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1953年1月-),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后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是继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副部长级的女外交官。2010年1月4日,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傅莹为外交部副部长。2013年3月4日任第12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系第一位女发言人。2015年3月4日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傅莹_傅莹 -简介
傅莹傅莹,女,1953年1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人。1978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翻译室随员、三秘、二秘、副处长;1997年陆续任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驻外经历丰富。2009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等。
傅莹_傅莹 -主要经历
早年经历
傅莹傅莹1953年1月出生在呼和浩特市。她的父亲阿民,是内蒙古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中共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16岁时,傅莹就响应号召,到内蒙古的一个农场进行劳动。
学习经历
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工作,并开始自修高中课程。三年后,她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并选择第二外语为法语,后又学习罗马尼亚语。
1985年被派赴英国肯特大学进修,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7年大学毕业后,傅莹就进入外交部工作,开始了职业外交生涯;曾先后在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和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回国后,傅莹又回到翻译室工作,并逐步获得提拔;历任三等秘书、二等秘书、培训处副处长、英文处副处长等职。在此期间,她还曾为邓小平、杨尚昆、江泽民、李鹏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担任翻译工作、陪同出访、参加重要会议等。
傅莹1978年―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随员
1982年―1985年 外交部翻译室随员
1985年―1986年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肯特大学学习
1986年―1990年 外交部翻译室副处长
1990年―1992年 外交部亚洲司副处长
1992年―1993年 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职员
1993年―1997年 外交部亚洲司处长、参赞
1997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公使衔参赞
1998年―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0年―2004年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2004年―200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01月任外交部副部长
2013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4日指定傅莹为大会发言人,于11时亮相新闻发布会。
傅莹_傅莹 -人物轶事
傅莹出席观摩保守党年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派驻女大使。20余年来,先后共有37位女性担任驻亚非欧美等国家的大使。中国女性出使国家最初大多集中在亚非一些中小国家或北欧诸国。傅莹出使澳大利亚,是20多年来女大使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中国女大使任命的一个重大突破。
2000年4月,傅莹奉调回国,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是该司建立以来的第二位女司长。此后四年,傅莹经历了东帝汶危机、阿富汗战争、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事件,并参与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在此期间,其外交才干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其中,傅莹尤以推动促成朝核六方会谈受人瞩目。
在澳大利亚担任大使期间,经历了悉尼领事馆政治参赞陈用林、以及原天津市国安局工作人员郝凤军等人的叛逃事件,努力消减这两起事件给中国造成的负面政治影响,并积极推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双边关系。
2008年3月拉萨发生打砸抢杀烧暴力事件,以及随后一些“藏独”分子冲击中国驻英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以来,英国某些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中国。作为驻英大使,傅莹在英国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东奔西走,接受英主流媒体采访并发表文章,用自己的话向英国公众介绍真实的中国以及西藏问题背后的真相。
2008年4月6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伦敦传递,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是其中的火炬手之一,她手举“祥云”火炬跑完第28棒。
2013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经表决,决定现任外交部副部长傅莹等为大会副秘书长,并指定傅莹兼任大会新闻发言人。4日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中日之间存在的分歧,原因比较清楚,中国希望通过对话、磋商,通过商谈去解决分歧和矛盾。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要双方都有这样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