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芗城区 芗城区-行政区划,芗城区-历史沿革

芗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北纬24°29′14"~24°42′41",东经117°29′3"--117°43′1",九龙江下游漳州平原地带。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系博平岭东翼余脉,属侏罗系南园组火山岩组成的山地丘陵。最高峰天宝山的三尖峰,海拔高度928.8米,与五凤(峰)山(775米)、金沙大岭(574.6米)连绵形成天然屏障。东南地势平坦。九龙江西溪与北溪夹峙区境而过,形成冲积平原。区境南北长25.l公里,东西宽23.4公里。土地总面积264.5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0.33平方公里,占19.02%;丘陵125.76平方公里,占47.53%;平地84.59平方公里,占31.97%;低洼地3.91平方公里,占1.48%。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行政区划


芗城区芗城区地处福建省南部九龙江西溪、北溪夹峙的漳州平原。距厦门50公里,离省会福州320公里。1995年芗城区四至为:东南与龙海市相联,西和南靖县接壤,东北同长泰县隔九龙江北溪相望,北及华安县毗邻。区境极东是浦南镇龙兴村,极西为天宝镇的岭关,极南是芝山镇诗墩村,极北为浦林金沙岭。东西长23.4公里,南北宽25.1公里,总面积264.5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1.44平方公里,人口43.6万人。辖四个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管委会。即天宝镇、浦南镇、石亭镇、芝山镇;新桥街道办事处、西桥街道办事处、南坑街道办事处、巷口街道办事处、通北街道办事处、东铺头街道办事处和金峰开发区管委会。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历史沿革


芗城区自梁大同六年(540年)置龙溪县,始有龙溪县城关。龙溪县唐开元二十年(732年)以前隶属泉州(治在福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隶属福建经略使泉州(治在今泉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由泉州割属漳州。此后,隶属不变。唐贞元二年(786年)州治迁入,龙溪县城关遂得名漳州。沿至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置漳州市。以后,境域逐渐扩大。至1960年8月15日,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龙溪县撤销。1985年9月21日,漳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漳州市辖地改置为芗城区,因九龙江西溪境内段别称芗江而得名。

芗城自唐贞元二年(786年)始为历朝漳州附郭,州、府的所在地。民国初为路、道驻地。民国7年(1918年),为闽南护法区首府所在地。民国15年为漳州政治监察署驻地。民国21年4月,为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所在地。民国22年,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龙汀省治。民国23年,为第六、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地。芗城一直是龙溪县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龙溪地区专员公署、漳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闽南“金三角”厦漳泉对外经济开放区中心城市之一。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气候特征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芗城区 芗城区-行政区划,芗城区-历史沿革

区内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夏多偏南风,秋冬多偏北风。由于地形影响,市区 全年盛行东南偏东风,多年平均年风速1.7米/秒。大风日数6.8天。年平均气温21.1℃。全年日照2060小时。无霜期为330天~319天。全年雨量1450毫米~1612毫米左右。平均相对湿度 79%。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水利资源


芗城区区境河道纵横,池塘密布,水源丰富。主要水系有流经区境的九龙江西溪和北溪。西溪 区间溪长22.7公里,北溪区间溪长19.1公里。有流经五凤、过塘入宝新渠道的畸下溪。有市区环城河、诗浦人造河、塘头河、鳌浦大湖、墨溪大湖等。还有大小池塘、井、渠遍布郊区。水资源年平均可达121.3亿立方米,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土壤资源主要是水稻土、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冲积土4大土类、13个亚类,土壤肥 力属中等水平。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动植物资源

由于气候适宜,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存有南亚热带雨林、亚热带针叶林、落叶阔 叶林、亚热带灌丛、亚热带草丛、竹林和沼泽水生植物等7个基本类型。苔藓植物51科81种,藻类植物14科20属23种。裸子植物5科5属12种,被子植物104科311属45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7目19科31种;飞禽类有11目31科67种。水生动物中鱼类15科44属47种;两栖类有13种;爬行类9科28种。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矿产资源

矿藏有建筑用花岗岩、砖瓦粘土、高岭土、河沙、泥煤、耐火粘土等。还有丰富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别是地下热水分布城乡,资源储存量达 15063×1515千卡,相当于 21518.39万吨标准煤。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农业经济


芗城区芗城区的农业,主要是以稻麦为主。唐以前为粗放型农业。春秋时期,吴越和中原文化已传入漳城,开始推行牛耕技术、养蚕、织布。唐代已开始实行早晚稻连作栽培,粮食已可一年二熟,并且有甘蔗、紫芋经济作物,还栽种荔枝、龙眼、柑桔、黄橙、粉芭蕉,培植各种花卉。至宋朝已经开始提倡精耕细作,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水车、戽斗、犁耙等,适水宜肥,强调冬耕。明代,注意改良土壤,“郭外之田,亩数石,则粪之,其山陬地寒,各聚草履以泥,状如墩,以火焚之”,并注意使用绿肥。开始引进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甘薯、烟叶,引入新稻种,种植茶叶;并有淡水养殖。清初,战争和迁界之后,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以后清廷采取了很多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有了
芗城区一定的提高。由于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水果极负盛名,荔枝、芦柑、柚子、香蕉已成为名果。饲养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饲养斗鸡相当普遍,引进番鸭、吐绶鸡新品种。民国时期,由于战争频仍,农业近乎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力获得解放。初期,粮食作物、水果、花卉、淡水养殖、畜牧饲养、农副业加工都得到全面发展,农业结构协调,加上大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相当繁荣。农业产值1951年比1949年增长23.02%,年递增7.2%。1958年后,由于“左”的错误,实行了所谓以粮为纲、“大跃进”的方针和路线,农业经济以水稻、花生种植为主,不允许栽种其他作物和饲养家禽,大砍“资本主义尾巴”,极大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只抓单一粮食生产,不允许家庭副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存在,生产秩序混乱,多种经营被抑制。到1976年,农业产值年均递减1.8%。1980年―1982年,全市(区)基本实行大包干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力获得第二次解放。1985年―1995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区委、区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确定果、菜、牧、水产、食用菌、花卉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建立立体种养基地,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至1995年农业总产值达4.9亿元(当年价),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388.5元,一个郊区型农业经济新格局初步确立起来。

漳州芗城区_芗城区 -工业经济


芗城区漳州城的工业是从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业作坊发展起来的。五代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进入漳州,也带来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除制造简单的农具以外,还可织苎布。宋代手工业蓬勃发展,苎布生产相当普遍,同时也开始织棉布,酿酒、陶瓷、冶金也有了相当的规模。元代经济停滞。明朝中叶,漳州城的手工业相当繁荣,特别是月港的兴起沟通了海内外贸易,促进境内手工业的迅速发展。纺织品有葛布、蕉布,尤其是漳绒、漳纱、漳缎、刺绣最为出名,有相当部分销往国外。制糖业已发展到可制白砂糖和冰糖,造船、冶矿、陶瓷、雕刻有相当水平,八宝丹(片仔癀)、神曲茶饼等中成药也已经相继问世。这个时期,“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9046.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芗城区 芗城区-行政区划,芗城区-历史沿革》为网友看谁笑到最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