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概念是什么 朋友的概念

朋友,即在生活中彼此信赖,关系融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

本文由来:

最近正在反省,其中之一是反省和朋友的关系,朋友越来越多,而有些朋友,却不知不觉的在变化,导致朋友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不是事件上引起的,我所以想通过历史的、哲学的、社会学的、伦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各种思维方式进行解读我目前能理解到的朋友,和朋友的关系,回过头去审视我和朋友微妙变化。

----------------------------------------------------------

关于朋友的一些说法:

儒家认为:“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就是说在一起读书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报负的叫友。朋友之间也就是道艺的结合。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研习道艺的人是不会孤独的,必会有同师同志的朋友,相与切磋,相与琢磨。

对朋友的理解,始于困惑于以下的几个问题:

面对不同的朋友,你需要掩饰些什么?情绪?隐私?耻感?

谁为你去死?――生死之交,是你在他心里的地位高于他自己?还是情义债所困。

和什么样的朋友在一起会有排外的感觉?

没有真正的敌人(少量),就没有真正的朋友?有人说女人把所有女人都当成潜在的敌人,导致树敌太多,而没有真正的朋友?还是女人太善良,从来没有真正的敌人,所以也没有真正的朋友?

王者之流是否没有真正的朋友?曹操?刘邦?毛泽东?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友谊是否表明了政治领域没有真正的朋友可谈?

是否真正的朋友的一条心是因为要面对共同敌人(人或自然之敌),没有真正的敌人是否很难结成真正的友谊?

是否,要持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却与主流文明相异,才有英雄相惜的感觉,才有贤者识贤,王者识王?才更值得珍惜和保持友谊?

到底著名的友谊,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

(一)朋友的层次

1、精神层面

我定义的精神层面偏重于价值和意义,是一系列关于问题,世道,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是一种知识获得、智慧体验进而成长而得到的独特快乐。典型的精神层面的愉悦是“开悟”,就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切都那么明了,世界从此变了一个模样。

物质上的获取的动机往往是相似的,它导致的行为也多是线性的,而精神上的动机满足是多样的,行为也是非线性的。

(广义的精神可以包括,思想,价值观、人生哲学、信仰理念、道德等)

中国男人的精神活动可以概括为――超越,人生的境界的超越突和事业的突破。

如果把精神层面的交往分为三个层次,那么更层次的交往,就表明了自己处于更高的境界。

第一种层次

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所得,见解,是报有分享自己思想体会的目的进行的一种交流交往。主要是获得共鸣,分享同感。

受于水平限制,话题可能多局限在,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奇闻趣事,牢骚,消遣娱乐,……目的还是希望能拉近对方的距离,分享这种简单“信息”和一般“知识”层面的简单乐趣,获得一些简单的成长。

大多数的朋友在精神层面都是第一层次的,大家吃吃喝喝,可以一起玩,这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精神上的悦乐,可以分享共同的喜悦、欢乐,有烦心的事,可以和他们倾诉,但是受水平和层次限制,这些朋友最多可以安慰一下,劝你想开点,出些蹩脚的主意。

可以分享快乐,分担烦恼,可以同乐,同荣,但不能分担责任,共耻。

凡是进入精神层面交流的朋友都是真诚的,但却不一定讲真话,原因是受水平限制,很多话讲出来是上不了台面的,也说不出太多一语中地的话,也没有足够的技巧讲真话,大多是怕伤了面子,伤了愉悦气氛和感情。

----------------------------------------------------------

第二种层次

真诚,有能力,有技巧可以和朋友讲真话,能分得清面子和朋友哪个更重要。可以直言朋友的缺点,可以留意朋友的一言一行,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把朋友的改进当成自己的进步。可以同耻同荣。

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分享交流可以从对方的成长,成就着想出发,表现形式上可以根据情景直言或者巧妙指出对方缺点错误,让对方在惬意和谐默契的情景下,心领神会,默契,心领神会,分享的知识和信息,也有结构性系统性,可以围绕着专题分享,可以围绕专题系统的讨论,深入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提出更多的层面看待问题,发觉更多的问题。每进行一次这样的交流,相当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这样的朋友间的交流,往往会产生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分享交流的内容:思想,创意,创造力,理想,社会责任,历史,哲学,文化,艺术

