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80~120nm,三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学特征。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较弱的老人与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调的病人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概述
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病毒最早是在1933年由英国人威尔逊・史密斯(WilsonSmith)发现的,他称为H1N1。H代表血凝素;N代表神经氨酸酶。数字代表不同类型。
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80~120nm。三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化和生物学特征。病毒由三层构成,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NP)、P蛋白和RNA。NP是可溶性抗原(S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抗原性稳定。P蛋白(P1、P2、P3)可能是RNA转录和复制所需的多聚酶。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MP)构成,MP抗原性稳定,也具有型特异性。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H能引起红细胞凝集,是病毒吸咐于敏感细胞表面的工具,N则能水解粘液蛋白,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是病毒复制完成后脱离细胞表面的工具。H和N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株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根据NP抗原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按H和N抗原不同,同型病毒又分若干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就是指H和N抗原结构的改变,主要是H。在亚型内部经常发生小变异(量变),称为抗原漂移(antiganic drift)。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较快,2~3年可发生一次,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很慢。大的抗原变异出现的亚型(质变)即称抗原转变(antiganic shift),其为H和(或)N都发生了大的变异,由此而产生新的亚型,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变异的病毒株称为变种。甲型流感病毒大约每隔十几年发生一次大变异。自1933年以来甲型病毒已经历了四次抗原转变:1933~1946年为H0N1(原甲型,A0),1946~1957年为H1N1(亚甲型,A1),1957~1968年为H2N2(亚型甲型,A2)1968年以后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旧亚型之间有明显的交替现象,在新的亚型出现并流行到一个地区后,旧的亚型就不再能分离到。另外,每个亚型中都发生过一些变种。乙型流感染毒间同样有大变异与小变异,但未划分成亚型转变。丙型流感病毒尚未发现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病毒分类
组:GroupV((-)ssRNA)
科: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
属: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类型命名
类型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B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C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命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结构
结构特点
流感病毒颗粒呈球形,由外膜和包围于其中的核衣壳组成。
外膜
主要成份是脂质(即结构图中标注的“双脂质层”),其内表面为一层作为基质的蛋白质(即结构图中标注的“蛋白质母体”),外表面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糖蛋白突起,这些糖蛋白突起是流感病毒抗原结构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流感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凝素
血凝素突起(haemagglutinin, HA)的作用是帮助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被侵染细胞)的细胞膜上,并进一步侵入细胞。它是病毒致病的重要因素。不同毒株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性不同,就是因为它们会有各自不同的HA糖蛋白突起(结构和抗原特性的不同)。HA抗原在人体内可以激发机体有针对性的产生特异性的HA抗体,这种抗体具有预防流感的作用,因此HA就成为流感疫苗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神经氨酸酶
神经氨酸酶突起(neuraminidase, NA)的作用是促使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新产生的病毒颗粒,是流感病毒继续扩散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黏液分泌,使病毒更易于粘附在宿主细胞膜上。与HA一样,NA也是一个重要的流感病毒抗原,不同毒株和亚型的流感病毒也会有各自不同的NA糖蛋白突起(结构和抗原特性的不同)。但是,NA的变异程度较小.
