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台本是理查德・瓦格纳根据戈特弗里德・冯・斯特拉斯堡的史诗及中世纪传说改编而成,是一部关于爱情神话的爆发、高潮与终结的作品,它是对所有歌剧传统的颠覆,也由此开创了音乐领域中的全新思维。歌剧推崇自由、无拘无束的爱情理想,于是调性以及僵化制度下的政治秩序出现松动。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_《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基本资料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
三幕歌剧
德语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_《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剧情简介
前奏曲:特里斯坦是康沃尔国王马克的侄子,一次战斗中他杀死了公主伊索尔德的情人、爱尔兰骑士莫罗尔德。他本人也身负重伤,得知伊索尔德通晓古代秘方后,特里斯坦遂化名坦特里斯,驾着小船前去疗伤。伊索尔德发现莫罗尔
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德头骨中的碎片同特里斯坦的武器正巧吻合,但面对杀死情人的凶手,她却无法痛下狠手。不久,特里斯坦再次踏上爱尔兰的土地,这次他是代叔父马克国王前来迎娶伊索尔德回康沃尔。
第一幕:伊索尔德觉得自己像是国王马克的猎物,一路受尽特里斯坦的侮辱;眼看就要到达康沃尔,伊索尔德明白只有一个办法才能洗刷自己的屈辱。她决定与特里斯坦同归于尽。她配好毒酒,并派人通知特里斯坦,表示愿意与他冰释前嫌。假如特里斯坦不来喝这杯和解酒,她将拒绝接受国王的求婚。面对伊索尔德的指责,特里斯坦以冷漠与骄傲作答,并把剑递给伊索尔德。如果她自恃有这个能力,尽可以杀死他。然而伊索尔德坚持同饮毒酒,却不知侍女布朗盖纳已偷偷调换成爱情药酒。誓不两立的敌人成了刻骨铭心的恋人。船抵达康沃尔,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却已忘记了现实。
第二幕:国王和猎手们准备去打猎,伊索尔德巴望着他们赶快离开。布朗盖纳提醒伊索尔德要提防梅洛,虽然他自称是特里斯坦的朋友,但他其实是国王的心腹,伊索尔德不以为然。她熄灭火把,特里斯坦得到信号来到城堡。陶醉的情人高唱黑夜的颂歌,却忽视了布朗盖纳的警告声。尽管库维纳尔竭力掩饰,国王和梅洛依然发现了这对情人。特里斯坦向梅洛挑战,遭到重创。
第三幕:库维纳尔将奄奄一息的特里斯坦带回老家卡柳尔城堡疗伤。儿时的记忆唤起了他对伊索尔德的无限情意。库维纳尔告诉他,已派人去爱尔兰邀请以前曾为他治疗的神医,这才重新燃起特里斯坦的生活勇气。牧童的欢歌预示了伊索尔德的到来。特里斯坦与世长辞。国王马克、布朗盖纳和梅洛随后赶到。库维纳尔和梅洛在决斗中双双死去。布朗盖纳向国王承认是她换了毒药,但一切都晚了,马克已无能为力。伊索尔德心碎而死。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_《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相关资料
台本:理查德・瓦格纳根据戈特弗里德・冯・斯特拉斯堡的史诗及中世纪传说改编而成
作曲: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
首演:1865年6月10日,慕尼黑宫廷与民族剧院
剧情时代:神话时期,无时间概念
剧情地点:海船前甲板上的穹形船舱,伊索尔德房前的花园,植有参天大树,王宫花园
演出时间:约5小时
人物:特里斯坦(Tristan)男高音。国王马克(marke)男低音。库维纳尔(Kurwenal)男中音。梅洛(Melot)男高音。布朗盖纳(Branga..ne)女高音/次女高音。牧童男高音。舵手男中音。年轻水手男高音。
合唱队:船员,骑士和侍童,伊索尔德的随从侍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_《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评价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神话的爆发、高潮与终结的作品,它是对所有歌剧传统的颠覆,也由此开创了音乐领域中的全新思维。歌剧推崇自由、无拘无束的爱情理想,于是调性以及僵化制度下的政治秩序出现松动。
通俗易懂度:☆☆☆
琅琅上口性:☆☆☆
现实性:☆☆☆
神话:☆☆☆☆☆
爱情与死亡:☆☆☆☆☆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_《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介绍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曾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20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1842年他的歌剧《黎恩齐》演出成功,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他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重大改革,首
瓦格纳
先,他建议一个歌剧作曲家要参与剧本创作,作整部歌剧的总导演;其次,他强调预先确定的和弦是歌剧艺术的基础;第三,他作品中的内核就是连续旋律的发展,利用翻来复去的旋律产生柔顺悦耳的音乐效果,乐曲内部很少出现正常的终止式。
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他的许多作品有着威武骑士的色彩,充满了金属的辉煌。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