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简介,肺炎链球菌-历史

肺炎链球菌(学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球状的革兰氏阳性菌,持有α溶血性,链球菌属下的一种菌。肺炎链球菌是大叶性肺炎等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同时还被用于体液免疫研究。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简介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以在5-10%的健康成人及20-40%孩童的鼻咽内发现,在某一些环境,尤其是一些经常与人接触的地方(如医院或军营),可以发现更多的数量。多数不致病或致病力很弱,少数致病力较强,其能否致病与荚膜有密切关系,因荚膜能抵抗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大量繁殖,是细菌性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历史

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因,肺炎链球菌于1880年代已被发现能引致肺炎,也是体液免疫研究的对象。

肺炎链球菌于1926年的最初名字是肺炎双球菌(学名Diplococcuspneumonia),因它在革兰氏染色中的特征。

1974年,因它在液体媒介中链的长成,而被重新命名为肺炎链球菌。因它是肺炎的病原因子,一般都会称它为肺炎球菌。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


肺炎链球菌

染色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呈矛头或瓜籽仁状,直径约1um,常以钝端相对、尖端向外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上有较厚的荚膜,人工培养后荚膜逐渐消失。革兰染色时荚膜不着色,表现为菌体周围透明环。菌体衰老时,或由于自溶酶的产生将细菌裂解后,可呈革兰染色阴性。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7.4―7.8,在血液或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形成细小圆形、隆起、表面光滑、灰白色、湿润并有草绿色溶血环的菌落,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很相似。

若孵育时间大于48h,肺炎链球菌产生的自溶酶,使菌体逐渐溶解,菌落中央下陷呈脐状。在血清肉汤中,初期呈混浊生长,稍久细菌的自溶酶使细菌自溶,培养液渐变澄清。

生化反应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对菊糖发酵反应不一,大多数新分离株为阳性,故菊糖在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时仅作参考。肺炎链球菌自溶酶可被胆汁或胆盐激活,使细菌加速溶解,故常用胆汁溶菌试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

抗原构造与分型

1、荚膜多糖抗原:存在于肺炎链球菌荚膜中。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肺炎链球菌分为84个血清型,分别以1、2、3、4等表示之,个别型还可分成不同的亚型,如7A、7B、7C和7D亚型。其中有20多个型别可引起疾病,以1-3型致病力较强。

2、菌体抗原

(1)、多糖:存在于肺炎链球菌细胞壁中,为各型菌株所共有,具有种特异性。C多糖可被血清中C-反应蛋白沉淀。在Ca2+存在时,C多糖可与血清中一种称为C反应蛋白(CRP)结合,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极微。当急性炎症时含量剧增,故用C多糖来检测CRP对活动性风湿病及急性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2)、M蛋白型特异抗原。

抵抗力

较弱,加热56℃15-30min即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3%苯酚或0.1%升汞溶液中1―2min即死亡,对肥皂也很敏感。有荚膜的肺炎球菌在干痰中可存活1―2个月。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通过人传人的飞沫感染而传播。

易感人群


肺炎链球菌

任何人,皆可被肺炎链球菌感染,但以下3类人士特别容易受到侵袭:

65岁以上人士;

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童;

高危人群,如长期病患者等。

以年龄层论,受肺炎链球菌侵袭,引致侵犯性肺炎链球菌疾病的最高危者,是5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幼童。一旦受到侵袭,死亡率最高的是年长的老人家及有长期病患的高危人群。

中国2011年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指出,肺炎位列中国五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第二位,在重症肺炎中,约有50%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链球菌不仅是小儿肺炎的主要“元凶”,也是引起肺炎死亡的重要病原。婴儿从6月龄起母传抗体逐渐消失,因此6月龄到2岁是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性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流行季节

季节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冬季和初春,这个时段也正是伤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荚膜:是肺炎链球菌主要的致病因素。有荚膜的肺炎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居并繁殖。

