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琴:属于自由簧鸣乐器。流传世界各国的一种键盘乐器。键盘排列与钢琴相同,一般有39―61个琴键,音域达3―5个八度。靠空气压力使一组自由簧片振动而产生声音。风源来自一对由双足踏板操纵的鼓动风箱,音质与管风琴相似。键盘上方有变换音色的音栓,可以随时调节音色。
风琴_风琴 -发展史
风琴
1810年,巴黎的乐器师G.J.格勒尼埃制造出最早的簧风琴,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乐器师A.F.德班对乐器本身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音栓,试图使其具有管风琴所具备的表情范围,以获得不同音色的变化,并定名为风琴,此后,在家庭和买不起管风琴的教堂里非常盛行。在欧洲,最复杂的类型的风琴是可用演奏者膝盖控制音量的、带有表情音栓的表情风琴。另一种在19世纪流行的、不同于欧洲的风琴是将风箱的鼓动式改为吸气式,这种类型的风琴称为美国式风琴,实际上从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风琴被更有效果的电动或电子风琴所替代。18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
1897年左右风琴从日本传入中国。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欧洲侨民移居我国的增多,特别是教会学校的兴办,在客观上起了更广泛地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如他们带来了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交活动中的一些音乐小品,也带来一些初级的钢琴作品。1872年基督教传教士狄就烈在上海美华书馆出版《圣诗谱》,载有三百六十多首宗教赞美诗乐谱,并附有乐法启蒙,讲解西洋乐理,使用五线谱记谱,其目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此书所载曲调都是欧洲流行的宗教乐曲。1883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刊印出版《小诗增》,为了更便利于宗教的传播,书中采用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作为练习曲。这些传教士传播西洋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以后,簧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如1911年日本人铃木米次郎编著、辛汉译的《风琴教科书》;1919年索树白编辑的《风琴教科书》,两书论述了风琴的种类、构造、演奏方法,并编有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和应用乐曲,便于学者练习和演奏。1907年有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学堂任音乐教习多年,曾收集京剧曲谱多种,用五线谱记录整理,刊印了《清国俗乐集》一、二集。1915年又有人用简谱记录戏曲和民间器乐曲曲谱,使其适用于风琴弹奏,刊印了《风琴戏曲谱》,其中有《虞舜熏风曲》、《花六板》、《梅花三弄》等民间乐曲和《天水关》、《洪洋洞》、《文昭关》、《三娘教子》、《二进宫》、《空城计》等十余出京剧唱腔选段。五四运动以后还有《粤曲风琴谱》刊印。当时中小学教育中多使用风琴,中上层有产阶级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也用它做为娱乐乐器,所以用风琴弹奏民间乐曲和戏曲唱腔也成为一时的习尚,可见其流传之广。此时在北京建立了几家风琴厂,制作风琴,以供社会上的需要。
风琴_风琴 -发声原理
广义上说,风琴是一个乐器类别,不论什么样的风琴,都有着共同的发声原理。风琴属于管簧乐器,它利用某种动力(有机器的,或人力的等等),使气流吹过制好的各种不同长度的音管,发出乐音。
狭义上说,常见的风琴,那是一种外形类似立式钢琴,通过脚下的大踏板送风,配合双手键盘弹奏的一种乐器。踏板鼓风进入风道,如果不弹奏,则整个风道是密闭的,当手指按下某琴键后,该键对应的音管的管塞打开,气流通过,吹响音管,则发出一个乐音。风琴基本就是这样出声的。
其实这种像是钢琴的风琴已经不多见。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风琴,是手风琴。它的发声原理和上述相同,只不过通过双手拉动风箱供气而已。
风琴_风琴 -分类
管风琴管风琴
风琴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管风琴,它的发声原理也是一样的,但它的结构要远比其它的小风琴复杂得多。再加上它历史悠久,体积庞大,在历史上随宗教普及甚广,所以很有知名度。管风琴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因为体积巨大,其设计和制造需要根据摆放它的建筑因地制宜,因此,管风琴的体积虽然世界之最,但却没有一定之规,没人说得出它到底有多大。因为每一台管风琴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每一台管风琴都是孤品,全世界仅此一件。许多城市有一定水平的音乐厅里都有管风琴,以北京为例,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都有,并且都能很直观地被观众看到。坐在中山音乐堂里,可以看到整个舞台的背景是许多根银色的钢管,这些钢管就是管风琴的音管,高度基本与舞台能高相同,长短粗细不等。而且,观众能看到的这些管,也只是管风琴的一部分,更多的复杂结构藏在舞台的背后。每一台管风琴都是“镶”在建筑里面,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存在的,一旦设计制作完成,就基本不可能移动或改建了。
