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疾病概述,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

流行性出血热_流行性出血热 -疾病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其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复杂多变,典型病例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老鼠(黑线姬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易感者以成年人居多,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出血热_流行性出血热 -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流行性出血热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疾病概述,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汉坦病毒的基因组由L、M和S三个片段组成,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核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在免疫保护中起一定作用。M片段编码病毒膜糖蛋白,包括G1和G2.G1区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位,毒力基因可能也在G1区。糖蛋白可能是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细胞融合和细胞免疫等的主要功能部位。不同血清型病毒的糖蛋白有差异,血清型不同的病毒其毒力和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毒力也均不相同,造成了不同血清型病毒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差异的基础。L片段编码L蛋白,L蛋白主要是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流行性出血热_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流行分布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较广,主要分布于欧亚两大洲,包括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苏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瑞士、比利时、英国和法国等。

传染源

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欧洲棕背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实验动物室的主要传染源是大白鼠。此外,黄胸鼠、小家鼠、巢鼠、普通田鼠等亦可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

另外,在猫、狗、猪、兔、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0507.html

更多阅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WS 214-2008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流行性乙型脑炎 Japanese encepha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症状及治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流感)跳转至: 导航、 搜索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09年4月4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维基百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并发症、预后预防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出血热百科名片 出血热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出血热病毒主要由粘膜和破损的皮

声明:《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疾病概述,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为网友虐你如虐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