诤友的具有同样的价值和地位。

第三种层次

可以着眼于为对方的超越,思想和境界的突破提升,为对方人生的完结思考,对对方人生追求彻底的尊重,人生中有对方的地位,可以经常产生智慧层面的愉悦,是灵魂层面的交流,但必须以信念和相似经历作基础。

相当于圣贤之人之间的交往。可以用“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来形容,唯有有道之人才能在上能与造物者同游,在下能与超脱生死,忘怀始终的人作朋友。

交流内容:生命的感悟,天地人生,

道义之交、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可以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愿意为对方而去死的。

第二种是两个人有过生离死别的体验或者两个人对死亡或对人生的终极价值追求有相同的感悟,这属于哲学层面、精神层面交流的最高境界。――形成了深交,莫逆之交,虽然没有为对方而死的机会来检验,但也被公认为是生死之交。

愿意为为对方去死的,或许是被救过一命!或者欠下了一辈子也还不完的人情债,在这两个情况下,如果非常重情义,道德感强,可以为对方而死。

生死之交,起源于在精神层面对死亡有同样的领悟,继而在自己的人生中定义了死亡,定义了生命,定义了对方在自己人生中地位,定义了余生的人生意义。

思考死亡――精神超越的重要部分

领悟死亡。不一定非能等到死到临头才去思考死亡,当人意识到自己固有一死时,就会猛然超出日常的沉沦,意识到去生的重要性,意识到常人的无聊,意识到无所用心的麻木与荒谬性,激发起重生的热情和决心,思考死亡的意义是置死地而后生,向死而生才能立足自身而在世。所以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存在,就是要活下去,活着才有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而千百年来,人类上天入地,建功立业,归根结底大都为了超越自身存在的有限性。

--------------------------------------------------------- 2、目标层面

生活理想

人生理想

社会理想

政治理想

事业理想

……

3、价值观层面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是道义)君子以义结党,小人以利结朋,利不在了,朋友关系也就不存在了,

核心价值观是信念或根本信条,是人生实现的依据,是目标在路径上的取舍原则,它不在于正确与否,也不在于崇高与否,而在于是否相信,是否信以为真,是否深信不疑。价值观一般是含而不露的,能在这个层面进行坦诚的交流,是属于心灵或灵魂层面。

与主流社会持不同的价值观(反政府的、不反政府的),在寻求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子系统。相同的价值观具有更大的价值,才有英雄相惜的感觉,才有所谓的“贤者识贤,王者识王”。

4、情感层面

情感交流主要基础同情心,恻隐之心

第一层次

传递,分享喜怒哀乐的心理感受,期望得到同感,

第二层次

分享感动,交流真诚,分享难以忘怀的心理体验,释放心理压力,寻求心理依靠。伴有喜欢、温馨、安全、轻松的情绪产生,

知己良伴 良好的倾听者 交流中会产生可依靠的感觉(事实上不一定能依靠)

第三层次

一起被感动过,一起有过同等程度经历,一起被震撼过,一起受过刺激,总之一起有过难以忘怀的心理体验,形成一种强烈的记忆,转换为一种情绪,一种触动,包括很多第一次强烈的心理体验,(值得纪念和回味的)唯有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才会产生这种情绪,感触,

(二)构成朋友的基础

1、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能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对他人的境况的心领神会。可以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够理解别人的心理并且相信别人也能够理解自己的心理而获得一种保护,这是形成信任的重要基础,也是形成自律的基础,朋友中的一方缺少这种共情能力,很难获得人格层面的对等,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真正的王者,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就是别人根本无法体会他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温馨,感动,安全,轻松

2、情义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是必须要报答的,日本人时常为了情义而不能坚持正义。

而在中国,从情义的本质来看,是一种交易,其目的是维持长期关系、用短期交易的不平衡作投资,来寻求一种长期平衡、这种人类文明的功能受到了,目前社会保障和保险而大幅消减。

从情义的来源看,是在承诺(要求)超额满足而产生的负债感(人情债),这是一种道德约束。当对方很介意这种债务形成的时候,首先他愿意持续的这样的交往(信任形成),其次,会下意识的提供回报,或者产生移情,把债务进行转移偿还,来平抑其内心。

在中国,情义形成的最大债务是收买人心、同心同德,形成所谓的“忠诚”,在中国“忠诚”是通过嫁接一种伦理(师徒、君臣、结义)关系,然后让其欠上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务。其手段是通过的巨大的投入付出,形成一个支付期、投资期、回报期是连绵不断的,长期有效的,具有强烈排他性的一种伦理利益共同体。

救人于水火,雪中送炭, 救人性命会形成最大的情义债――形成生死交,愿意拿命来还。

可以概括为如下手段

1.付出给他超过它品级能承受的尊敬和地位

2.用牺牲自己来承担他应该承担但却有困难的责任和义务

3.完成他最大的心愿,(长期的,短期的)利用?

