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中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妫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因齐初立,见吴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又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稷门外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到齐威王末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
齐威王_齐威王 -人物资料
姓名田因齐谥号威王
陵墓不明
政权田齐
在世约前378年―前320年
在位前356年―前320年
前任:父齐桓公齐国君主;前356年―前320年
继任:子齐宣王
齐威王_齐威王 -简介
齐威王齐威王(约前378年─前320年,约59岁),田齐君主,本名田因齐,田齐桓公之子。既位之初,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宰相邹忌就告诉威王,“城北的徐公明明比自己美,但妻子、小妾、门客都不敢说”的故事,劝齐王要纳谏。齐王果然从善如流,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一年后齐国大治,这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大将田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王用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之战射杀魏将庞涓(一说自杀),擒魏太子申。
楚威王六年(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今山东省微山县东北的滕州市张汪镇、官桥镇之间的古薛国城,战国时,称徐州。)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史称“徐州相王”。楚威王对此愤怒不已,“寝不寐,食不饱”,楚威王七年领大军伐齐,赵国、燕国两国乘机出兵攻齐。
齐威王_齐威王 -生平概述
田因齐初立,见楚、越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然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薄冰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马陵之战
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齐王又采纳邹忌的建议,要求群臣进谏,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一时大臣争相提出意见,宫廷门前熙熙攘攘。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这便是成语“门庭若市”的典故。齐王在邹忌的帮助下,整饬吏治,改革弊政,“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即墨大夫),诛一人(阿大夫)”,不数年间,国力渐强。
齐威王决心王霸天下,他铸鼎声称:“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诚。其唯因齐,扬皇考昭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表示要以黄帝和齐桓公以及晋文公的功业来发扬乃父桓公(田午)的令名令德。
齐威王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南子守南城拒楚,田