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6月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先后出现了六次较大的运动,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
旧民主主义革命_旧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三原》
《三原》的主要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这三篇文章的中心课题,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直之世”的理想社会,即“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地上天国。
洪秀全在《三原》里,巧妙地运用宗教语言,通过对正与邪的对立、公与私的对立、神与妖的对立这三对矛盾的阐发,把建立“公平正直之世”的地上天国的前提、憧憬蓝图、以及战斗目标和手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反清革命思想理论。它集中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摆脱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愿望,代表了他们对于理想太平之世的向往和追求。
当然,《三原》所具有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真理性,还是朴素的,并具有局限性。它的局限性概而言之,主要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它的封建性。在《三原》中,洪秀全宣传了封建主义的“天命观”,说什么:“贫富天排定”、“富贵在天生死命”,“知命安贫意气扬”,提倡“恕,道以及“非礼四勿”等封建礼仪道德,还受“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思想影响,将黄巢、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领袖置于不正之列。这说明,洪秀全长期受儒家思想教育,虽然产生了革命思想,但还没有与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其二是它的宗教迷信。《三原》反对崇拜邪神,尊崇皇上帝,企图以一神教取代多神教,从根本上说,并未摆脱宗教迷信的羁绊。但是,任何宗教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反映,它不可能正确地科学地解释社会矛盾,不可能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因而,以宗教意识为动力和精神支柱的理论,也不可能为农民革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总之,《三原》在思想理论上,既有革命性,也有局限性,这是农民阶级的阶级特点决定的。在当时来说,革命性还是主要的。
洋务运动――“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说,扰是“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个字“中体西用”,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师夷制夷”、“中体西用”,也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处理中西民族国家关系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师夷制夷,可以说就是李鸿章所说的“办洋务制洋兵。”师夷制夷,当然不是洋务派的作品,林则徐、魏源早已提出来了。但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而且自始至终奉行不悖,把它作为开展洋务运动的第一个指导思想。左宗棠在其《海国图志序》中说:”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执以制之也”。”左宗棠在这里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洋务事业是林、魏思想的继承与实践。左宗棠在其他地方还不止一次地提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在《艺学说贴》中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诸邦以机器轮船横行梅上,英‘、法、俄、德又各似船炮互相矜跃,日竟其鲸吞蚕食之谋,乘虚蹈瑕无所不至、此时而含自强之策,又非师远人之长技还以治之不可”。“左宗棠在《复陈福建轮船局务不可停止折》中说,“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1809一1874)。他于1861年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