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嘉平 吕嘉 吕嘉-个人经历,吕嘉-个人成绩

吕嘉,1964年出生于上海,1980年进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83年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师从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女士。1989年,吕嘉前往德国柏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师从著名指挥、教授汉斯・马丁拉本斯坦及罗伯特奥尔夫。目前,吕嘉是瑞典诺尔雪平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及意大利罗马室内乐团的总监。同时又是英国曼彻斯特・哈雷交响乐团及英国伯尔茅斯交响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

吕嘉_吕嘉 -个人经历

他的“南天门”不是靠碰大运撞开的。他也不是音乐神童,这个“小上海”12岁才有机会跟在部队文工团工作的爸爸妈妈学钢琴、学视唱练耳。他却叩开了西方歌剧之乡意大利和交响乐之乡欧洲诸多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之门,被聘为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功成名就后的大师吕嘉与卡拉扬、小泽征尔相比,似乎过于斯文了―――语不夸张、貌不惊人,有着最典型的中国式的小平头和最朴素的中国式平和的脸蛋和表情。我是在今年初,上海静安希尔顿21层一个向南的套房,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世界著名指挥家吕嘉,他在盛况空前的“2006上海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中担任指挥。

苦其心志:在地铁车站度过5个不眠之夜

没什么客套也没什么障碍,笔者对吕嘉的“轨迹”、“印痕”相关的一系列数字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15岁,吕嘉面临了一次最初的人生选择,虽然数学、物理都是年级的第一名,但对音乐的偏爱还是让他如愿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18岁,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唯一的本科生,并且荣幸地在严师郑小瑛的麾下学习执棒。酷爱文学,嗜好体育,参加过两次北京马拉松赛,充沛的体能和智能储备为他以后的指挥“营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岁,吕嘉顺利毕业,兼任中央广播乐团、民族乐团和青年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借此机会他积累了初期宝贵的工作经验。

数字25,成了吕嘉人生履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吕嘉放弃了在北京安逸舒适的生活,怀揣300美元,只身赴欧洲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德国柏林艺术学院开始艰辛的留学生涯。期间,因为初来乍到,手头拮据,住宿一时难以着落,不得已在地铁车站度过了5个不眠之夜;之后,又在学生宿舍冰冷的地下室仓库熬过了两个月;由于自费生没有奖学金,为生存计,他只能每天中午12点至晚上12点在华人餐馆打工,尔后,再读谱到凌晨;稍事休整,上午8点再到学校上课。

如此炼狱般的历练,吕嘉不觉得苦,他说“我来这儿就是‘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一有空,就去看西柏林爱乐乐团和德意志歌剧院的排练,这是最好的学习。”因此,柏林的这一段苦行僧般的经历,对吕嘉来说,既极其艰难又极其珍贵。

吕嘉_吕嘉 -个人成绩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玛利亚.卡拉丝国际歌唱比赛”在威尔第的家乡帕尔马市开幕,吕嘉应邀指挥意大利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参加了所有6场决赛的演出,该比赛由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实况转播。极为挑剔的帕尔马观众对吕嘉的指挥以及他与歌唱家的默契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意大利国家广电部给吕嘉写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德意志南方报》评论:“他指挥的音乐如此完美、对勃拉姆斯的音乐理解得如此透彻和具有说服力。乐队在这位年轻大师的带领下散发着如诗一般的细腻和意境,这使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指挥家之一”;意大利《共和国报》评论:“虽然我们对吕嘉的名声早已耳闻,但是他对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歌词、舞台、特别是对于声乐的引导和精确理解、以及让人陶醉的音乐美,仍让我们感到十分吃惊……”

吕嘉_吕嘉 -个人特点

在歌剧和交响乐两方面都有着独到天分的吕嘉指挥风格热情而流畅、细腻而奔放,涉猎曲目和剧目广泛。他在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以及亚洲等地指挥过700多场音乐会和歌剧,是第一位在歌剧的故乡意大利出任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的亚洲指挥家,第一位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并率该团赴欧洲巡演的中国指挥家,也是第一位录制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的中国指挥家。

吕嘉_吕嘉 -数字吕嘉


吕嘉

屈指算来,吕嘉1991年上任至今,每年排演三四部歌剧,每年演出100场音乐会。累积叠加,已远远超过1000多场次的演出了。对于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吕嘉认为,成熟的音乐家是需要大量实践的,数量和质量有时是分开的有时是成正比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践多了,眼界就会更开阔,理解也会深一层;艺术水准的提高需要悟性,不断地由数量的累积到质量的提升,才能永远地往上走。

现在的吕嘉,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旅人”,永无止境地在音乐的旅途上前行。能容纳1.5万人的罗马古斗兽场维罗那歌剧院、罗马室内乐团和西班牙特内里夫交响乐团“三驾马车”音乐总监,是他目前的使命与职责,从选拔演员、季度规划、曲目安排到行政保障等等均须一一过问,碰到意外的麻烦,还要善于用智慧“摆平”。