2、肺炎链球菌溶血素:高浓度时对实验动物有致死性。对人的致病机制尚待确定。

3、紫癜形成因子:注入家兔皮内,可产生紫癜及出血点并伴有内脏出血。紫癜形成因子与人类肺炎球菌感染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4、神经氨酸酶:在新分离株中发现,能分解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N-乙酰神经氨酸,与肺炎链球菌在鼻咽部和支气管黏膜上定植、繁殖和扩散有关。

所致疾病


肺炎

1、主要引起人类大叶性肺炎:

(1)、成人75%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及50%以上严重的肺炎链球菌菌血症是由1―8型、12、14及16型肺炎链球菌引起,以1、2、3型最多见,其中3型肺炎链球菌因产生大量荚膜,毒力强,病死率高。

(2)、儿童大叶性肺炎以1、6、14和19型多见,其中以14型最常见。

2、其他疾病

肺炎链球菌还会导致不同种类的疾病,包括有急性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心内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蜂窝组织炎及脑脓肿。

致病机理

该菌常寄居在正常人口腔及鼻咽部,一般不致病,只形成带菌状态。但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致病。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高热、寒战、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10%―20%的患者可于高热期伴发菌血症。其病理表现主要是最初肺泡内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液,继之是红细胞和白细胞向肺泡内渗出,最终导致病变部位肺组织实变。病变通常仅累及单个肺叶,故称为大叶性肺炎。肺炎链球菌也可侵入机体其他部位,引起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心内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者或婴幼儿、老年体弱者。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免疫性

肺炎链球菌感染后,机体可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故同型病菌的二次感染少见。其机制主要是机体在发病后5―6天,可产生荚膜多糖型特异抗体,与荚膜结合后,肺炎链球菌易被机体吞噬细胞吞噬杀灭;补体在清除病原菌过程中亦有调理作用,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结合后,可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1、4和25型荚膜多糖尚能直接激活补体的旁路途径,这在特异性抗体未产生前,对入侵病菌的杀灭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取不同标本,如痰液、脓液、血液、脑脊液等。

直接涂片镜检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简介,肺炎链球菌-历史

对痰、脓或脑脊液沉淀物标本,可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若发现典型的成双排列、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球菌,结合临床症状可做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肺炎链球菌

将痰或脓液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37℃孵育24h后,挑选溶血的可疑菌落做进一步鉴定。血液及脑脊液先在血清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后,接种到血琼脂平板上分离培养并鉴定。

1、与其他致病菌鉴别

肺炎链球菌的鉴定主要应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其中以胆汁溶菌试验、菊糖发酵和奥普托辛试验最为常用。必要时可做小鼠毒力试验。在上述试验中,肺炎链球菌均为阳性,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阴性。

2、肺炎链球菌型别鉴定

(1)荚膜肿胀试验:亦称为Quellug试验。新鲜标本悬液与等量不稀释的肺炎球菌分型诊断血清混合后,覆以盖玻片,油镜下观察。标本中肺炎球菌若与同型免疫血清相遇,荚膜将显著增大。

(2)凝集试验:将可疑肺炎球菌与已知标准分型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若细菌凝集成堆,为同型肺炎球菌。

肺炎链球菌_肺炎链球菌 -防治原则

多价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对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有较好效果。21世纪初,这种多价疫苗已包括肺炎链球菌的23个型。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因人群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菌型在不断变迁。且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因此需加强肺炎链球菌的菌型监测,在治疗前做常规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4120103/183889.html

更多阅读

新生儿肺炎如何预防 新生儿肺炎什么原因

由于新生儿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因此,容易发生漾奶(也称“溢奶”)或吐奶,甚至呛奶现象,特别是早产儿和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这就可能导致乳汁被误吸入肺内,从而增加诱发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  正确

大叶性肺炎小结 小儿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小结宋军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主要是由G+:肺炎链球菌、金葡球菌、溶血性链球菌,G-:支气管败血伯氏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缘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叶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

话说肺炎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链球菌英文

话说肺炎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疫苗最近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携手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疾控中心和权威儿科专家发起“中国健康宝贝计划”,在全国开展大型妈妈班,为妈妈们提供保护宝宝的科学指引,给妈妈们足够的预防接种知识储备,如何预防感

声明:《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简介,肺炎链球菌-历史》为网友舊倳揂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