕农。这一政策将直隶、山东、山西、湖广、陕西、甘肃等地废藩田改为民地,自耕农大量出现。其四,改革赋役制度。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以明万历时旧籍为准,着手编纂《赋役全书》,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完成。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删除全书上的田赋尾数,重新编成《简明赋役全书》。为了防止地方官吏的私征滥派和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在催征办法上也不断改变,如从发给花户“由单”到“串票”(二、三、四联等串票),再到“滚单”等。此外,康熙还重视兴修水利,大力修治黄河,终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暂时缓和了黄河中下游和沿淮各地多年水患的威胁,保证了百姓的耕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8432.html

更多阅读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1500

(2009-02-26 10:11:00)转载标签: 宗教天宝夜郎青莲居士李白生平分类: 古风雅韵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后迁居四川.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清圣祖 清圣祖-简介,清圣祖-生平事迹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廖均卿 廖均卿-生平事迹,廖均卿-个人简介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人。廖均卿_廖均卿 -生平事迹明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等。永乐五年,由礼部尚书赵引均卿入京选择陵址。时经两年,终于择取北京西郊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刘宇一 刘宇一-人物简介,刘宇一-生平事迹

刘宇一,1940年生,河北吴桥人,油画家。现旅居香港,为桂林画院画师、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香港宇一画院院长,曾为200多位中国政要及各界名人画像。其巨作深受国际艺术市场瞩目,二十世纪末连续四次创华人画家作品最高价位纪录。刘宇一_刘宇

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赵群学 赵群学-人物简介,赵群学-生平事迹

赵群学,女,贵州人,1940年生,是很多年前“特异功能”十分猖獗的一个时期特异功能大师的代表人物。实际上赵群学只是个目不识丁的贵州山村妇女,而且还曾因为诈骗被劳教过,但是她却成了李连杰的干妈,因此赵群学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赵群

声明:《李白生平事迹简介 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个人简介,康熙年间-生平事迹》为网友暮色里的白雪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