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形式,奥林匹克精神-具体实例

奥林匹克精神即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为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奥运会是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奥林匹克精神_奥林匹克精神 -活动形式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所有能使人变得更好的原则,都包容它明亮的光环里。

奥林匹克精神的初级活动形式是奥林匹克运动,它是永恒的。它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包括一切运动和竞技项目,旨在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宗旨、骑士精神、理想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人们将它视为生活的原则,并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有的体育活动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运动是对大众而言的,它的目标不是让少数人去挑选金牌,而是为所有的人提供机会,让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们都去进行体育锻炼。它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种活动形式。

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保证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现,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分割。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通常它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

“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格言最早是美国一位主教提出来的。1908年伦敦举行第


奥林匹克精神

4届奥运会时,顾拜旦引用了这句话。后来,顾拜旦在1936年奥运会演讲时也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这一原则已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广大群众所广泛接受。竞争原则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在竞争中,勇于向世界强手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公正原则是参与奥林匹克竞争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精神蕴含了公正、平等、正义的内容,承认一切符合公正原则的优胜,唾弃和否定一切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公正原则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了极大魅力。友谊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上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友谊,进而达到世界的团结、和平、进步的目的。奋斗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奋斗精神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的重要品质,是人类最伟大、最可称颂的内在力量。赛场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一个缩影。奥林匹克精神要求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体育运动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萨马兰奇主席说奥林匹克运动就是文化加体育。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人类的各项竞技运动成绩和运动记录,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部分社会文化的积累、更新和创造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起了重要作用,众多凝聚着人类智慧和体能的历史记载,多半是经过奥运会确立的。奥林匹克运动属于全人类,只有真正了解奥林匹克精神,人类才能真正拥有它。

奥林匹克精神_奥林匹克精神 -具体实例


参与奥运会的人们

这里举两个实例就可以说明奥林匹克精神超越性的具体体现。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的惊人表现,使全世界的人们为之一振。但是由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局限性,杰西・欧文斯无论是在比赛期间还是在他回到祖国以后,其境遇的糟糕远远超出今天善良人们的想象。但是,44年后的1980年他被欧洲、美国的记者们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并且为了纪念黑人杰西・欧文斯对世界体育文化的贡献,美国人以他的名字设立了“杰西・欧文斯奖”,每年评选一次。今天这个奖项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

崇高荣誉;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和1948年伦敦奥运会分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及物质废墟上矗立的人类跨文化丰碑。她们本着奥林匹克追求人类共同文明进步的崇高理想,化干戈为玉帛。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人类共同的邪恶进行鞭笞,对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进行呼唤,疗治人类自我伤残所落下的疮疤,超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桎梏。

2008北京奥运,很好地践行了《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

8月20日晚上,牙买加巨人博尔特以19秒19的惊人成绩,打破已经保持了12年之久的200米世界纪录。鸟巢里飘出的“生日歌”注定是令世人难以忘记的一幕,9万多名现场观众共同为博尔特祝福。世界在见证博尔特冲破12年世界纪录的同时,也见证了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真正践行!

女子赛艇选手、奥运冠军金紫薇,担任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性别平等原则。中国自1974年参加亚运会以来,历届旗手都由男运动员担任,而中国女选手在赛场上斩获无数金牌,于情于理都配得上这样的荣誉。

奥林匹克精神_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

北京奥运会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形式,奥林匹克精神-具体实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不仅有选手们挣金夺银的激动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奥运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丘索维金娜:为儿子而战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这就是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还活跃在比赛场上的原因。不是为了祖国,不是为了荣誉,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在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位伟大母亲让世界为之感动的母爱。这位经历了5届奥运会,以北京奥运会最年长的体操运动员身份出征的德国运动员,完全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医疗费。

为了儿子选择复出


丘索维金娜

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跳马比赛中,33岁的德国选手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是那样引人注目:为血癌儿子而战的她夺得银牌,这个伟大的母亲让人肃然起敬。在苏联解体后,丘索维金娜

除了1992年代表独联体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外,基本上都是代表乌兹别克斯坦比赛,而在参加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她同摔跤运动员克帕诺夫结婚,然后安心相夫教子。但是变故发生在2002年――― 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为了支付高昂的费用,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不停地参加各种体操比赛,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赛场。她说:“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

这位妈妈级选手最终夺得了北京奥运会跳马比赛的银牌。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是否还能看到她的身影,对此丘索维金娜说:“如果观众们还希望看到我的话,我一定会参加伦敦奥运会。”