4.和他形成一种受道义约束的伦理关系,(结义――拜师)(伯乐――上司)

如果被这样锁定的伦理情义债,就不能背叛,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融不下这种价值观,(要士为知己者死,以死相报否则人格破产)

君子之交:平时交往淡淡,关键时候给你很大的帮助,形成巨大的人情债务。但却不一定要求得你的回报,是君子的他的德行高。

或者你的尊严受损时,维护你的尊严。――还是情债

小人可以说是不讲情义的人,事事要求回报,只想讲求短期获益,不讲求收买人心。

3、信任

普遍的信任来源,直觉,女人用获取对方了解和的渠道不同,频繁的交往,直觉感知。

朋友间信任的来源――言与行的时间差,承诺与兑现的不对称性。

信任:在全知与无知之间,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全知意味着确定,无知无法建立信任。确定性的增加,通过信任在习俗与互惠性的合作中扮演角色来完成。

人格信任的起始:认同其自我认同,形成最初的起始信任。

信任的维持:威慑之所以有用,是靠间歇性的开战或攻击建立信用的。而朋友间信任的维持,也需要间歇性的互助来维持。

信任的强化:奖惩,互惠性的合作,背信的报复、强道德,强社会压力。

信任是通过心理作用而夸大过去的信息,完成一种超越,由此定义未来,推动选择和行动。增加了对不确定性的宽容,与靠技术控制未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相soNormal">是依赖性的基础

朋友之间的道德谓之信

信任状态:是一种有信心的期望,期望的大小,和自己的相关度,构成了不同的类型的朋友。

期望:有没有这种期望,是朋友关系微妙变化的根源,朋友的关系就看你是否很在乎这种期望,和这种期望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

信任状态的几个维度:

1给你的感觉是人性真实,信息完备,言词准确,重承诺,守约定

2对对方持有自信的期望状态

3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担当责任或掌握资源

4不利用自己的弱点攻击自己

信仰――无条件的信任,具有信仰的人会无条件的相信某些人或事。

专一的(不是概率问题)――忠诚的――承诺――信任

(三)评价朋友的维度

1、价值评估

也就是把朋友按价值来折现,变成一个可以获得利益的价值,出卖朋友往往是在这个层面进行的,就是如果一个朋友在一个人心目中相对于10万折现的价值,那么出卖他的朋友一定要获得超过这个价值(理性价值),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来看,一般人是能抵住10倍的诱惑的(道德价值=90万),但是很难抵住百倍的诱惑(道义价值、正义价值=990万以上),这是人性的缺憾,只有有道之人才能抵住百倍以上的诱惑――是需要修炼和历练的。

经常被用此衡量的是利益之交,上司,同事,同行,同学,同乡……

潜在价值大的,是要长期投入的,

2、心理地位()

心理地位是一种相对的情感价值评价,是看朋友在自己心里排序中占有最重要的位次。

主要是在朋友间发生利益冲突是(不考虑道德、道义、公正),自己会偏向哪一方。否则心理会不平衡,

当自己有利益分享是首先被想到的

一般人会把父母、恩师、爱人、恩人、死党会排在最前面。心理地位高还和是否欠有情义债有关。

3、精神空间

和心理地位相似,从朋友占有自己精神生活的空间大小来衡量。占有1/3(绝大多数)以上的精神空间的朋友,可以称为是精神支柱,或精神领袖了。

爱人如果占有了自己精神空间的大部分,那几乎是对方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多数女人的精神空间几乎会被其爱人填满,而且有强烈的依赖感,但男人却很少其精神空间被女人填满,而且男人的精神空间比女人要大的多(一己之见,欢迎批判)。

精神空间的大小之分,稳定之分

如果你能在精神上在朋友心目占有很大一个空间,并且维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就获得了在朋友心中的一个地位,在他的人生中就会有有你的一席之地。这是纯粹意义上的真正朋友。

