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人物简介,伊沃・安德里奇-人物

伊沃?安德里奇(克罗地亚语:Ivo Andri?,1892年10月9日――1975年3月13日),小说家,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有《德里纳河大桥》等。

安德里奇_伊沃・安德里奇 -人物简介


伊沃・安德里奇纪念邮票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c',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生于特拉夫尼克的一个手工工人家庭,童年在波斯尼亚的维舍格列城度过,故乡大桥的种种传说和故事在他心灵深处播下文学种子。1914年,他由于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曾被奥匈帝国监禁。从20年代起,他数度出任南斯拉夫驻外使节。德国法西斯侵占南斯拉夫以后,他隐居在贝尔格莱德,从事写作。南斯拉夫解放后,他长期担任南斯拉夫作家协会主席。1956年,曾来中国访问,参加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大会,写下《鲁迅故居访问记》等文。1975年逝世于贝尔格莱德。国家为他建立了几座纪念博物馆,并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金。

伊沃?安德里奇1911年开始写作。1918年出版了散文诗集《黑海之滨》和《动乱》。二三十年代,他先后出版了三部《短篇小说集》。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他发表了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并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此外还有《新短篇小说集》(1948)和中篇小说《大臣的象》(1948)、《邪恶的庭院》(1954)等。

伊沃?安德里奇擅长历史题材。他描绘了南斯拉夫四百年的历史画卷,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苦难中可贵的斗争精神。

安德里奇_伊沃・安德里奇 -人物经历


纸币上的伊沃・安德里奇伊沃?安德里奇(lvoAndri'c,1892―1975),一八九二年十月九日生于特拉夫尼克附近的多拉茨村。父亲是个普通的手艺工人。伊沃?安德里奇两岁丧父,随母亲迁到姑母家,全仗母亲做工勉强维持生活,家境十分困难。他的童年是在波斯尼亚的维舍格勒度过的,故乡古老的传奇故事、抒情歌谣以及民间史诗在他的心灵深处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十三岁时,伊沃?安德里奇自家乡的小学毕业,来到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上中学。毕业后,曾在萨格勒布、格拉茨和维也纳等地求学,并加入一个名叫“青年波斯尼亚”的地下抵抗组织,反抗奥匈帝国的野蛮侵占。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该组织的年轻革命家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国王储斐迪南大公,从而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沃?安德里奇是“青年波斯尼亚”一个文艺团体的负责人,又是普林西普的朋友,因而受到牵连,被奥地利当局逮捕入狱,后来又被流放到泽尼查附近的奥乌恰莱沃。他目睹并经受了人间的种种苦难,直到一九一七年才获得释放。

一九一八年,获释的伊沃?安德里奇担任了《文学的南方》等刊物的编辑,发表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出版了散文诗集《黑海之滨》(1918)及《动乱》(1918)。一九二年,他考进萨格勒布大学,后转往波兰的克拉科夫大学,最后于一九二三年毕业于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一年的二十年间,伊沃?安德里奇曾在南斯拉夫驻外使馆任职,先后在罗马、布加勒斯特、的里雅斯特、格拉茨、日内瓦、柏林等地担任过领事或大使。但在任职期间他从未停止过文学活动。

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人物简介,伊沃・安德里奇-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沃?安德里奇拒绝同法西斯合作,不和帝国政府及外国占领者发生任何关系,独自隐居贝尔格莱德,专心致志进行文学创作。二战后,他曾任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通讯院士、联邦国民议会议员,并曾担任南斯拉夫文学家联合会主席多年。一九五六年,他曾率南斯拉夫作家代表团来我国访问。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三日,伊沃?安德里奇在贝尔格莱德病逝。

伊沃?安德里奇于一九一四年开始发表诗作,早期作品反映出作者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后,转而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小说,前期以短篇小说为主,在一九二四至一九三八年间,共出版三部短篇小说集(1924、1931、1938)。

安德里奇_伊沃・安德里奇 -作品介绍


伊沃・安德里奇伊沃?安德里奇的代表作是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德里纳河上的桥》(1945)。这部长篇小说以一座大桥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各自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追述了十五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约四百五十年间,波斯尼亚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各阶层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受占领者压迫的悲惨命运,以及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不屈的斗争。