如今的吕嘉,拥有着西洋歌剧和交响音乐的宽广曲目,从德奥古典音乐到晚期的浪漫派作品,法国印象派作品和浪漫歌剧,俄罗斯、中欧、北欧浪漫派音乐,意大利古典及浪漫歌剧,直至20世纪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数字”吕嘉,用他的勤奋和智慧,创造着一组组闪光的令人瞠目的“数字”;这“数字”的连缀构成了他奋搏前行的一串串清晰坚实的脚印。吕嘉今年才42岁,来日方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搭建2006中意文化年彩桥的“红娘”,作为3月鹭岛厦门音乐节的“阳春”使者,作为有史以来华人音乐家最壮观的集聚―――上海国际节日乐团的特邀“主持”,指挥家吕嘉的魔棒会使一切都变得更红火,更清新,更出彩。

吕嘉_吕嘉 -人物轶事

2000年10月,世界著名“玛利亚.卡拉丝国际歌唱比赛”在威尔第的家乡帕尔马市开幕,吕嘉应邀指挥意大利国家广播交响乐团参加了所有6场决赛的演出,该比赛由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实况转播。极为挑剔的帕尔马观众对吕嘉的指挥以及他与歌唱家的默契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意大利国家广电部给吕嘉写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德意志南方报》评论:“他指挥的音乐如此完美、对勃拉姆斯的音乐理解得如此透彻和具有说服力。乐队在这位年轻大师的带领下散发着如诗一般的细腻和意境,这使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指挥家之一”;意大利《共和国报》评论:“虽然我们对吕嘉的名声早已耳闻,但是他对意大利歌剧的传统、歌词、舞台、特别是对于声乐的引导和精确理解、以及让人陶醉的音乐美,仍让我们感到十分吃惊……”

“班门弄斧”:在意大利出任歌剧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

接下来的岁月,印证了一句中国古话“苍天不负有心人”!就在吕嘉到德国9个月以后,他偶然在餐馆的一张过期报纸上看到意大利特兰多市举行国际指挥大赛的消息,遂报名联系,被告知是30名正式选手和12名备选中最末一名候补选手。

然而,事情的走向有时恰恰与人们的预料大相径庭,经过转机、转车一路周旋、颠簸,和紧接着的一轮又一轮的“较真”比试、攻关夺隘,吕嘉坦然面对,放手一搏,一举夺得“安东尼奥・佩德罗帝国际指挥大奖赛”的第一名和评委特别奖。真可谓天地翻复、乾坤倒转,历经劫波,苦尽甘来!穷书生吕嘉“一不留神”抱了个金娃娃!这给他以后的拓展打下了根基,也为而后的辉煌留下了伏笔。

翌年,当时的评委主席、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院长看到吕嘉在欧洲各国的演出进步飞快,他自己又兼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剧院院长,遂先后邀请吕嘉担任特里埃斯特市歌剧院和佛罗伦萨市交响乐团的指挥和音乐总监,从而使“小不点”吕嘉一跃成为亚洲人中在世界歌剧之乡―――意大利出任歌剧院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的第一人!

吕嘉平 吕嘉 吕嘉-个人经历,吕嘉-个人成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79801.html

更多阅读

乐嘉个人资料,乐嘉老婆李雪资料 乐嘉老婆李雪照片资料

乐嘉个人资料简介:  外文名: Tim Le,乐嘉未婚。  出生日期: 1975年5月  职业: 演讲者、培训者  主要成就: FPA性格色彩创始人  主要成就: 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  代表作品: 色眼识人、让你的爱非诚勿扰、人之初,性本

邓爱嘉 邓爱嘉-个人简介,邓爱嘉-个人经历

邓爱嘉 Victoria Tang,中国新一代名媛,ISSA时尚品牌亚洲大使。王辞茵_邓爱嘉 -个人简介邓爱嘉邓爱嘉(Victoria),生于1987年,曾於日本东京国际学校就读,现于英国读大学 爱嘉是从事服装工作,对潮流了如指掌,但从来不追求品牌,在搭配方面也有

希崎洁西嘉 希崎洁西嘉-人物经历,希崎洁西嘉-推出作品

希崎杰西卡(日语:希崎ジェシカ、きざき じぇしか,英语:Kizaki Jessica),1989年6月10日出身于日本东京都,日本混血AV女优(有1/4血统为意大利人)。希崎ジェシカ_希崎洁西嘉 -人物经历希崎洁西嘉希崎洁西嘉初出道于水著杂志《Bejean》2008年8

杨嘉玲 杨嘉玲-经历简述,杨嘉玲-参演电影

杨嘉玲,香港演员,曾于90年代末主演过多部限制级影片,如《爱在娱乐圈的日子》、《伟哥的故事》、《玉蒲团III官人我要》等。杨嘉玲_杨嘉玲 -经历简述1996年,王晶一部《玉蒲团之玉女心经》捧红了舒淇等三级明星,于是钟真、杨嘉玲等纷纷效

声明:《吕嘉平 吕嘉 吕嘉-个人经历,吕嘉-个人成绩》为网友起步向前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