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79960.html

更多阅读

驻村工作纪律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律

地区质监局驻拥巴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纪律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国务

浅析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

浅析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内容提要: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组织农民,使农民掌握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建设新的生活,是每一个关注中国农民问题的人应当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 思想政治 必修二 第七课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三十中学任艳萍【课标要求】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能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中国当前民族关系问题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摘要】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凸显,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民族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研究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对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重要的

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自治不能背离直接民主

 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它无须去倒逼高层民主,也无须在国家民主层面上为代议民主提供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仝志辉  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经验而存在的村民自治,伴

声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发展》为网友初三拼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