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都察院 督察院 督察院-明代都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督察院_督察院 -明代都察院

都察院,也叫最高监察院。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吴王,设立中书省、大都督府及御史台等政府机构。中书省掌政事,大都督府掌军事,御史台掌监察,组织形式与元朝大体相同。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从一品)、御史中丞(正二品)、侍御史(从二品)、治书侍御史(正三品)、殿中侍御史(正五品)、察院监察御史(正七品)等监察官,以及经历、都事、照磨、管勾等事务性官吏。朱元璋对御史台的工作非常重视,他曾对刘基(时为御史中丞,主持台务)等人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卿等当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毋委靡因循以纵奸,毋假公济私以害物。”明洪武初年仍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只是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裁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及殿中侍御史。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对全国的官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调整,在废除中书省不久,将御史台也废去。到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8人,秩正七品;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三五人不等,秩正九品。每遭分铸有两颗印信,上铸“绳愆纠谬”四字,一颗由在道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御史掌管,一颗收藏于内府,有事受命而出,事情完毕就交回来。当时都察院地位不高,所以,秀才李原名、詹徽都能为监察都御史。洪武十六年,升都察院为正三品衙门,改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及经历、都事等官。翌年,又升为正二品,于是与六部品秩相齐,左右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更铸十三道监察御史印文为“某道监察御史印”,其巡按为“巡按某处监察御史印。”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改设都御吏一人,革佥都御史。二年改都察院为御史府,设御史大夫,改十三道为左、右两院,设御史28人。成祖朱棣即位后,恢复洪武旧制,仍设都察院。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八年迁都北京后,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 437年),弃交趾而罢去该道,始定为十三道监察御史。

明朝十三道监察御史除监察十三省百司官邪之外,还协管两京(北京、南京)、直隶衙门,其中主管部门都察院也在十三道监察御史管辖内。这十三道是:浙江道、江西道、四川道、陕西道、云南道、河南道、广西道、福建道、广东道、山西道、山东道、湖广道、贵州道。

明代监察御史既监临本监察区的卫所,又监察中央直属机关,而且固定其具体单位,这是明朝皇帝的创举。先前,自秦汉以来,监察御史有权弹劾上至执宰、下至郎官的官邪,但权责不具体。迨明代,则把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百司的制约权力落到具体部门,落到实处,从而增强了监察御史的责任心,大大有利于皇权的巩固,其用心之良苦可谓无以复加了。

都御史为都察院的长官,相当于汉、唐的御史大夫,副都御史则相当于御史中丞,佥都御史则与侍御史仿佛,三者都是主领或分领院务的长官。监察御史则为都察院直接行使监察权的骨干专职官吏。既受都察院的管辖,又可以不受都察院的统制而独立行事,有事可单独进奏天子。至于派遣充任巡按者,则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都御史的职权总的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具体可分:“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记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以上三项为纠弹权。“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此为监试权;“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此为司法权;“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此为临时派遣;“都御史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方加赞理或参赞,所辖多、事重者加总督。他如整饬、抚治、巡治、总理等项,皆因事特设。”

都御史既为都察院之长官,对监察御史负有领导和考核之权责。

监察御史的职权。总的是“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由于监察御史身兼两京直属机关和本监察区的察纠工作,因此有“在内”、“在外”的两个职权范围。在内:监察御史对协管的两京直隶衙门,有权查究其文卷;巡察各营奸弊,“凡有私役卖放,及不行如法操练等项,指实劾奏”;巡视光禄寺、仓房、内库;巡视皇城、王城,凡事有奸弊,听其依法受理送问;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凡御史监试,如有兄弟子侄应举者,回避”。轮值登闻鼓。“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冤枉等事,钦定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旨拿回”;朝会纠仪。“凡大朝会行礼,若有失仪,听纠仪御史举劾;祭祀监礼等”。在外职权有: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清军,往各处清理军役,每年八月末仍具请解过军数,回京具奏。“敢有枉道回家,及年限未满,捏造册籍回京,本院严加考察,奏请黜退”;提督学校;巡盐,“兼理盐法,巡视禁约,巡捕禁革私盐,催督盐课”;巡漕、巡关,如守备等官有疲软疾弱不堪任事之人,指实具奏替换;监军,“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其事专监察”,等。以后在机构设置上,无大变化。

明代南京都察院 督察院 督察院-明代都察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8605.html

更多阅读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2 明孝宗是好皇帝吗

【明】明武宗 敕撰【明】刘健谢迁 首修【明】李东阳焦芳 续修●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十弘治元年闰正月丙寅朔上御奉天殿文武百官公服朝参朔望御殿自此始○巡抚顺天等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韶言畿内之民徭役繁重而大兴宛平昌平漷县尤

清朝官员的官职表及服饰 清朝官员品级服饰

清代官员的着装清朝官员的官职表清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

明、清時期的都察院、監察禦史和六科給事中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明初因唐、宋之制,置禦史臺,設左、右禦史大夫,官階提升到從一品,以鄧愈、湯和任之。禦史中丞,正二品,以劉基、章溢任之。從這個安排來看,朱元璋對監察工作是格外認真、重視的。洪武中期,廢禦史臺,改置都察院。此後,都察院成為明朝最高國家司法

苏志皋----苏姓历史名人527 苏志平

苏志皋(1488年-?),进士、湖广浏阳知县、调江西贤知县、升刑部主事、员外郎、兼直隶庐凤兵备佥事、宣府右参议、陕西潼关兵备副使,谪河州知州,升泾汾兵备佥事、雁门等关兵备副使、陕西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左而政使、都

古代官员等级 古代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古代官员等级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3]文官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

声明:《明代南京都察院 督察院 督察院-明代都察院》为网友花开花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