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个人经历 陆蠡 陆蠡-简介,陆蠡-人生经历

陆蠡(lǐ)(1908一1942),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文如其人的作家。着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囚绿记》已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以及粤教版选修4第5课,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及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等,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1942年仅34岁的陆蠡死于日寇酷刑之下,在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陆蠡_陆蠡 -简介


陆蠡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 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陆蠡_陆蠡 -人生经历

早期经历

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

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陆蠡散文集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

陆蠡个人经历 陆蠡 陆蠡-简介,陆蠡-人生经历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

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1年秋,陆蠡与发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1935年,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 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 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

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借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后期生活

寂寞感在陆蠡的许多散文中都可以找到,越到后期,寂寞的氛围越浓厚。这种寂寞的来源可能有两个:

第一就是陆蠡自身内向的性格。即使与朋友们在一起,也显出一种寡言少语、不愿出头露面的特性。因为喜欢沉默,所以与他人的交流就不充分,而容易沉入自己的内心,耽于自己孤独的幻想,这种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体验,就是一种寂寞感。

第二是陆蠡短暂一生中的人生辛酸的命运遭际。如《寂寞》一文中感叹:“世上,尽有的是行人,同路的却这般稀少!”于是,他“如同欢迎一个老友”“开始和寂寞相习了。” 当一个人坠入寂寞的时候,他便开始了回忆。

陆蠡是一个矛盾的人,他的外表刘西渭说是“不仅貌不出众,身体瘦小,而且右眼失明”,但是他却敢于在生死的考验面前毫不畏惧,慨然赴死,就像他的《秋稼》中所写的阿富一样。这说明他既内向、稳重,又为感情所冲击,左右。所以他在《囚绿记・序》中说:“我羡慕两种人”。一种是情感型,一种是理智型,而他自己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前后都无着落。既想徜徉于幻想世界中,却又忘不掉现实的苦难,正是这种内在的矛盾使得陆蠡在回忆时,散文也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往事回忆,一种悲惨命运的回忆。

坚贞爱国

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抗日战争中,在“孤岛”和沦陷的上海,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贡献。他经历“九一八”、“一二八”,特别是“七七”、“八一三”抗战,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他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祖国和人民所经受的灾难日益深重,陆蠡的爱国救亡意识与日俱增。他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临刑时年仅34岁。

文学历程


《陆蠡研究》书刊

上海沦陷,陆蠡一如既往地编书、印书、售书。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前夕》。作为文生社重要作者、陆蠡的好友靳以,抗战爆发后去重庆,花了3年工夫写成这部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45万言的小说。靳以为了防止敌伪检查扣压,分散投寄,每天只寄三、五封。几个月的工夫,这部篇幅浩繁的书稿被化整为零,源源不绝地递往申城。陆蠡收到后,也采用流水作业,边加工编辑,边发稿付排,变

零为整。最后编定为两册,居然顺利出书。

陆蠡心灵历路的这种嬗变演进,在他的三本散文集中留下了清晰的轨迹。头两本集子创作于抗战之前,多写家乡浙东山水之美和刚强坚韧的乡民受难与不平。

陆蠡以散文集《海星》步入文坛,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中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他的许多作品。

陆蠡精通英、法、日、俄和世界语,先后翻译了马尔丁的《葛莱齐拉》,屠格涅夫的《罗亭》《烟》等着作。他于1933~1936年间写的《海星》,那种绚丽婉约得如散文诗般的文字,更是风靡一时。

1936年7月《海星》、1938年3月《竹刀》、1940年8月《囚绿记》三本散文,分别收在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和第五、第六集中。他还用六角的笔名,发表过天文学的文字。

牺牲事件

1942年3月初,陆蠡和张宛若女士喜结良缘。正值新婚燕尔,新人还沉浸在蜜月的愉悦之中,灾祸突从天降。4月13日,卢家湾捕房查抄文生社,声称要找负责人,并砸开书库大门,劫走存书数万册。当天陆蠡正好外出,得知此事后,友朋家人劝他先躲一躲;但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身为负责人,社里有难不能逃避,理应前去据理抗辩,追回被抢图书,为社里讨个公道。他孤身来到捕房,落入虎口,当即被戴上手铐。第二天,朋友索非等到捕房打探,告知已被移解到四马路市警察局;到了市局,又说那是日本宪兵队要抓的人,早就押送到江湾宪兵司令部了。索非等又通过一个懂日语的熟人,找到宪兵司令部“相当高级的负责人”,那人证实:陆蠡确实关押在这里,因为“他是共产党”。由此看来敌人查封文生社、抓捕陆蠡是蓄谋已久的了。


1942年3月,陆蠡与张宛若女士结婚

又过了些日子,据怀玖介绍,有个陌生人来到陆蠡家,一进门就交还一件陆蠡被捕那天身穿的大衣。那人解释说,他也是被抓进宪兵队的,与陆蠡关在同一牢房,彼此很熟。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明知凶多吉少,人们还是心存侥幸,希冀有一天他会突然归复。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仍然音讯全无。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不由得不相信,陆蠡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因为坚持爱国抗日立场,不屈不挠,被日军刑审数月,虐杀而死。据推算,死期当在被捕后的第四个月,即1942年7月。民政部追认陆蠡为革命烈士,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追思悼念


陆蠡译

陆蠡的死震动大上海。《大公报》、《文艺复兴》等多家报刊开辟纪念专号,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00103/179104.html

更多阅读

陆游简介及其诗 陆游简介资料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

王晓京 王晓京-个人经历,王晓京-所获荣誉

王晓京(1956年-2015年5月23日),中国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杰出的音乐制作人、经纪人,国内挂牌最早的独立唱片制作及经纪人公司-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当代摇滚乐、流行音乐和新民乐的奠基人之一,是他为崔健做了第一场个

陆龟 陆龟-简介,陆龟-形态

陆龟(tortoise)属龟科(Testudinidae)陆栖爬虫类,现存40馀种中大多仅分布於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在英国tortoise一词泛指所有的非海栖种类。陆龟,顾名思义,就是指生活在陆地上的龟。陆龟的外形一般都是高拱的背壳,干燥的皮肤,前腿粗大而钝圆

庞玉良 庞玉良-个人经历,庞玉良-收购德国机场

庞玉良,男,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198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在北京饭店、北京新世界宾馆、华润饭店工作,后进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从事货运业务。1995年在北京创办北京林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目前在迪拜、香港、莫斯科、美国等

马咏梅 马咏梅-个人经历,马咏梅-个人观点

马咏梅,2002年参加首届环球小姐中国区预选赛获得全国第四名; 2003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32届世界洲际小姐总决赛并获得季军;2004年6月被WBO(世界选美组织)任命为中国国际执行理事,一直致力于中国选美事业的发展,并成功将“全

声明:《陆蠡个人经历 陆蠡 陆蠡-简介,陆蠡-人生经历》为网友不在作践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