核衣壳
核衣壳由 RNA(核糖核酸)、核蛋白以及多聚酶组成,依据核蛋白的抗原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RNA片断是由8条独立的RNA单链组成。当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增殖时,8个核酸节段会各司其职,分别复制,最后产物再装配到子代病毒体内。在这样的装配过程中,不同的核酸节段之间很容易发生遗传物质的重组交换或重配,最终导致出现新的抗原型,乃至新的亚型。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分类
流感病毒分类
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
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
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
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形态结构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诊断
预防
病理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
反应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病毒感染还会诱导干扰素的表达和细胞免疫调理,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应,包括高热、头痛、腓肠肌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病毒代谢的毒素样产物以及细胞坏死释放产物也会造成和加剧上述反应。
致死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会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清除和黏附异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体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经常会造成继发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继发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防治
源头防治
流感病毒
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获实验事实的证实。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季节防治
虽然,一年四季人都可能受到流感病毒的攻击。但冬季是一个高发季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寒。加之,人们多半时间在室内活动,窗户常关闭.导致空气不流通,病毒更容易传播。另外,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
其实,我们只要进行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以下便是增强免疫力、抵制流感病毒的饮食之道。
水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营养防治
流感病毒显像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物质就是免疫球蛋白。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量减少,免疫物质合成不足,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蛋白质主要从动物性食品中取得,如牛肉,去皮鸡胸肉、蛋清、牛奶、虾等。
富含铁的食物研究发现,缺铁人群的免疫能力较低。当人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时,免疫系统中起控制调节作用的T细胞含量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运作。此外,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摄入增加,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末梢循环,避免手脚冰凉。因为脚对温度比较敏感,若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扰。富含铁质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肉类、猪血、鸭血、蛋、深色蔬菜等。
富含锌的食物锌能激活200多种对生命重要的激素和酶,帮助免疫系统发挥最大的保卫作用。缺锌会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导致身体的防范能力减弱,使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种流行病的几率增加。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牡蛎、螃蟹、豆类、牛肉、羊肉、鱼干,扇贝、猪肝、小麦胚芽等。
维生素A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稳定性。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对我们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增强身体抵抗力。而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对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食物中。
最新研究
2014年1月,受低温寒流侵袭,美国50个州爆发流感疫情,已有28名儿童死于流感及其并发症。为了找到更有效的抗病疫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日前重金招募志愿者喷射活体病毒做流感实验。
研究人员“感染”了低抗体水平和高抗体水平的两组志愿者,将比较他们的病情,研究其传染时间和免疫系统的反应。在科学家掌握先进的测量方法之前,美国已经十多年没有进行过这种流感病毒的人体挑战性研究。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变异
流感病毒变异有抗原性变异、温度敏感性变异、宿主范围以及对非特异性抑制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变异,但最主要的是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与其他病毒不同,特点是表面抗原HA和NA易变异。变异有两种形式,即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
抗原转变
抗原性转变(antigenicshift)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与前次流行株抗原相异,形成新亚型(如H1N1→H2N2、H2N2→H3N2),由于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流感大流行。如果两种不同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则可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亚型。1978年前苏联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与香港甲型流感病毒H3N2同时感染人则分离出H3N1亚型,这说明自然流行情况下可发生这样的变异。过去一直认为新旧亚型病毒株间的交替是迅速的,一旦新亚型出现,旧亚型就很快消失。但1997年夏甲1型(H1N1)虽再度出现,却至今尚未能替代甲3型(H3N2),而是两者共同流行。直到1998年甲3型(H3N2)代表株的抗原发生了变异,武汉株被悉尼株所取代,人们对新株没有免疫力,造成了新的流行。
抗原漂移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drift)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一般认为这种变异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的,所引起的流行是小规模的。
在感染人类的三种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着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
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会产生新的主流毒株,但是新毒株与旧毒株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即针对旧毒株的免疫反应对新毒株依然有效。