在有困难是首先想到的那一方,可以是朋友,也可能是偶像,精神领袖。

在临死前最惦记的

4、亲密度,

和交往频率以及交往中满足生活上主要喜好有关,行为上经常有重合的地方。

这种满足往往是双向的,不涉及投入回报的范畴,例如,一对哥们,喜欢读书,我买一本送给你,你买一本送给我,并不会形成情义债,有点像AA制,就是两人穿一条裤子,不分彼此,投入到你身上和投入到我身上效果一样,大家都受益,都高兴。和此类似的,例如两人喜欢吃火锅,经常一起吃。

亲密度虚高:行为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次要生活需要或喜好频繁满足,精神距离远,占有精神空间小,典型的例子是同床异梦,父母与子女有隔阂的。

亲密度虚高是引发和积累矛盾主要因素。

能增加亲密度的有:

真心的畅谈,隐私秘密的分享,行为关系的密切,个人感动的分享

生活中的开心事情,首先会想到要与之分享的朋友往往是亲密度高的。

亲密度高的朋友,之间不讲面子――俗

小人为利益,可以制造亲密的假象,骗取你的利益。

大部分人以靠近事务以示占有,

同性的亲密关系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和情感层面,异性之间如果增加性方面的关系,就成为了所谓的恋人或情人关系,

亲密度大的,往往精神空间占有的大,心理地位高。

心理地位高的,多不能亲密度大和占有精神空间大,往往是欠他们的情义债。

精神空间占有大的,亲密度占有的不一定大。

价值大的,不一定亲密,不一定占有较大精神空间和心理地位。

(四)破坏友谊的因素

道德内冲突:情义与道义是非公正相冲突

道德外冲突:争夺共同的利益,失去了信任,方失去了信心,不能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目标志向发生改变,

从这一层面讲,你可以批判一个人的思想成果,言论观点(变相的参与到其思想创造的过程中),但千万不能伤害到其自我认同,成为人身的攻击。

(五)不正常的朋友关系

1、哥们义气

私利和道义,道德,是非相冲突,造成友谊的破坏,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牺牲自己和付出多少

牺牲自己多少,可再生的?

八拜之交

2、目的性交友(歧视)

为某种目的而结交,心理位势强或者平的

3、功利性交友

心理位势弱,或者持平。

不含情感层面的交流,不在乎未来的关系

动机利己,表现是机会倾向的,对其有所求,有资源,

物质上的获取的动机往往是相似的,它导致的行为也多是线性的,而精神上的动机满足是多样的,行为也是非线性的。所以利益之交,具有简单,爽快,不拖拉的特点,

4、人格破产

失去信任

5、被利用被出卖

往往人最初报有的目的就是被人所利用的!如果是报有利益之交的态度,而对方也这么想的话,而自己的智识又在人之下,你报有的目的容易被识穿,就会被人所利用。

你的致命缺陷被不信任的人了解,

比如:好色,对哪些东西有特殊的偏好,利用你的成见,

所以人要修炼,修炼到没有缺点,没有太多的成见,

自己的原因:不正当的偏好

朋友的的原因:不怕你报复,不在乎未来的关系,利益之交,挽回自己丧失的利益――传销

外界原因:同种资源的争夺,生存空间极度紧张,彼此没有了退路,必须干掉对方才能获得存的空间,例如计划经济下的单位,必须斗,文革时,靠出卖朋友,以洗脱自己,获得生存。

融入组织层面的朋友关系

个人利他,群体利他

小圈子,大圈子

(五)成为新朋友

1、事件引起

一种活动发生,投入了感情,很难忘记――形成一种友谊

2、目的引起(利益之交?)

荣誉、心理满足、精神满足

3、魅力引起

有思想,有个性,有追求,有毅力……

导致喜欢,容易忽略缺点

印象――形象――背离

引发――喜欢――爱――爱情?

