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是人们久闻其名的水陆“两栖动物”,它的大小同哈巴狗差不多,形状有点像老鼠,故有水漪之称。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贵州和广东珠江口附近的局部地区,范围狭、数量稀少。国外分布包括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水獭生活于江河和海岸带僻静的水域。主要食物为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小鱼。水獭每年1胎,每胎1-4仔,大多为2仔。妊娠期约63天。幼仔3年达到性成熟(盛和林等,1994)。
獭_獭 -常见品种
水獭
识别特点半水栖的哺乳动物。头部扁平宽阔,眼、耳均小,年鼻孔和耳内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防水侵入,鼻垫裸露部与皮毛交界处呈“W”形。四肢的爪长而较税利,趾间有蹼。体毛长,富有光泽,尾毛长密。
水獭行踪诡秘,喜欢栖居在陡峭的岸边、河岸浅滩,以及水草少和附近林木繁茂的河湖溪沼之中,过着隐蔽的穴居生活。人们常用“狡兔三窟”来形容兔子具有很高的防敌警惕性,然而,无独有偶的是水獭也有好几处住所,经常迁居,所以要想掏巢捕獭是极不容易的。
獭
水獭的水性娴熟,不但能快速灵活地游泳,还能通过小圆瓣把鼻孔和耳朵紧闭起来,不动声色地贴身水面之下,作长距离潜泳,据说可以一口气潜游6~8分钟,然后将鼻孔伸出水面换气。它是水中的矫健猎手,凡被水獭一眼瞅见的鱼、蛙、虾都难以逃脱厄运,最终必定丧生獭口。
水獭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水里捕食和生活的,只有当它饿得发慌 獭在水中 时才会离水到岸边去觅食老鼠和小鸟,甚至冒险潜入村舍去偷吃小鸡雏鸭。水獭在陆上行走时,肚皮紧贴地面,因肢体短小而爬动艰难,显得非常吃力,易被敌害追上。它的感觉非常敏锐,记忆力也挺强,从哪里下水就准确无误地由原地登陆上岸,循着爪痕足迹返回巢穴。
水獭每年繁殖两次。雌獭怀孕期五十多天,一次产仔獭1~3只。仔獭的生长发育特别慢,通常要在出生后一个多月才睁开眼睛。母獭在哺乳期内,对孩子关怀备至,除了外出捕食外,几乎整天陪伴着子女。出生两个月后,幼獭开始练习游泳,初下水的小水獭显得极兴奋和激动,但又感到十分惊恐,生怕沉下水下,紧紧抓住双亲的尾巴,还顽皮地不断翻滚着。
水獭的毛皮珍贵美观,质轻而韧,底绒丰厚,保暖性强,由此制成的奢华皮帽、皮领、皮袖等,都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水獭肝入药,有补肝和止咳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夜盲等症,有一定疗效。由于过量铺猎,水獭已成罕见珍兽,现已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旱獭
獭
旱獭,也有叫土拨鼠的。旱獭平均体重为4.5公斤,最大可成长至6.5公斤,身长约为56公分。旱獭主要分布于北美大草原至加拿大、国内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甘肃的草原上,与松鼠、海狸、花栗鼠等皆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绿色蔬果。以人工方式饲养时,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建议饲喂兔子饲料而不要用老鼠饲料,以减少其心血管、内分泌失调及体重过重等疾病。
獭_獭 -字典解释
水獭捕鱼
水獭,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兽,能游泳,捕鱼为食,皮毛棕色。另有旱獭,生活在陆地上。
(獭)tǎ
〔水~〕哺乳动物,脚短,趾间有蹼,体长七十余厘米。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毛棕褐色,是珍贵的袭皮。
〔旱~〕哺乳动物,前肢发达善掘土,毛皮可制衣帽。是鼠疫的传播者。亦称“土拨鼠”。
〔海~〕哺乳动物,体圆而长,毛皮很珍贵。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通称“海龙”。
(獭)
郑码:QMRL,U:736D,GBK:CCA1,五笔:QTGM,
笔画数:16,部首:犭,笔顺编号:3531251234352534
獭_獭 -传说故事
东南亚獭狸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涉及“獭”的,尤其在志怪小说之中,水獭往往变化为美丽的女子与男子交往。如在《搜神记》中便有这样一则:
吴郡无锡有上湖大陂,陂吏丁初,天每大雨,辄循堤防。春盛雨,初出行塘,日暮间,顾后有小妇人,上下青衣,戴青伞。追后呼:“初掾待我!”初时怅然,意欲留伺之,复疑本不见此,今忽有妇人冒阴雨行,恐必鬼物。初便疾行,顾见妇人,追之亦速。初因急走,去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汜然作声,衣盖飞散。视是大苍獭,衣伞皆荷叶也。此獭化为人形,数媚年少者也。
再如《幽明录》中:
东平吕球.丰财美貌.乘船至曲阿湖.值风不得行.泊菰际.见一少女.乘船采菱.举体皆衣荷叶.因问姑非鬼耶.衣服何至如此.女则有惧色.答云.子不闻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乎.然有惧容.回舟理棹.逡巡而去.球遥射之.即获一獭.向者之船.皆是苹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