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由来,淡水石斑鱼-形态特征

淡水石斑鱼(Cichlaso 138ma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绸科鱼类。1988年引人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望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由来

淡水石斑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88年引入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望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形态特征

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其躯干两侧各有8条黑纹,垂直黑条纹中央有较黑的色素块。胸鳍淡黄色,腹鳍、背鳍、臀鳍皆具有黑色条纹,尾鳍黑色条纹与身体垂直。除黑白条纹外,成鱼体表略带黄色,体色随外界水环境及生殖期间起适应性变化。繁殖时,雄鱼体色较黑,雌鱼体色较淡,并带有黄色,腹鳍胸位,尾鳍圆尾型,具生殖突。幼鱼眼眶为红色,成鱼眼眶为银黄色。鳞片为圆鳞,较大。侧线鳞断续。鳞式为:背鳍(D)XVIII-12,臀鳍(A)VII-10,腹鳍(V)I-5,胸鳍(P)4。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生活习性

淡水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其适温范围在25-30℃间,当水温下降至20℃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以下的地区不太适合养殖此种鱼类。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9℃以上为好。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食性

淡水石斑鱼为偏肉食性,鱼苗阶段,肉食性的特性相当强烈,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相残杀,故养殖时要注意分级分塘管理。繁殖后的小苗要及时拉出,以免被亲鱼吞食。从鱼苗开始驯食,会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可用浮水性鳢科鱼类饲料投喂。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生长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由来,淡水石斑鱼-形态特征
淡水石斑鱼刚孵化的仔鱼全长为0.58-0.6厘米,群集在池底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28℃间,孵化后第6天卵黄囊消失,仔鱼游至中上水层,不再群集在池底,卵黄消失后的鱼苗,可投喂轮虫、枝角类等小型浮游动物,稍大后可投喂水蚯蚓,然后再以团状的鳗饲料驯饵,经过1个月的培育,体长达10厘米左右即可下塘养成。在台湾地区,夏季期间放养体长约10厘米的鱼苗下塘,经过6-8个月的养殖即可达到500克。其最大体重可达1200克。我院名优水产养殖实验基地1999年6月24日引进体长约10厘米鱼苗进行养殖试验,1999年12月24日测定,最大个体为375克,平均体重216克;在生长速度上,雄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雌鱼,在混养方式上,混养量少(20尾/亩)的生长速度显著大于混养量多(150尾/亩);经测定,混养量少的体重平均315克,混养量多的体重平均为175克,相差近1倍。

淡水石斑鱼_淡水石斑鱼 -繁殖

淡水石斑鱼一冬龄就可产卵。产卵习性与罗非鱼一样会在池塘底部挖许多产卵的巢穴。产卵一般在下午,产卵后主要由雌鱼守卫受精卵。雄鱼也会协同守卫,但随着胚胎发育,守卫行为愈来愈弱。卵为椭圆形,卵色呈黄暗绿色,不透明,粘性卵,卵分散排列在池底上,很少有重叠现象。体重140克的雌鱼每次产卵约为3000-4000粒,在水温26-29℃下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出仔鱼

苗种培育


淡水石斑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亦可以用室外水泥池,一般单池面积为50-100m3,水深l-1.5米。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饵料。
鱼苗放养前,应先试水。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整齐,大小一致。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水平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100尾/m3左右。鱼苗入池前要用sop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5-20分钟。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为此,应每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还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便于鱼苗隐蔽、吃食。
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因其有大吃小的习性,因此,要及时过筛分养。同一池的鱼苗,力求规格一致,以免影响鱼苗成活率。
淡水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的效果。

日常管理


主要是巡塘,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水色变化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预防鱼病工作。

成鱼养殖


淡水石斑鱼养成可采取混养,在混养中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池塘中混养少量淡水石斑鱼,每亩水面混养淡水石斑鱼22-50尾左右,经半年时间养殖,体重平均可达300克以上,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500克左右。二是主养鱼为淡水石斑鱼,混养种类有罗非鱼、草鱼、鲫鱼等,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石斑鱼150-200尾,混养鱼300尾,饲养期间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还可投喂鲜嫩牧草,当池中浮游动物不足时,需要适量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经过半年养殖,淡水石斑鱼平均体重可达200克左右,经一年时间养殖,体重可达250克以上。

食物投喂


淡水石斑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鱼苗生长,摄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动物逐渐减少。这时,可通过追肥培育浮游动物,可增喂豆浆。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达3厘米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这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332.html

更多阅读

惠阳淡水雅居乐楼盘户型图? 惠阳雅居乐户型图

惠大高速建设终于再传进展。据广东省政府网站公示,《关于惠大疏港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问题的批复》获批,同意惠大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设置长湖、水口、惠州东、沙澳、数码园、永和、淡水东、新桥、惠州港等9个匝道收费站,对过往车辆

澳洲淡水龙虾的人工养殖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视频

澳洲淡水龙虾登陆太仓(图)2010-06-14 08:41:03 作者:佚名 来源:海洋与渔业局 浏览次数:682 网友评论 0 条您可以到论坛中心和广大龙虾行业的朋友们一起交流 点击进入论坛澳洲淡水龙虾学名为四脊光壳南鳌虾,又名红螯螯虾,原产澳大利亚,外形酷

淡水养殖新品种-葛氏鲈塘鳢-老头鱼 老头鱼的做法

葛氏鲈塘鳢_互动百科养殖葛氏鲈塘鳢也能赚钱鲈塘鳢_百度百科淡水养殖新品种——葛氏鲈塘鳢葛氏鲈塘鳢养殖前景好一、葛氏鲈塘鳢简介葛氏鲈塘鳢属鲈形目、 虎鱼亚目、塘鳢科,为小型淡水鱼类,俗称山胖头、沙姑鲈子、还阳鱼、老头鱼,广泛

淡水白鲳在台钓中该如何钓 钓淡水白鲳鱼饵料

淡水白鲳,俗称淡水鲳鳊鱼,体型酷似海水中的鲳鱼,除了其腹部以及前鳍、尾鳍呈橙黄色外,几乎与海里的鲳鱼不可分辨。淡水白鳃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1982年我国台湾地区引进养殖,人工繁殖成功,产量年年扩大。1985年从台湾省引人广东、广西、浙

声明:《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由来,淡水石斑鱼-形态特征》为网友亮瞎你的小眼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