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抗原变异,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
对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性,学术界尚无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群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面临较大的免疫压力,促使病毒核酸不断发生突变。另一些学者认为,是由于人甲型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导致病毒的变异。后一派学者的观点得到一些事实的支持,实验室工作显示,1957年流行的亚洲流感病毒(H2N2)基因的八个节段中中有三个是来自鸭流感病毒,而其余五个节段则来自H1N1人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增大了人们应对流行性感冒的难度,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即将流行的病毒亚型,便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每隔十数年便会发生地抗原转变更会产生根本就没有疫苗的流感新毒株。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情况
亚型名称
抗原结构
流行年代
代表病毒株
原甲型(A0)
H0N1
1930~1946
A/PR/8/34(HoN1)
亚甲型(A1)
H1N1
1946~1957
A/FM/1/4/(H1N1)
亚洲甲型(A2)
H2N2
1957~1968
A/Singapore/1/57(H2N2)
香港亚型(A3)
H3N2
1968~1977
A/Hongkong/1/68(H3N2)
新A1与A3交替型
H3N2H1N1
1977~至今
A/USSR/90/77(H1N1)
A/BeiJing/32/92(H3N2)
*代表病毒株命名法:型别/分离地点/毒株序号/分离年代(亚型)
流行
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流感规模。若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漂移,产生病毒的信株,可引起中小型流行。如果抗原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形成新的亚型,此时人群普遍缺乏对它的免疫力,往往引起较大的流行,甚至世界性流行。如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此容易引起大流行。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培养特性
流感病毒能在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增殖的病毒游离于羊水或尿囊液中,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即可检出。流感病毒虽可在组织培养细胞(人羊膜、猴肾、狗肾、鸡胚等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显的CPE,可用红细胞吸附试验判定有无病毒增殖。易感动物为雪貂,病毒在小鼠中连续传代可提高毒力,使小鼠肺部发生广泛的实质性病变或死亡。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抵抗力
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6℃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传染性很快丧失,但在0℃~4℃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致病性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为隐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动物也可能是一种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带有流感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少数也可经共用手帕、毛巾等间接接触而感染。
病毒传入人群后,传染性强并可迅速蔓延,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的特异IgA抗体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层的粘度,不仅使细胞表面受体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还促进含病毒的液体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受损。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症。
流感病毒侵袭的目标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偶有侵袭肠粘膜的病例,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
病毒侵入体内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经过吞饮进入胞浆;进入胞浆之后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个节段在胞浆内编码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非结构蛋白等构件;基质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等编码蛋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组装M蛋白和包膜;在细胞核内,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断复制并与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组建病毒核心;最终病毒核心与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结合,经过出芽释放到细胞之外,复制的周期大约8个小时。
流感病毒感染将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
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起病后患者有畏寒、头痛、发热、浑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如有并发症,则恢复期延长。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并发症多见于婴幼儿、老人和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预防
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金刚烷胺、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获实验事实的证实。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食疗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与普通感冒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虽然,一年四季人都可能受到流感病毒的攻击。但冬季是一个高发季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抵抗力减弱,容易受寒。加之,人们多半时间在室内活动,窗户常关闭.导致空气不流通,病毒更容易传播。另外,冬季气候干燥,人体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
其实,我们只要进行适量运动,注意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以下便是增强免疫力、抵制流感病毒的饮食之道。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毒的功能。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物质就是免疫球蛋白。当人体缺乏蛋白质时,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量减少,免疫物质合成不足,造成免疫机能严重下降。蛋白质主要从动物性食品中取得,如牛肉,去皮鸡胸肉、蛋清、牛奶、虾等。
多吃含铁的食物
