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 仡佬族-简介,仡佬族-族称

仡(gē)佬(lǎo)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越南语:C? lao)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河江省的同文、黄树肥两县境内。

仡佬族_仡佬族 -简介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发祥于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和铜仁市、毕节市、安顺市、黔西南州等4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居住在贵州省的占民族总人口97%以上。

仡佬族_仡佬族 -族称


仡佬族仡佬族的自称、他称有数十种之多,广西的仡佬族一部分自称“牙克”,一部分自称“图里”。“仡佬”之称是“僚”的转音,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史书中即有“仡佬”、“仡僚”、“革老”等记载。元代以后,直到明、清、民国时期,仡佬之称一直沿袭下来,并因衣饰、生活、生产等特点而被称为青仡佬、红仡佬、黄牛仡佬、水牛仡佬等。此外,各民族对仡佬还有种种传统称呼,如壮族称之为“孟”,苗族称之为“凯”、彝族称之为“仆”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正式定名为仡佬族。

仡佬族_仡佬族 -族源


仡佬族仡佬族人与古代贵州一代的僚人有渊源关系。唐宋时,史书中开始出现“葛僚”、“仡僚”、“革老”、“仡佬”等名称,统称为“僚”。僚人可能是古代对这一地区若干少数民族的泛称,而与仡佬族有着更为直接的密切关系。“仡佬”一名最早见于南宋朱辅写的《溪蛮丛笑》。自明代以来的许多史籍都说:“仡佬,古称僚”。近一、二百年间,在一部分仡佬族中还保留着古代僚人的某些习俗,如妇女穿统裙和凿齿,以及以石板为棺的墓葬等,都说明仡佬族与古僚人有渊源关系。古僚人,是西汉时夜郎国(主要在今贵州、云南境内)的主体民族之一。距今2100多年前,夜郎境内的僚人亦“魅结、耕田、有邑聚”(《史记・西南夷列传》),即已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出现了村落和集镇,有了君长,其社会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阶级社会初期。公元前130年,汉朝以夜郎地设置犍为郡,前111年又分设群。从此,这一带与中原地区的联系逐渐密切。汉族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影响了僚人社会,从而缓慢地向封建社会过渡。7世纪时,唐朝在今贵州省北部僚人居住地区,建立了羁縻州、县。这时,僚人社会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农民生产的稻、麦等粮食已有一部分作为商品在市场出售,他们纺织的“僚布”质量也很好,成了上缴王朝的贡品。自唐、宋到清代,仡佬族处于中原王朝和当地土官的统治之下,受尽了压迫和剥削。元、明时期、仡佬族地区大都为当地的土司所统治。后来,这里又建立了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明末开始“改土归流”,到清代雍正年间,仡佬族地区的“改土归流”基本完成,仡佬族人民从此在流官的统治之下。清末及民国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剧减少,居住区域迅速缩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点状分布在其他各民族生活区域之间,而各地的仡佬族人在与周围其他民族的共同生活中,通过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其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方方面面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贵州黔西、大方等彝族安姓土司,仍保留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还对当地仡佬族及其他民族的农民进行着残酷的剥削。

仡佬族_仡佬族 -分布概况


仡佬族中国仡佬族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靠近贵州务川和道真的重庆武隆、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几个地区,少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越南语:C?lao)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

仡佬族聚居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降雨量高于全国平均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适合于农业与多种经营的发展。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坦地区多种水稻,山区旱地多种杂粮,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贵州黔东南麻江,黄平,凯里,黔南都匀,福泉一带分布有3万余木佬人,其语言属于仡佬语的一个方言,目前只有麻江2人会说,濒临灭绝。木佬人因他称与仫佬族接近(其实自称毫不接近)而不被官方承认为仡佬族。

海南仡隆人群目前约有8万人,分布于海南岛最西端的昌化江下游两岸。有关该人群的民族识别,学界此前观点不一,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其最接近海南原住黎族支系和汉族。近年来,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与海南医学院合作,选取仡隆人群的80个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发现他们的遗传结构最接近仡佬族。仡隆人的语言,此前被认为属于黎语类或仡佬语类。在越南,仡佬族人口主要居住于河江省的同文、黄树肥两县境内。