“波斯尼亚三部曲”的另两部为长篇小说《特拉夫尼克纪事》(1945)和《萨拉热窝女人》(1945)。前者记述了拿破仑时代外国在波斯尼亚的特拉夫尼克城设立领事馆时期,欧洲三大强国、四种宗教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以及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三世的统治和灭亡。后者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来自萨拉热窝的一位女士拉伊卡?拉达科维奇的一生,她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一九五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罪恶的庭院》是作者后期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它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一个无辜的正教修士陷入土耳其牢狱的不幸遭遇,实际上是整个人间和现实生活的象征,罪恶的牢院是一切时代暴政的缩影。这部小说虽有现实主义题旨,但许多地方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中短篇小说集《大臣的象》(1948)、《新短篇小说集》(1948)等。其中《卖柴》即为伊沃?安德里奇后期创作的一个短篇佳作。

正如有些评论家所指出的,伊沃?安德里奇的作品在客观展示人类历史的同时,融入了高度理性的观照和博大深沉的反思,以悲壮的情调反映了人类要求相互沟通、和解,并进而追求永恒价值的愿望,表达了用理性战胜荒谬,愿世界充满爱的强烈信念。

安德里奇_伊沃・安德里奇 -写作特点


伊沃・安德里奇伊沃?安德里奇的作品糅合了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与《天方夜谭》的宿命论。他对人类怀着极大的关怀与热爱。他不曾从恐怖与暴力的面前退缩,因为在他看来,恐怖与暴力足以证明邪恶确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伊沃?安德里奇拥有一系列高度独创性的写作主题。可以这么说:他在一张白纸上落笔,描述了一部这个世界的大事记。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从巴尔干奴隶痛苦灵魂的深处,他对我们的良心发出了最哀愁的祈求。

他还在一部中篇小说里,通过一位年轻医师,追忆了二十年代他住在波斯尼亚时的感受:“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天主教大教堂的钟,以丰富、坚实的声音敲着午夜两点。悠长的一分钟过去了。然后你会听到,稍稍微弱些,但带着颤音的东正教教堂的钟,也是敲着午夜两点。接着,稍稍刺耳,而且比较遥远些的贝格清真寺的钟敲了十一响。阴森森的土耳其式的十一点――根据那个遥远国度特异的时间区分法而订出来的十一点。犹太人没有钟可以用来敲声报时。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只有上帝才知道,西班牙犹太人和德国犹太人日历上所指示的究竟是什么数目。就这样,甚至于在深夜,当每一个人都在沉睡时,这个世界还是分割的。人为了要计算夜里的时刻而将它分割了。”

这一富有暗示性的夜的氛围,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彻底了解伊沃?安德里奇作品中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以伊沃?安德里奇在历史与哲学两方面的造诣而论,他必然会质问:在敌对与冲突的打击、折磨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究竟是由什么力量塑造成的?要了解伊沃?安德里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得先知道他的精神态度。在探讨这些敌对与冲突时,伊沃?安德里奇的内心是宁静而安谧的,这是一种从磨炼中获得,又经过深刻省察的宁静而安谧。在思索整个问题时,他始终抱着一种客观而又富人情味的态度。归根结底,我们将会在伊沃?安德里奇的这一精神态度中找到他作品中最基本的一个主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10103/181600.html

更多阅读

尼克·武伊契奇成长历程 我在公司的成长历程

尼克·武伊契奇成长历程 图片尼克·武伊契奇成长历程尼克·武伊契奇(英语:Nick Vujicic,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Limbs)组织创办人。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

俄罗斯画家伊凡·彼得洛维奇·阿尔古诺夫 德拉赞 彼得洛维奇

  伊凡·彼得洛维奇·阿尔古诺夫,俄罗斯画家,肖像画家,俄罗斯室内肖像画创始人之一。其出色的巴洛克式创作手法给俄罗斯现实主义肖像画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阿尔古诺夫熟练掌握西方绘画手法并把国外技艺同传统俄罗斯特色完美结合。

声明:《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 伊沃・安德里奇-人物简介,伊沃・安德里奇-人物》为网友难分真与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