富含铁的食物研究发现,缺铁人群的免疫能力较低。当人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时,免疫系统中起控制调节作用的T细胞含量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运作。此外,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摄入增加,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末梢循环,避免手脚冰凉。因为脚对温度比较敏感,若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扰。富含铁质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肝脏、肉类、猪血、鸭血、蛋、深色蔬菜等。
多吃含锌的食物
富含锌的食物锌能激活200多种对生命重要的激素和酶,帮助免疫系统发挥最大的保卫作用。缺锌会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导致身体的防范能力减弱,使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种流行病的几率增加。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牡蛎、螃蟹、豆类、牛肉、羊肉、鱼干,扇贝、猪肝、小麦胚芽等。
维生素
维生素A可以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稳定性。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对我们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增强身体抵抗力。而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对生理功能的正常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维生素大量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食物中。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免疫性
人体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或疫苗接种后可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HA和抗NA是流感的特异性抗体。抗HA为中和抗体,因此抵抗感染的发生与抗HA有关,而减轻病情和阻止病毒传播则与抗NA有关,抗NP具有型特异性,只能用于分离病毒的定型。血清抗体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抗体与保护作用有关,局部分泌性抗体可能是防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具有一定抗体滴度的人虽可感染但病情轻微。三个型别的流感病毒在抗原上没有联系,因此不能诱导交叉保护。当一种病毒的型别发生抗原性漂移的时候,对该株病毒具有高抗体滴度的人对新株可患轻度感染。血清抗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而分泌性抗体存留短暂,一般只有几个月。细胞免疫应答主要是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能帮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D8+T细胞能溶解感染细胞,减少病灶内的病毒量,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CD8+T细胞反应是有交叉性的(能溶解任何株感染的细胞),不具有株特异性,可能主要直接作用于病毒核蛋白,而不是作用于病毒体表面糖蛋白。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类以外,还可以感染禽、猪、马等动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猪中都有流行。根据病毒基因进化研究推论,所有哺乳动物中的流感病毒均来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动物流感病毒的基因进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进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则较慢。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良方防治
预防流感处方
1.清解合剂
主要功能:清解宣透药物组成:银花15g、贯众15g、白僵蚕10g、苏叶6g、牛蒡子10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l日2次,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
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中体质健壮、易上火或大便干者。
2.扶正合剂
主要功能:扶正固本
药物组成:黄芪20g、白术10g、防风6g、银花15g、连翘15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口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
适用人群:一般健康人群中老幼体弱、易感冒或大便稀溏者。
3.清宣透热合剂
主要功能:清透表里,宣泄郁热药物组成:炙麻黄10g、炒杏仁10g、生石膏45g、生甘草6g、僵蚕10g、蝉衣6g、片姜黄10g、酒军6g、生黄芪15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症:病变早期,发病后1一7天。病机以疫毒袭肺、郁遏三焦为特征。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身痛、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为主症。
4.肺胃两清合剂
主要功能: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药物组成:柴胡10g、葛根15g、黄芩10g、黄连3g、苍术15g、藿香10g、姜半夏10g、桔梗10g、生苡仁30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或分数次频服,每日1剂。
适应症:发病后3一10天。病机以疫毒炽盛、犯及肺胃为特征。临床表现发热或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气营两清合剂
主要功能:清热解毒,清气凉营
药物组成:生石膏60g、生地20g、水牛角30g、黄连6g、黄芩12g、知母10g、赤芍10g、地龙10g、瓜蒌15g、玄参15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或分数次频服,或鼻饲,每日1剂。
适应症:病变中期,发病后3一10天。病机以疫毒炽盛、充斥为主特征。临床表现以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迷甚则神昏、谵语。高烧不退、头身剧痛、舌红绛苔焦躁、脉沉细数为主症。
6.补肺健脾合剂
主要功能:益气养阴,调理肺脾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0g、北沙参15g、麦冬10g、五味子6g、生山药30g、白术10g、生苡仁30g、丹参15g、赤白芍各10g、焦山楂10g、甘草6g。
煎服法:水煎2次兑匀,1日2次,口服,每日1剂。
适应症:病变恢复期,发病后10―18天。病机以气阴两伤、肺脾两虚、余邪未尽为特征。临床表现以低热、胸闷气短、纳呆、神疲体倦、舌淡暗苔薄腻、脉细滑为主症。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检查法
在流行期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流感并不困难,但要确诊或流行监测时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快速诊断方法。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通常采取发病3日内患者的咽洗液或咽拭子,经抗生素处理后接种于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于33℃~35℃孵育3~4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如血凝试验阳性,再用已知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若血凝试验阴性,则用鸡胚再盲目传代3次,仍不能出现血凝则判断病毒分离为阴性。也可用组织培养细胞(如人胚肾或猴肾)分离病毒,判定有无病毒增殖可用红细胞吸附方法或荧光抗体方法。
血清学诊断