仡佬族_仡佬族 -中国仡佬族人口分布

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仡佬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带色部分,表示为世居省份)位次
地区
总人口
仡佬族
占仡佬族
人口比例(%)
占地区
少数民族
人口比例(%)
占地区
人口比例(%)
合计1,245,110,826579,7441000.55040.046631省份合计1,242,612,226579,35799.9330.55060.0466G1西南地区193,085,172563,61997.2191.56370.2919G2中南地区350,658,47710,5881.8260.03580.0030G3华东地区358,849,2444,1510.7160.16610.0012G4华北地区145,896,9335710.0980.00660.0004G5东北地区104,864,1792300.0400.00210.0002G6西北地区89,258,2211980.0340.00110.00021贵州35,247,695559,04196.4294.19201.58602广东85,225,0075,7820.9970.45560.00683广西43,854,5383,8200.6590.02270.00874云南42,360,0892,8350.4890.02000.00675浙江45,930,6512,1790.3760.55110.00476重庆30,512,7631,1910.2050.06040.00397江苏73,043,5777210.1240.27740.00108福建34,097,9476180.1070.10590.00189四川82,348,2965200.0900.01260.000610湖南63,274,1733970.0680.00620.000611湖北59,508,8703850.0660.01480.000712北京13,569,1942720.0470.04650.002013上海16,407,7342150.0370.20700.001314安徽58,999,9481990.0340.05000.000315河北66,684,4191610.0280.00560.000216江西40,397,5981220.0210.09700.000317河南91,236,8541150.0200.01010.000118新疆18,459,5111100.0190.00100.000619山东89,971,789970.0170.01530.000120吉林26,802,191900.0160.00370.000321辽宁41,824,412890.0150.00130.000221海南7,559,035890.0150.00680.001223天津9,848,731630.0110.02360.000624山西32,471,242550.0090.05330.000225黑龙江36,237,576510.0090.00290.000126陕西35,365,072440.0080.02490.000127西藏2,616,329320.0060.00130.001228内蒙23,323,347200.0030.00040.000129甘肃25,124,282180.0030.00080.000130青海4,822,963170.0030.00080.000431宁夏5,486,39390.0020.00050.0002现役军人2,498,6003870.0670.34650.0155

仡佬族_仡佬族 -语言文化


仡佬族八音乐器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目前只有千余仡佬族人还会说这种语言。因为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多数仡佬族人会说汉语、苗语、彝语、布依语等多种语言。

仡佬族民间流传有诗歌、谚语等口头文学。古老的民歌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组成,近二三百年来受汉族诗歌体裁的影响较大,有很多都借用了汉语词句。

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 仡佬族-简介,仡佬族-族称

先前都以为仡佬族只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据称2008年9月,在贵州发现《九天大濮史录》,该书保管者是黔北一李姓仡佬族人,他的祖上曾是宋代仡佬蛮王李文通的后代,他本人并不知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他一直传承祖训,视此书为宝。《九天大濮史录》一书的发现,充分证明了仡佬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民族,不仅拥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而且是最早倡导“和合”理念的民族,也是朱砂、酒、茶、焰火、铜、铁等的发明者,并且也证明了仡佬族拥有自己的文字。

但通过鉴定,《九天大濮史录》叙述的仡佬族民族分布区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地方申报的一致(如宣称仡佬发源地在务川,而忽视了夜郎的核心区域在赤水河北盘江一带),而与明清两代地方志记载,以及仡佬语地区古歌《叙根由》的描述严重背离;而且《九天大濮史录》的文言文及仡佬语的语法错误颇多,当为现代作伪。

仡佬族_仡佬族 -宗教信仰

仡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的也信奉佛教。

仡佬族_仡佬族 -风俗习惯

由于务川道真仡佬族长期和汉族及其他民族混居(可能汉化长达2000年以上),已没有特色的风俗习惯。而妇女穿的短上衣、长筒裙和勾尖鞋现在多保留在安顺六枝广西隆林等仡佬族小聚居地。1949年前,贵州普安县的仡佬族因保留着一种古代僚人的风俗凿齿而被称为“打牙仡佬”,“打牙”即女子出嫁前要打掉1-2颗上犬齿。

仡佬族_仡佬族 -节日


仡佬族 ?春节是仡佬族的最大的节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打龙花”和“打篾鸡蛋”是这些活动中的特色。在正月初一,忌扫地、打小孩、煮生、下地干活、倒水于门口等活动。

? 牛王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一,是仡佬族特有的节日,贵州怀仁、遵义一代的仡佬族,则称之为“敬牛王菩萨”或“祭牛主”。

在这一天,当地族人要杀鸡备酒,点香燃烛烧纸钱,祈愿保佑耕牛健壮,无病无灾。

养牛的人家在这一天停止使役家中的牛,让他们休息。人们还要把牛厩收拾得干干净净,扑上厚厚的软草,用最好的饲料喂牛。届时要做两块大糯米糍粑挂在牛角,再牵牛到水边让牛看自己的影子,最后把糯米糍粑喂牛。没养牛的人家要备酒肉、香烛、纸钱,到自家的田地边祭祀牛王菩萨,祈求保佑自己早日买上耕牛,或者租借别人的耕牛使用时顺顺当当,耕起抵赖又快又好。

?吃新节是安顺六枝等西部仡佬族散居区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仡佬族_仡佬族 -民族人物

冯辅元:贵州正安县人,乾隆四十年(1726年)生于一个宦官家庭,21时在省城书院学习,毕业后任镇宁州府知县。他认为政府的腐败是因文化奇缺,民愚官蠢所致。他自己出资办学,劝民读书,将大水濠的祖业田拿出来捐助当地办学,并将每年的谷物收入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为私塾办学提供了保障,使大水濠的教育事业有了逐步的发展。

聂树楷:贵州务川县人。光绪甲午科(1894年)中举。第二年入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签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贵州,在贵阳与他人倡导组织”贵州不缠足会“,从事早期妇女解放运动。1913年担任兴义县知府时被举为贵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1915年,改任比节县知事,后任省公署秘书。1919年任《贵州通志》分纂。1920年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涡,辞职返乡,一心著书立说,编出《聱园诗剩》两卷、《词剩》一卷、《诗种》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47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仡佬族简介 仡佬族 仡佬族-简介,仡佬族-族称》为网友澈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