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是李伯刚,性别是男,是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
李伯刚_李伯刚 -人物简介
李伯刚(1947年-),四川省沐川县人,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成都工学院(今四川大学),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总裁,中国科学院新药开发基金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伯刚同志主持了地奥心血康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有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组织申请了100余项自主创新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已有30项自主创新专利获国家授权。获得了14个新药证书、11个临床批文,拥有10个自主创新药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5部。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
1988年8月,李伯刚借款50万元,应用自己负责研究的“地奥心血康”科研成果,创办了成都地奥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地奥集团净资产已超过40亿元,原始投资增值8000倍,现年产值已达16亿元,已累计实现产值129亿元,销售收入125亿元,给国家和地方上交各种税费21.7亿元。连续十一年利润总额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连续十二年综合经济效益居四川同行业第一位。 地奥集团跻身全国百强高新技术企业, 被授予全国创新型企业称号,被列入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中成药重点企业,被评为 “实施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企业”、 全国第二届中药行业优秀企业、四川省优秀企业。“地奥”商标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
李伯刚负责研究开发的“地奥心血康”,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居全国名优特新药类产品销量首位、心血管病同类药用量第一位及治疗性中药类销量第一位。已累计实现产值70亿元,销售收入67亿元。近年来,李伯刚又主持研究开发出10余个高科技新药。
李伯刚率领全体科技人员和职工,把地奥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纯度甾体皂苷和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创建了世界、国内领先的国家天然药物工程中心、药物筛选中心、中药现代化体系。地奥集团已申请100余人项自主创新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已有30项自主创新专利获国家授权。获得14个新药证书、11个临床批文,拥有10个自主创新药物。地奥集团已成为集天然药物、药物合成、基因工程药物、微生物药物、药物制剂研制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药物研制、中试、生产基地之一。
李伯刚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学院一、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已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有杰出贡献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发明企业家”,“全国十大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优秀企业家”、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2006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
李伯刚_李伯刚 -主要经历
1992年依次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任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公司总经理。
1996年任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所长。
1991年、1993年、1996年分别任中科院新药开发基金委员会主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常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八五"攻关重大课题专家组成员、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94年、1995年、1996年依次被聘为:《植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特邀编委、《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主编。
1994年、1995年先后被聘为:四川联合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兰洲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李伯刚_李伯刚 -教育经历
四川大学本科(1965-1970)
李伯刚_李伯刚 -个人荣誉
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务先进工作者。
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
199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企业家。
1994年获第四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奖杯)。
199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6年还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发明企业家。
1999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称号。
2006年何梁何利基金委员会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
2013年1月19日荣获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李伯刚_李伯刚 -武汉市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副主席
李伯刚(1901~1976年)字汉石,又名书渠,笔名须除、戈壁、海士、舒淑贞。祖籍黄陂,出生于湖北天门。1915年进武昌私立勺庭中学读书。五四运动中,代表勺庭中学参加武汉学生联合会,任《学生周刊》主编。1919年冬,应恽代英之邀共同筹办利群书社,主持日常营业工作。1920年11月参与发起成立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任汉口致中公学教员。夏,加入恽代英组织的共存社。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工作,被派往武昌徐家棚开办粤汉铁路工人补习学校,启发工人组织起来,开展工人运动。次年春任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秘书、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社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及劳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夏,任中共武汉地方执行委员会兼区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还先后担任武汉工团联合会、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曾调往汉口英美烟厂工会工作,参加领导该厂工人罢工斗争。主编《武汉星期评论》,并任《全民通信》社编辑,报道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消息,宣传改造湖北教育。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期间,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负责联络工作。二七惨案后,遭军阀政府通缉,一度调往江西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部主任,不久因病回汉。曾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冬,因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区执行委员会派往参加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某代表的代表资格质疑,并对团中央委员来汉处理的结果不满而消极,次年1月辞去新当选的团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职务。不久因与几位退出党、团组织的人组织读书会,被团组织指为“不法”而除名,同年夏赴北京,在中学教书。在北京参加反帝大同盟工作,中共党组织曾准备派其赴苏联学习,因武昌团组织表示反对未 能成行。之后逐渐与党组织脱离关系。脱党后曾与李汉俊、胡鄂公等组织社会主义研究会。 1926年10月从北京返汉,在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教育科工作。1927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政治部组织科长、代理政治部主任,5月该师师长夏斗寅武装叛乱,被扣押,6月脱险回汉。七一五事变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改组委员会青年部秘书、全国学生联合会改组委员会常委。同年12月青年部部长李汉俊被桂系军阀杀害,遂避难上海。1928年曾在李达主编的《现代中国》杂志社工作。1932年回武昌,先后任湖北省建设厅工业股长、省民政厅救济股长。1938年在武汉任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驻会干事,与董必武等共产党人时有联系。武汉沦陷后,辗转鄂北、重庆、鄂西,从事抗日工作,仍与共产党人来往。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武汉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冬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从事地下斗争。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二、三届协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副主席、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1976年10月在武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