口风琴
口风琴
它即保持了键盘乐器的特性,又吸取了吹奏乐器的特点,所以说它是一种能吹奏的键盘乐器,口风琴使用比较简单,方便适合学生接受,因此把口风琴引入课堂,为音乐教学丰富内容,调节课堂气氛,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风琴_风琴 -风琴组
风琴组的音色一般都起铺垫作用,使和声丰满。
17HammondOrgan击杆风琴
18PercussiveOrgan打击型风琴
19RockOrgan摇滚风琴
20ChurchOrgan管风琴
21ReedOrgan簧风琴
22Accordion手风琴
23Harmonica口琴
24TangoAccordian探戈手风琴
17号音色干,多用于摇滚音乐。
18号音色较硬。
19号带颤音,也适用于摇滚乐。
20号和声性好,穿透力比较强。高音区适合弹奏旋律、加花。低音区起铺垫作用。
21号比较柔和,和声性也比较强,适于起铺垫作用。
22号常用于稍慢的流行音乐中。儿童音乐也比较常用。
23号常用于稍快的流行音乐中。
24号的音色比22号厚实。从名字可以看出用于探戈风格。
风琴_风琴 -风琴博物馆
风琴全国惟一的风琴博物馆已开始一期建设,预计一期展厅的布置和改建将耗资400多万元。经过澳大利亚管风琴工程师伊恩?威克利和助手们一个多月的努力,产于1909年的大型管风琴“norman(beard”终于落户八卦楼。其高达6米,由1350根音管组成,设有三层键盘和21个音栓。
伊恩?威克利介绍说,这台管风琴是20世纪初世界管风琴制造业的颠峰之作,堪称管风琴家族中的“劳斯莱斯”。这台1909年产于英国的管风琴由当时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管风琴制造厂――NORMAN(BEARD公司制造,由于该公司于1914年被兼并,因此这个品牌的管风琴如今存世的已不多了。更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可这位“老先生”却依然有着让人惊叹的完美音效,声音宏大,音色相当抒情柔美,富有诗意。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所有藏品的主人、国际著名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表示,风琴博物馆首期就将拥有四五十台各类风琴,全部建成后,风琴馆的馆藏量将在100台以上,成为鼓浪屿音乐之旅的又一亮点。
从2005年2月1日起,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部分馆藏品将进行预展;今年内,还有一批电子风琴、数字琴和电影院管风琴等古风琴珍品将运抵八卦楼,如果要完成这个超大规模博物馆的建设,至少需要5年时间。届时,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
风琴_风琴 -风琴大师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古典作曲家之一,又是管风琴演奏家。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其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弥撒曲》等,巴赫的作品对近代西洋音乐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西欧他有"音乐之父"和"不可超越的大师"的荣称。
汉斯?克里斯蒂安?豪
汉斯?克里斯蒂安?豪瑟是享誉德国的著名管风琴家、指挥家、钢琴家、歌剧导演,他连续指挥兼指导德国近20届依斯尼歌剧节,获得成功。从1988年起,他在慕尼黑省音乐学院声乐部任教,1989年起汉斯作为依斯尼歌剧节的艺术总监。2000年的依斯尼歌剧节,有六位来自中国的歌唱家参与了此次盛会。同时献上表演的还有罗马尼亚爱乐乐团和来自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德国的学生和年轻音乐家们。
风琴_风琴 -西贝柳斯纪念碑
在赫尔辛基的每条街上,最使芬兰人引以为自豪的则属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位于海边西
西贝柳斯纪念碑贝柳斯公园中,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的杰作。它的小型复制吕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
芬兰著名作曲家西柳斯(1865-1957)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之一。西贝柳斯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于1899年创作了管弦乐音诗《芬兰颂》。西贝柳斯是芬兰音乐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享有“芬兰音乐之父”的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