4、缘分()巧合

缘分,学缘,乡缘,

5、相似性、(臭味相投)

6、事业引起

事业是长期维持友谊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人是通过推进入组织得以进入社会的,参与到一项工作和事业中才有社会承认的基础。是彰显和折射人格的最大参照。

俗话说,朋友贵在知心,乐在共事。“志同着相助,仁同者互虑,恶同者互结,趣同者互寻。”在事业基础上几乎可以找到统一所有的理想和价值观(生活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理想)朋友

事业是需要合作作基础的,合作就要组织起来,就形成权力结构,才有忠诚和背叛的条件,才能形成丰富的朋友关系,几乎是形成荣辱与共、患难之交的唯一条件,也可能是找到生死之交的唯一途径,找到推心置腹朋友的条件。

事业的完成需要领导或领袖,领袖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领袖,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领袖奋不顾身的气概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可以焕发出如火如萘的激情。

可以找到价值观相同的朋友

有些价值观很难相统一,因为价值观总是含而不露的。是内涵的假设系统。朋友间的讨论与交流很难展示其内在的价值倾向,需要在遇到具体事件经过冲突才表现出来,在共事基础上会提供这种机会,可以在有限的冲突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事件的冲突往往能突破语言上的障碍,震撼对方内心灵魂深处,为基于价值观层面进行深层次对话交流提供基础。只有经过这样事件冲突的历练,才能发现找到真正认同价值观事业伙伴,形成战斗友谊?

形成有内涵的深度交流

我们虽然有共同的语言,但语言要共同经历之后才有内涵和外延,然后信息才能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共同的经历和语言如果没有共同的战斗友谊他是不能形成和交流的,交流是产生共识、共同目标、合作的意愿基础。有了合作才能互相提携共同成长,才能使交流达到更深的层面,

事业的进行往往是靠信念支撑的,信念是不需要理由的,是心灵上的。比如“永不言放弃”,有了相同的信念,说话才能到位,才不需要兜圈子,顾及人的面子,带有信念的交流是精神层面的沟通,就和层次境界结合在一起,境界的高低决定了思想和言语是否具有贯透他人的灵魂穿透力。产生轰然冲击心灵的感觉,信念与灵魂层面的交流包含某种执着的、浪漫的、空旷的、令人向往的心灵的体验,这一切又可以融合在废寝忘食的工作生活中。每个人就不会斤斤计较,才能够死守在一起最终发展起来,才有可能渡过事业危机和困难,也不会在事业做大时四分五裂。

事业作大以后就分手了,原因或许是之间的终极的价值观、事业的使命目标、理想、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没有达到高度的共识,这是因为终极的价值观是与生俱来的,和人的本性所联系,比如舒适的生活、振奋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丽的世界等等。这些都不是能轻易改变的,当事业大了后有资源了,个人可以支配资源的空间变大了,每个人就要去完成他的终极价值追求,事业会从高端开始瓦解,背后是大家的终极价值追求不一致。但无论如何,可以通过事业这个平台发现每个人隐含在背后的终极价值追求,找到终身的、默契的、推心置腹、深交――战斗友谊。

朋友的概念是什么 朋友的概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3489.html

更多阅读

除法的概念 乘法的概念是什么

今天晚上,妈妈把昨天从网上找到的《分一分与除法》教案给平平认真讲了讲,特别是除法的含义部分,给平平做了一次明确的讲解,除法的含义就是两个,简单来讲就是:“平均分”和“几个几”平平听完后,告诉妈妈:“这个‘平均分’我知道,但是这个‘

健康的概念 健康概念是什么

“健康”这两个字,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也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的最大财富,气候寒暖变化,我们会注意增减衣服;身体感到不适,我们会主动去看病;为防病强身,我们会“闻鸡起舞”“拳不离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养身之道

架空层基本概念解读 安全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1、架空层的概念架空层(OPENFLOOR):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场空间层。2、架空层应用范围目前在房地产方面架空层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增加活动空间等目的,架空层的层高并不一定低,有的能达到6-9米,但主要是高层(100M)以下的建筑采用

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做网络代理的概念是什么??

网络代理是代企业打理生意,不是买断企业的产品,而是厂家给额度的一种经营行为,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厂家,而不是商家。他们同样不是自己用产品,而是代企业转手卖出去。所以“代理商”,一般是指赚取企业代理佣金的商业单位。   网络代理商一

销售的概念是什么 以概念引领销售

  区域市场突破、市场竞争僵局、销量提升乏力……经常是区域销售中面临的难题。这时候,转换思路、改换角度、改变游戏规则是打破平衡的关键。“以概念引领销售”,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思路。下面的区域突破扩张案例,正是将“提

声明:《朋友的概念是什么 朋友的概念》为网友简以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