采取患者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病程2~4周)双份血清,常用HI试验检测抗体。如果恢复期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诊断。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非特异性抑制物,因此在进行HI试验前可用胰蛋白酶等处理血清,以免影响HI试验结果。HI试验所用的病毒应当是与当前流行密切相关的病毒株,反应结果才能确切。补体结合试验(complimentfixation,CF)只能检测NP、MP的抗体。这些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因此,CF试验只能作为是否新近感染的指标。
快速诊断
对患者进行快速诊断,主要是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法、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常取患者鼻甲粘膜印片或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素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抗原,或用ELISA检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用单克隆抗体经免疫酶标法仅用24~72小时即可快速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相关抗原。
PCR、核酸杂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于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或进行分型。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疫苗
有研究发现,冬季流感可使心脏病以及中风的概率增加一倍。呼吸道疾病的头一周内,心脏病及中风概率更增加两倍。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流感能导致冠心病暴死增加,因为它引发的炎症破坏了动脉中“休眠”凝块的平稳性。人们在感染流感后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上升了1/3。研究人员发现,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能破坏动脉中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板块是一些胆固醇和纤维组织形成的坚硬的沉积物,它们堆积在血管壁上。当它们分裂时,就会释放出凝块,阻碍血液流向心脏,引起心脏病发作。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流感疫苗不仅能增强接种者对感冒病毒的免疫能力,而且还有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功效。克萨斯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脏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后,再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比没有打防疫针的心脏病人减少67%。由于人体在对抗病毒或感染时,动脉集聚物便会发炎,从而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打防疫针后可抵抗流感病毒,可收到防止心脏病发作之功。洛杉矶萨马利亚医院心脏研究所做的实验显示,冬天心脏病发作特别多,夏季较少,平均减少15%―22%。冬天发病致死率也高。原因可能与夏天天气暖和,冬天寒冷,此时血凝因素较为活跃,血液较为粘稠。马里兰大学所做的研究也显示,内置去纤颤器的病人,在冬天或春天会需要较多次电击,以抑止心脏停跳。电击次数比夏天和秋天多了40%。研究人员称流行性感冒可以触发致命的心脏病发作。报告显示,流感可以使心脏疾病恶化,在流感季节里,死于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明显增多。仅在美国,这一数目每年就高达9万。
美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指出,注射流感疫苗和在冬季时留在暖和的地方,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我国多数患有心脏病的人没认识到他们正处于由流感引起的与心脏病有关的并发症的高风险中,接种流感疫苗者廖廖无几。我国流感流行通常发生在12月或者1月开始,持续时间为两个月。鉴于此,目前仍是接种一年一度有效的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早期发现、及早用药、可取得较好疗效。那如何预防呢?
1.提高自身免疫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抵抗病毒。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应劳逸结合,过分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极易感染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均衡饮食,饮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儿童不宜进食冷饮
2.注意卫生
情节卫生要注意,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房间经常通风。身边如有感冒患者,注意保持距离!感冒高发季节,尽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
3.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防治,发现感冒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需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多喝水。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防治原则
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快,易造成大流行。预防流感除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居室卫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要进行必要的空气消毒之外,接种疫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症状。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只有经常掌握流感病毒变异的动态,选育新流行病毒株,才能及时制备出有特异性预防作用的疫苗。应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据报道,市场上试用的减毒活疫苗是温度敏感减毒株(Ca)AAnnArbor/6/60(H2N2)与H1N1或H3N2野毒株杂交产生的疫苗株。我国四川的B/四川/379/99代表株已被WHO推荐为2001~2002年全球流感季节的预防疫苗。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经皮下注入,可产生大量的IgG,副作用小,缺点是局部sIgA少,接种次数多。减毒活疫苗采用鼻咽腔喷雾法接种,虽然操作简单方便,局部SIgA较多,但是副作用大,类似轻症感染。
研制的HA和NA亚单位疫苗副作用小,可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的复制和传播,还可减轻临床症状。国外对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流感病毒的HA基因重组到痘苗病毒基因中,制成重组疫苗并已获得表达,经动物接种证实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
流感病毒_流感病毒 -最新研究
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找到一种可以使那些抗药性菌株停止繁殖的抗流感新药,为治疗流感带来希望。《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报告说,科研人员已经在老鼠身上的实验上取得了有效的结果。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其它动物身上实验,测试它的疗效。
这种新药通过阻断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重要酶(神经氨酸苷酶),从而阻止它侵袭其它的细胞。这种酶使流感病毒与人体细胞之间产生联系,再去传染新的细胞。
科学家研制出来的这种新型抗流感药可以永久性地附着在这种酶上,阻断它的移动,继而阻止病毒继续扩散传染别的细胞。科学家把这种新药叫做DFSAs,由于药物的作用,流感病毒如果想继续移动繁殖的话只能先自我毁灭,因此无法再感染别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