获得李宁基金会帮助

李宁基金会负责人听说此事后,向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以阿廖沙的白血病康复治疗。由于白血病的治疗费用昂贵,并不富裕的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卖掉了房子和汽车,但高昂的医疗费依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医疗条件一般,而且政府的补贴也不够,2002年底,丘索维金娜与丈夫、孩子一起搬到了德国科隆,阿廖沙也进入科隆大学的医院进行治疗。

伊拉克运动员:穿旧衣服参赛

北京奥运会期间,一组在网上热传的图片让众多网友热泪盈眶。图片上,两位伊拉克的赛艇运动员连比赛服都没有,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在比赛;美丽的女运动员脚上穿的是一双自己从二手市场上淘回来的跑鞋……他们怀着坚强的信念,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奥林匹克的殿堂。

穿旧衣参赛感动网友

2008年8月17日下午,伊拉克赛艇队出现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此时的海德尔・努扎德和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已经用上了中国为他们提供的比赛服和赛艇。就在几天前,他们还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参加比赛。十几天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参加奥运会,直到2008年7月29日,国际奥委会才与伊拉克政府达成协议,允许伊拉克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此次北京奥运会,伊拉克仅有4名运动员,分别参加田径和赛艇比赛。

海德尔・努扎德和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一定会牢记这次北京奥运之旅,因为他们在这里受到了主场般的待遇。在赛艇比赛男子双人双桨复赛中,尽管其他对手早已抵达终点,但来自伊拉克的海德尔和哈姆扎仍然拼命地划动着船桨,在场的数千名观众毫不吝啬地把掌声给了他们。“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我太高兴了,这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要感谢很多人。”海德尔激动地说。由于直到最后一刻才被通知可以参加北京奥运会,海德尔和哈姆扎甚至来不及准备自己的赛艇,于是,北京奥组委特别为他们提供了比赛用的赛艇以及参赛队服。

让网友想起百年中国

“看到他们为参加北京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我想到了100年前中国的体育健儿,那心酸经历让人动容。”网友们纷纷在网上鼓励伊拉克运动员,为他们祈福。“伊拉克运动员好样的,中国人民支持你们”的呼声在网上此起彼伏。

娜塔莉:单腿美人鱼感动北京

来自南非的残疾运动员娜塔莉・杜托伊特,无疑是游泳比赛中最感人的一位运动员。8月20日,在女子10公里游泳比赛中,尽管娜塔莉只有一条腿,但她仍然完成了比赛,并在24名选手中名列第16名。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也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争取前5名的目标,但娜塔莉开心地说:“参加奥运会的梦想终于成真了,我想今天的每一刻都值得纪念。”

单腿游完10公里赛程

2008年8月20日上午,当娜塔莉・杜托伊特带着第16名的成绩从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河道中爬出来的时候,她显然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意。“第16名不算好,我本来有希望进入前5名的。”

1984年,娜塔莉出生在南非,游泳天赋极佳的她走上了劈波斩浪的运动之路,1998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当时才15岁的娜塔莉就进入了800米自由泳的B组决赛。但是这个女孩的游泳冠军梦因2001年2月的一场车祸被改变,她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腿。但娜塔莉却在3个月后重新跳进了水中,她很快就选择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同时也没有放弃和普通人一起比赛。

一年后,娜塔莉就在英联邦运动会上闯进女子800米自由泳决赛,被评为杰出运动员;2007年非洲运动会上,她夺得女子800米自由泳金牌;2008年5月,她在世锦赛上夺得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4名,一举游进北京奥运会。她说,“即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很远”。

勇敢地游玩10公里后,这位24岁的南非女孩娜塔莉成为首个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而2008奶奶是马拉松游泳首次进入奥运会,这项运动的首次奥运之旅因为娜塔莉而显得更有意义。

许多人都不会忘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娜塔莉举着南非国旗,引领着自己祖国的代表团走进运动场,没有人知道她的左腿安的是假肢,她像常人一样笑容满面地步入场内。

罗比娜:冒着生命危险奔跑

2008年8月16日,当裹着头巾、身着运动短袖T恤、运动长裤的阿富汗短跑选手罗比娜・穆基亚尔努力冲过100米跑道的终点时,整个鸟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最后一个冲过终点,但她是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来参赛的,她是临时顶替自己的队友阿哈德娅来参赛的,而阿哈德娅因赛前接到了极端分子的恐吓信而失踪。

