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名词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同于量子霍尔效应,它不依赖于强磁场而由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产生。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2013年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_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名词解释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于1980年被德国科学家发现,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它的

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

然而,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相当于外加10个计算机大的磁铁,这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_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重要性

1、由于它们体现了二维电子系统在低温强磁场的极端条件下的奇妙量子行为;

2、这些效应可能在未来电子器件中发挥特殊的作用,可用于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_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科研历史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理论计算得到的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的能带结构和相应的霍尔电导。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多年来该领域的一个非常困难的重大挑战,它与已知的量子霍尔效应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本质,是一种全新的量子效应;同时它的实现也更加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

1988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能找到能实现这一特殊量子效应的材料体系和具体物理途径。

2010年,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戴希带领的团队与张首晟教授等合作,从理论与材料设计上取得了突破,他们提出Cr或Fe磁性离子掺杂的Bi2Te3、Bi2Se3、Sb2Te3族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特殊的V.Vleck铁磁交换机制,能形成稳定的铁磁绝缘体,是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Science,329, 61(2010)]。他们的计算表明,这种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在一定的厚度和磁交换强度下,即处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态。该理论与材料设计的突破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兴趣,许多世界顶级实验室都争相投入到这场竞争中来,沿着这个思路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_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研究过程


测量到的霍尔电阻

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0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组成功地预言了二维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并于2008年指出了在

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新方向。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这个方案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德国、美国、日本等有多个世界一流的研究组沿着这个思路在实验上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介绍

薛其坤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意义

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理论计算得到霍尔电导

在美国物理学家霍尔1880年发现反常霍尔效应133年后,终于实现了反常霍尔效应的量子化的观察,这一发现是相

关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由于人们有可能利用量子霍尔效应发展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这将克服电脑的发热和能量耗散问题,从而有可能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然而,普通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用到非常强的磁场,因此应用起来将非常昂贵和困难。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好处在于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进程。

美国科学家霍尔分别于1879年和1880年发现霍尔效应和反常霍尔效应。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美国科学家崔琦和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两项成果分别于1985年和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突破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中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中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物理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_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国际同行评价


研究团队成员

实验结果公布后,薛其坤曾应邀去日本作学术报告。作为在世界上和中国科学家研究水平最相近的“老对手”,日本科学家给他发来了邮件,称赞“这是我在过去十年里听到的最好的学术报告,我们真没有想到你们最终发现了这一美妙现象”,“这非常非常令人激动”。

另一位美国知名物理学家也向课题组发来邮件,“看到你们的结果,我真感觉有些嫉妒。但回过头想起来,这个工作巨大的难度也确实让我们叹为观止”。

美国《科学》杂志的匿名评审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篇文章结束了对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年的探寻,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我祝贺文章作者们在拓扑绝缘体研究中作出的重大突破。”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评价其为“诺贝尔奖级的发现”。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名词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8452.html

更多阅读

“白毛将军”霍尔瓦特真是白胡子老头吗? 梦到白胡子老头

《悬崖》热播,《霍尔瓦特大街》还没有出版,精确地说——是全勇先还没有写完的小说,就被许多热心读者搜索。霍尔瓦特在中国的历史书里,被一笔带过。曾经叱咤风云的霍尔瓦特,就像霍尔瓦特大街一样,让人弄不清楚。哈尔滨香坊区有霍尔瓦特庄园

霍尔元件的常见问题 线性霍尔元件

1、霍尔集成电路的正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霍尔电路的型号标志面规定为正面。2、磁场的正负是如何规定的? 答:磁铁S极靠近电路正面规定为B>0,N极靠近电路正面为B<0.3、霍尔电路作用区深度指的是什么? 答:作用区深度AAD是指霍尔电路(或传感器)

雷尼尔效应 雷尼尔效应图片

雷尼尔效应来源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一次风波。因为在华盛顿大学教书可以享受到这些湖光山色,所以很多教授们愿意牺牲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他们的这种偏好,被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们戏称为“雷尼尔效应”。 现代企业中是指以亲

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冷艳之美 霍尔金娜现状

组图:奥运历史上10大金牌美女 完美与力量的极致CCTV.com2008年07月18日11:29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人民网斯维特拉娜·霍尔金娜——冷艳之美  美丽指数:★★★★★  实力指数:★★★★★  国籍:俄罗斯

丁达尔效应和耶稣光、圣光 丁达尔效应ps滤镜

  上一篇: 最新发现努尔哈赤滴酒不沾的奥秘  下一篇: 从2012路透社年度图片中挑几张片子  我和摄影 丁达尔效应和耶稣光、圣光作者:老邮差 日期:2012-12-03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风光摄影中,当天空出现那种放射状的光芒

声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名词解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网友优越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