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贞观20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
西天取经_西天取经 -西游记中
西天取经《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西天取经_西天取经 -词语解释
西天取经【读音】xītiānqǔjīng
【释义】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现多比喻向别人学习先进经验。
【例句】千难万险都挡不住唐僧~的脚步。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5天4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尔岭),沿大清池(今古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布兹嘎拉山口),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
西天取经_西天取经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西天取经_西天取经 -取经目录
《涅般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西天取经_西天取经 -历史
西天是指印度,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以为印度已经是天的西边了。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并从天竺带回诸多经书,为中国的佛教发展做出贡献。贞观20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而在中国老百姓印象中,《西游记》中的唐僧(玄奘)似乎是西天取经第一人。有学者指出,其实东北和尚昙无竭一行25人,早在公元420年就从幽州龙城(现辽宁省朝阳市)出发西行取经。这比唐僧西天取经足足要早209年。朝阳北塔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董高告诉记者,根据史料记载,昙无竭又称法勇,俗姓李,幽州龙城人。他10多岁时就出家修行,经常慨叹佛经残缺不全,又听说高僧法显等人曾去西天佛国取经,遂发誓效仿。北燕太平12年(公元420年),昙无竭招集志同道合的僧猛、昙朗法师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他们途经今天的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翻越雪山大漠、绝壁深渊,最终到达如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多个佛寺修行。西行取经的25名东北和尚中,有12人坠崖而亡,有8人中途饿死,最终只剩下昙无竭等5人返回中国,带回并翻译了《观世音受记经》一部。董高认为,昙无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经,从时间上比较,要晚于“天竺留学第一人”东晋和尚法显21年,但比唐僧(玄奘)要早两个多世纪。从佛教地位来说,昙无竭只带回1部佛经,而玄奘带回并翻译的经、论有75部1335卷,法显带回并翻译的佛经有6部24卷。昙无竭的历史功绩远不及法显和玄奘。据记者查阅,1999年版《辞海》中,法显和玄奘都有词条介绍,而昙无竭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