冒着生命危险来参赛


罗比娜

虽然罗比娜才19岁,但她已是奥运赛场上的“两朝元老”,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罗比娜与柔道选手弗里巴・拉萨耶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批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对于生命仍受战火威胁,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仍被视为“行为不端”的阿富汗来说,不论结果如何,罗比娜和她的队友能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之后的4年里,罗比娜一边训练,一边还要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我们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专业的塑胶跑道对我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罗比娜说。

对于阿富汗女运动员来说,比艰苦的训练条件更困难的是还得面对落后的观念,因为阿富汗男人还不习惯去崇拜一名女英雄,阿哈德娅不但被恶言冷语包围,甚至还收到过自称来自塔利班武装的死亡通知,最终阿哈德娅不得不以“失踪”的方式放弃比赛。

阿哈德娅的“失踪”并没有让罗比娜畏惧。她说,她拿出每周工作之余的三天时间,在自己家附近找块稍微平坦的水泥地开始恢复训练,虽然这样很容易受伤,但罗比娜说:“这是在阿富汗,我们别无选择。”

为阿富汗妇女“领跑”

对罗比娜来说,回家也许比出国需要更大的勇气。她的教练担心,如果电视画面被某些人看到,她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赛场上十几秒钟的尽情奔跑,她要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可是罗比娜说:“我不在乎,我是为阿富汗妇女的权利和自由而来的。我之所以要跑步,之所以要参加奥运会,就是希望能为阿富汗妇女开辟一条道路。”

中国文化


奥林匹克精神图片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神人以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

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 “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主张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强调统一之中的差异、和谐之中的多样,在寻求一致的同时包容个别。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对世界其它地区弱势文化的强势压迫与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今天,奥林匹克文化更应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

贵生、达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维度。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从这种观念出发,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把对物的追求和占有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相应的体育腐败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都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它对于回答当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许多重大挑战提供了启迪。

奥林匹克精神_奥林匹克精神 -损害奥运精神事迹

昨晨羽毛球女双小组赛最后一轮,上演了两场“不为争胜,只想输球”的奇怪比赛,让中国体育的颜面荡然无存。对这种伤害球迷感情更伤害奥运精神的行为,世界羽联昨晚重拳“打假”,宣布取消包括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在内的8名 “涉假”运动员的参赛资格。据最新消息,中国代表团已经放弃上诉,接受处罚。

两队选手不为争胜只想输

2012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进入小组赛最后一轮。在女双比赛中,被视作是夺冠最大热门的中国一号种子于洋/王晓理,以0:2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吃到一场“意外”的败仗。

让人惊奇的是,比赛一开始,双方就根本毫无真刀真枪较量的意思,而是比谁失误更多。中国想输球是因为不想在淘汰赛让中国队选手“内战”。对韩国队来说,她们也想输掉这场比赛,目的就是让中国选手提前相遇。因此,他们也是一早就打好了输掉比赛的算盘。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丑态百出,要么故意发球下网,要么回球故意出界。

更让球迷感到莫名其妙的是,出现失误的于洋在失误后非但不感到沮丧,反而露出诡异的笑容。除了这场中韩对抗,随后登场的另一对韩国组合河贞恩/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164.html

更多阅读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

华商报专栏-----------俄罗斯滑雪运动员加法罗夫在冬奥会上的运气显然不算太好,比赛开始没有多久,就摔坏了滑雪板。加法 罗夫后来向媒体表示,自己已经打算,走也要走完全程。这个时候,在一旁观战的加拿大教练沃兹沃斯拿着滑雪板冲上

在奥林匹克旗帜下 奥林匹克旗帜的五环

不知不觉,2008年北京奥运就快要落下帷幕了,虽然前阵子就有写点什么东西的想法,不过现在才找到一点空闲,记录自己的感想吧。谈到奥运,可以说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各种媒体上各方面的消息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不过作为开始的话,还是先说说我眼中的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建设离不开奥运精神

  火炬手所承担的就是传递圣火、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与和平信息、点燃人们对奥运会激情的使命。同时,以自己的人生故事为圣火增辉,以高举圣火的形象激励和感动整个世界。作为奥运火炬手,跑的距离虽不长,但我还是做了一些功课

长征精神与企业管理 奥运精神与企业管理

 中国人民期盼已久、吸收全球目光的2008北京奥运会8月8日就要开幕了。从百年期盼、两次申办、七年筹办到北京奥运会如期举办,从雅典圣火传递全球到北京奥运会主会场举行盛大开幕式,从办好奥运到享受奥运……我们感慨万千,感受深刻。

声明:《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活动形式,奥林匹克精神-具体实例》为网友烟为寂寞儿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